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本文全文2987字,阅读需要约8-10分钟)

每年高考放榜,总有人考上了理想大学,但也有人遗憾落榜,他们有人最后上了一所勉强能接受的大学,也有人毅然加入复读大军中,再战一回高考。近年来,全国各地选择复读的考生呈现愈发增多的趋势,“复读热潮”渐渐掀起。一方面是想要在高考改革之前考上好大学,另一方面恐怕也有其他的原因。

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2018广东高考成绩放榜第二天,大批前来报名复读的考生和家长在凌晨时就在学校门口排起了长队,因为招生计划有限,当校门一开,学生和家长们便立刻上演了百米冲刺。

2019年8月,安徽毛坦厂中学,有近12000名复读生前来学校报到,有学生还称:自己的班级里就有10个同学是复读生。

2019年广东高考放榜后的一个月,某教育机构新一年的复读课程已开课。据该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介绍称:已有超过1000名同学到校进班学习,各校区学位余额也不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

众多考生选择复读相关的新闻远远不止这些,这样的状况每年高考落榜时都会如期上演。

复读生群体数量到底有多庞大?

官网虽未公布近几年的数据,但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曾研究发现:

2011-2018年,全国本科大学里第一代大学生(即特指父母没有读过大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进入大学的学生)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占比。同时,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相比,更多的第一代大学生参加过多次高考(即复读),占比达到19.91%。

如果据此推算的话,全国本科高校大学生中预计有17.47%的学生曾复读过。据教育部发布的官方数据,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31万,如果17.47%的考生为复读生的话,那么人数将高达180.1万。

除此之外,随着教育的普及,每年高考报名人数都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复读生的数量也会随着增加。

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复读已不是落榜生“专利”

在我们印象里,选择复读的考生一般都是因为高考发挥不好,和平时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为“落榜生”。不过近几年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的现象愈来愈多,这一群体的复读生数量呈扩大趋势:

在安徽毛坦厂中学,选择复读2020高考的理科考生里有高考分数高达622分的考生;

在深圳,有复读学校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发现:高分考生准备复读的人数猛增,理科最高分可达到568分,文科最高超600分;

2017年高考本科录取进入尾声时,据广东多所机构反映:复读生虽然还是以没能考上本科或者是未能考上重本的学生为主,但分数达到一本还选择复读的学生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高分考生选择复读现象越来越普遍,各学校为了提高学校重本升学率也不惜使用各种“福利”来吸引高分生入读:有的学校提供免费食宿,有的学校按照考生高考分数给予一定的学费优惠或者免除学费,有的在此基础上还另补助奖学金。

为何现在越来越多考生会选择复读呢?

考生为何热衷于复读?

  • 公办院校学费比民办的低

部分考生选择复读,主要原因不在于考不上大学,在于考不上公办大学。毕竟公办高校的学费是远远低于民办高校的,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费为6230元/年,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最低学费也需要26000元/年。

这对家境一般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宁可选择复读,在来年高考中考取一所公办院校。

  • 名校文凭更“值钱”

首先,在高校录取率攀升、大学扩招的今天,考取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已不再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了,但如果考上了重本院校,是很令人骄傲的,也就是“听起来好听”(注:这里的“好听”并不含贬义之意)。

其次,社会竞争激烈,学历文凭已成为大学毕业生们找工作的一块“敲门砖”,而学校的知名度则是衡量你这块“敲门砖”很大影响因素。

因为对用人单位来说,在无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情况下,依据985、211等标签来筛选求职者显然更简单高效,很多人还会形成一种固化观念:985、211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优秀的,有些名企甚至以此作为招人的门槛。所以相比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名校毕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也就是“用起来好用”。

最后,名校毕业的学生刚毕业所赚取的薪资是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

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显示,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以平均月薪9065元位居榜首,但最后一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仅有3394元。两所高校毕业生薪资相差了5671元,差距明显,也就是“赚得更多”。

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 本科批次合并,一二本价值降低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越来越多省份开始实行“一二本合并”或者“一二三本合并”。合并的结果就是原来三本的学校挤进了二本院校行列,二本院校挤进了一本院校行列,这就导致了本科批次梯度效应减弱,一二本院校文凭含金量在降低,而名校文凭含金量依然不减。

  • 靠考研进名校的难度增大

许多以往没能考上名校的学校,都希望通过考研实现上名校的愿望,但事实上这条路更难走了,主要是因为:

  • 第一点,各名校都增加了接收推免生的比例,而且这些推免生大多来自“双一流”高校,就如北京大学2019年接收的免推生里,有94.8%都来自双一流的高校;
  • 第二点,各名校更愿意招收自己本校生为研究生。最近,清华大学各学院陆续公布了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名单,可以发现其中最大的生源都来自本校,达113名;其次为来自北京大学的免推生,仅有13名。

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历的作用影响仍很大。

而且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增加,近两年考研录取率预计在25%左右;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录人数为1.45万,报名人数为140万,实际参加笔试人数为92万,所以报录比例为63:1。

相比考研、考公务员,高考应该是当前最容易的考试了。

复读固然能给考生多一次重来的机会,但复读生所要面临的挑战却比应届生的多得多,所要面临的压力也比第一次高考时大。

各地985录取率排行榜

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各地211录取率排行榜

180万人复读!高考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应届生该咋办?

应届高考生该咋办?

2019年预计将有180.1万名考生会选择复读,这也表明202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面临额外多出来10%的高分考生的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特别是像河南、广东这些高考大省,一分的分差可能就是近千人的差距。

  • 所以应届生们还有出路吗?

有学者在《教育公平才能让复读热降温》里提到:复读生持续升温,并不见得是学生们更为上进和追求一流了,而是反映当今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窘境。

所以想要解决“复读热”的局面,最重要的任务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除此之外,要改变“唯分数论”的局面,重视发展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多元招生方式,如今国家、各高校也此方面做着努力:加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高校数量在增多,高考分数占比在降低,更注重考生个人才能。

随着这些招生方式的日益推广,复读现象也会得到缓解甚至解决,学生们也能考上贴合个人能力、兴趣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最后,为了保障应届考生的利益,有些省份还采取了:高考被录取后,不报到将计入诚信档案的做法,来限制复读生来年高考志愿填报院校数量。

“复读热”还在持续升温,各界都需要去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这不仅对应届考生来说是种公平,也能缓解复读生们所该要面对的压力。高考,并不是一场名校争夺战,而是一场对十几年知识的检验考试,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努力过,并且无怨无悔了,无论结果如何。

同时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考制度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让考生肩上所背负的期望、压力、责任能够减轻,轻松考上真的合适自己的大学,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 编辑:Chaos
  • 审核:Tong
  • 来源:网络收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