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說到凌煙閣,大家一般都會想到裡面的二十四位功臣,伴隨著唐王朝的滅亡,凌煙閣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是二十四功臣卻名垂青史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特意從中挑選了功勞最大的二十四個人,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李世民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常被人們稱道,但是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不是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這些曾經追隨李世民打天下的將軍,也不是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這些我們熟悉的一代名相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唐太宗的大舅哥長孫無忌。在民間的印象中,長孫無忌既沒有秦瓊、尉遲恭上陣殺敵領兵打仗的能力,名氣也沒有魏徵、房玄齡等人的大,可是為什麼長孫無忌排在他們前面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呢,難道只是因為他跟李世民有親戚關係?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李世民在歷史上是一位知人善任的英明皇帝,任人唯親不是李世民的風格,長孫無忌之所以能排到二十四功臣的首位,是因為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長孫無忌自身的能力。


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自幼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聰明鑑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進而結為姻親。晉陽起兵後,前往謁見投效,跟隨唐太宗征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說到長孫無忌還要說一個人,就是長孫無忌的舅父,同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高士廉。高士廉是個很有眼光的人早在太原起兵之前,高士廉就認識李淵父子,在那是他就看出來李世民是不同凡響的人,於是就把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長孫無忌的妹妹許配給了李世民。之後李世民登基稱帝,就冊封長孫氏為皇后。年齡相仿的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二人從小便有著和睦的友情,自從妹妹嫁給李世民之後,兩人關係自然像親兄弟一樣。後來長孫無忌在血腥的玄武門政變中,幫助李世民逼父、弒兄、屠弟、滅侄、殺叔,排擠打擊屠殺支持李建成的開國功臣,最終幫助李世民奪得的皇位,所以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自然是十分信任的。李世民到臨死的時候還對大臣們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唐太宗李世民


當然,單單是憑藉李世民的信任,長孫無忌排到首位還是比較牽強的。除了李世民的信任之外,長孫無忌自身的能力以及對李世民的忠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李世民對他這位大舅哥的評價是:“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

也就是說長孫無忌很會避嫌,為人不是那麼正直,但是反應快,聰明,能辦事,而在軍事方面能力不行。所以從李世民的評價可以看出,長孫無忌對大唐開疆拓土方面實在是沒有什麼功勞,在國家管理與建設方面有一定的能力。為了避免外戚專權的嫌疑,他曾一心投入到編修《唐律》和主持修訂《唐律疏議》的工作上,此舉奠定唐朝兩百多年的律法根本。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雖然他身為貴戚,但是權重而不專,對李世民和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做出了貢獻。


