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生病員工哀嚎引發"群狼效應",人力資本的“壞賬”應如何處理

在這世界上,有沒有比人更好的機器?現在看,還是沒有。

人類似機器,可以重複勞動,也需要某種能量。人比機器靈活、複雜,有創造性。

在IT業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年輕、受過高等教育,職業培訓之後,很容易成為公司和企業某個崗位上的一個“螺絲釘”。可以被看作是創造高價值的“人力資本”的典範。

“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資本。”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創立人力資本理論,認為生產者接受教育、職業培訓等支出,還有接受教育時的機會成本等的總和,表現為蘊含於人身上的各種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是類似的。物質資本體現為廠房、機器、原材料、貨幣等。

人力資本的觀念從經濟學“資本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觀察和解釋人所受的教育、培訓等等,與創造成果,帶給企業價值之間的關係。

與傳統工業的工人相比,傳統工人在車間、煤窯裡、工地上……信息產業的技術工人,在寫字樓裡,提供腦力勞動。他們其實是新式工人。

如果勉強按照西方“藍領”、“白領”之分,遊戲開發,“碼農”大多數應當算是“白領工人”。

西方的資本精英和普通大眾之間,發生利益衝突並不鮮見。

美國2011年爆發的“佔領華爾街”遊行,表達了美國普通人對資本精英的憤怒。

網易生病員工哀嚎引發

該圖看來自於網上,如有版權問題,請說明,馬上刪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大多數州的公司法陸續通過了保護非股東的其他利害關係人的立法,認為股東只不過是各類公司利害關係人中的一類,要求公司經營者不僅要為公司股東謀取利益,也要顧及其他公司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美國的逐漸衰落,和它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資本回報率第一,致使工業空心化分不開的。

美國商業金融等精英不得不削弱其逐利的一面。

2018年和2019年的美國商業圓桌會議,提出“社會的美好比股東利益更重要”。

中國的制度似乎天然的將社會的美好看得比股東利益重要,這是制度的一大優越性。

將人看作和物質資本類似的“人力資本”,本質是物化了人。

如果此時還看不出冷冰冰的意味,那麼物質資本出現“壞賬”,比如:機器壞了,扔掉。那麼這種事情同樣出現在人的身上,是讓人心驚的。

網易生病員工在網上哀嚎,引發"群狼效應"。其實他一個人身後是成千上萬有過相似經歷、同病相憐的“新式白領工人”。

輿論主導的網絡世界似乎沒有強者。弱者隨時可能變成強者。朋友圈和百度搜索出現下面圖文。

網易生病員工哀嚎引發

朋友圈截圖

網易生病員工哀嚎引發

網易真的是損失巨大。弱與強的變換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網易的道歉有點滯後了。但是,還是應該給網易機會去進化,畢竟它也養活了很多人。

西方裁人的時候,講求“戰略”與“戰術”結合,甚至有專門來應對裁員的專員。

中國公司如果不得已要裁員,除了藉助西方已經有的經驗,也應該藉助中國傳統文化,在戰略上也是要體現公司價值最大化。這個公司價值最大化包括社會價值,不是成本那幾個數字。

中國文化中,其實一直將社會效益排在第一,而非單純的商業利潤。在這方面,“士農工商”,商排在末流,商業智慧也被認為是一種末流的智慧。中國傳統上一直講“仁義禮智信”,沒有講錢。這其實是有部分道理的。一個是算的清的利益,一個是算不清的利益。

還有,企業應考慮長期利益。

如果老闆認為員工在企業工作只是為了“謀生”,那麼可能會促使員工有大量短期行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怎麼辦?

在市場下行階段,對中國企業來說,公司裁員,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極容易成為“爆雷手”。

“中興公司四十歲被裁員工跳樓”,不就是個極端案例嗎?

加上網易公司,又是一起。

職場中,職業人往往將薪資認為是一個人價值的直接體現。在中國文化裡,錢從沒有看作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這種混合複雜的價值觀念裡,既要談錢,又不能被錢看輕了。

所以,公司將被裁的一方看作和自己一樣的人,換位思考,避免出現極端的事情,這是最起碼的。

要具體瞭解每一位被裁員工的特殊困難,給以公正的待遇和補償,單獨通知被裁員工,告知詳情;對於患病的員工應有專門的人照應接待。讓被裁員工體面地離開,不失為一種得體的做法。

另外,我們不應該僅僅關注一個網易生病員工,而是要在公司治理,社會法律層面去建立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