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幾天前,有段視頻讓我倍感心情沉重。

這段視頻描述的是一個本科生的艱辛求職路:當事人從上一份工作離職後,幾乎天天去面試,這樣的日子著實難受,好歹自己怎麼也算是一名本科生,但是面對面試官開出的一個月2600元的工資,實在無法養活自己。

視頻最後一句話是:“算了,我低頭了,明天就去工廠上班。”

當然還不止於此,後面的爭論才是更讓人回味與深思的。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有網友表示支持,理由是“工廠穩定能存錢”;

也有的網友表示反對,有的甚至現身說法:“在廠子待了半年,真是這20多年最痛苦的半年,你能熬多久呢?”

這兩派聲音的背後,折射出每個人不盡相同的職業選擇;

而不同的選擇帶來的深遠影響,可能是很多人無法估量的代價!

一、

“職業規劃到底有什麼用呢?能保證我升職加薪嗎?能保證我今後安穩無憂嗎?”

諮詢助理小欣這邊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來訪者,有的上來就給她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這位小姑娘很是為難,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事實上,任何一家的職業規劃,都無法做出類似“升職加薪”、“保你後半生安穩無憂”這樣的承諾,我們也不敢保證,你做了職業規劃就一定能夠實現人生的逆襲(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很多因素),但是有一點我們倒是非常肯定,那就是,如果一個人沒有職業規劃的意識,在面臨重大決策關口草率行事,大概率上,TA的後半生恐怕都在疲於應付一件事情,那就是,為自己曾經的無知和魯莽付出慘痛的代價!

有人可以偽裝的很好,甚至有人很擅長撒謊或者表演,但是通常說來,你的職場處境不會說謊,你今天的境遇,正是過去種種的綜合反映和體現,這也正是職業發展最為客觀和公平的部分。

先說個我自己真實的經歷好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開始討厭起上班來,這種現象差不多發生在我從事財務工作的第七八年的樣子,我甚至一度產生了逃避的想法。

可是,我也是要面子的啊,想想自己怎麼也算做到了財務經理的位置,即便自己想退縮,怎麼也得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

剛好那個時候,我的孩子差不多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那段時間我的母親身體不太好,所以孩子就在我們夫妻這邊上的幼兒園,由我們負責接送及孩子的起居照料等等。

有了,我靈機一動,這不正是個天然的好理由嗎?

我大可以“母親身體不好,孩子上幼兒園需要接送和照顧”為由,想辦法從繁瑣枯燥的財務工作中脫身,再去做些相對簡單自由的工作,例如代賬。

然而,我這個想法靠譜嗎?

如果真這樣決定了,會對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不得不說,在關鍵的時刻,至少我有一點是很清醒的,那就是,我得找幾個起碼專業的人士諮詢下,問問他們的意見再做定奪。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二、

那段時間,我經常參加一個管理類線下讀書會活動(不得不說,線下活動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結識各行各業的人),結識了一家集團的人力資源總監K老師。

一籌莫展之際,我翻開手機通訊錄,看到了K老師,於是就發了短信問他是否方便,我想向他請教一個職業問題,云云。

K老師很快給我做了回覆,和我說了一個時間,讓我打電話給他。

我如約給K老師打了電話,說了我的困惑和一些考慮。

沒想到K老師的洞察力果然很強大,他聽完我的敘述後說:“我看你說什麼照顧孩子只是個幌子,想擺脫財務工作倒是真的。”

我一時語塞,也就大方承認了。

“你既然相信我,我就不能糊弄你,站在專業的HR角度,有些話聽起來可能沒那麼舒服,但是我認為還是值得你做些思考的,你願意聽嗎?”

我爽快地說:“直說無妨,我就想聽聽你們專業人士的意見和看法。”

K老師和我大致說了以下三點意思:

1、企業在甄別人才的時候,很看重對方過去的職業經歷是否有增值或上升的軌跡;

如果一個人的職業軌跡沒有任何上升或增值的跡象,至少說明這個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太不用心了,一個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此不用心的人,又如何能讓人相信TA未來能夠擔當重任呢?

所以,不是說你過去的經歷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且重要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2、每個困惑都有對應的解決策略和方法,工作中遭遇挫折甚至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很正常,關鍵是找到核心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職場有職場的規則和玩法,倘若一個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具備客觀分析、理性決策的能力,那麼TA又如何能面對未來職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狀況,做出有效的行動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辭職代賬的問題,而是需要分析目前的問題出在了哪裡,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3、在進行關鍵決策的時候,不僅要看當前,更要全面考量未來;

在學生時代,我們是被動執行命令的一方,那個時候人與人的差距並不明顯,無非就是成績高低的區別;

但是一旦踏入職場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漸漸拉開了,這個時候,考驗的恰恰是每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能力就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否把目光放長遠一些,能否願意“延遲滿足”,並付出相應的努力,這是衡量一個職場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聽了K老師的一番話,我事後花了很大的功夫自我梳理,漸漸明白了問題所在,以及,我沒有做出辭職代賬的決策。

因為我認識到,這個決策一旦做了,產生的結果幾乎是不可逆的,我在製造業積累的財務經驗會逐漸貶值甚至喪失優勢,不出幾年,我在市場上的身價會越來越低,不僅無法達到我對未來的預期,而且會讓我陷入異常尷尬的職場困境。

三、

之所以分享這段經歷,是因為我發現,在我們諮詢團隊接觸到的無數例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太多的職場人正是在關鍵的選擇時刻,對職業規劃意識不足,只侷限於眼前的問題而忽略了理性綜合的分析判斷,從而給他們的職業發展帶來了不可逆的消極而深遠的影響,其代價之慘痛,足以讓我們這些諮詢師們感慨萬千。

回到前面提及的視頻主人公所處的情境分析,他只看到了眼前不如意的薪資待遇問題,卻忽略了看不見的職業回饋方面的其他因素,於是只盯著“錢少”的問題想要進廠,但他沒有意識到的是,這個決策一旦做出,對他自己的職業生涯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這種只看到工資2600而選擇進廠的決策背後,恰恰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警惕的“稀缺心態”。

所謂稀缺,是一種“擁有”少於“需求”的感覺,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會覺得資源永遠稀少。

忙碌的人永遠覺得時間不足,貧窮的人永遠覺得金錢不足,飢餓的人永遠覺得食物不足——稀缺心態會牢牢俘獲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時刻關注所缺少的資源。

而這種心態帶給我們個人的壞處遠遠大於好處。

1、降低我們的心智容量;

有研究表明,稀缺心理會佔據我們大腦中相當大的“帶寬”,致使我們在短時間內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

說白了,這種心態會導致當事人根本沒有時間想起,他所面臨的困境,其實還有其他優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2、讓我們陷入“雜耍陷阱”;

你看過一種經典的雜技表演嗎?

表演者能夠同時在空中保持多個物體不落地,只要有一個物體掉下來,雜耍者就會拋出手中的物體接住落下的物體。

是不是似曾相識?

多少人在面臨困境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啊!

在你工作遭遇不順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不是想要逃離現在,轉向你認為不錯的那個?

我給這種決策及處理問題的方式起名叫做“雜耍心態”。

雜耍心態會導致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出現“雜耍”的困境:即,當事人根本來不及全盤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是“摁下葫蘆起來瓢”——剛擺脫一個坑,沒想到跌落到更大的坑!

3、進一步加劇“稀缺現象”,直至無路可走;

稀缺心態帶來的更致命的問題在於,你根本無暇關注今後,你考慮問題的唯一尺度,就是度過眼前的難關,並且把它當成了你的全部。

遺憾的是,這種心態下的選擇最終會造成資源的進一步匱乏,你會喪失任何可以失誤的空間,你不能犯任何錯誤,因為在資源已經稀缺的狀態下,再次犯錯的後果會是災難性的!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四、

拿前文提及的視頻中的主人公來說。

乍看起來,一名本科畢業生在職場起步階段似乎沒法獲得理想的報酬,甚至薪資真的很少,但問題是,一旦他選擇了進廠,很大程度上等於親手葬送了未來相應的職場進階和發展的可能性。

而如果他今天能夠具備職業規劃的意識,對自己當前的困境進行充分的考量和分析,也許就不難發現,其實比起下工廠當工人,他還有N種更優化的選擇,只可惜,他如果現在看不到,未來就更不可能看到了。

如果有一天他意識到了,帶給他的將是難以言說的悔恨與傷痛,在每一個午夜夢迴的日子裡,他會捶胸頓足,面對不如意的人生,除了疲於應付,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明天總是很容易到來。這是上天送給地球上的生物最公平的禮物,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明天,但是,每個人選擇的路不一樣,也就鑄成了,他們的明天不一樣。”

本科生工資只有2600,選擇進廠:賺現錢,毀了多少人的未來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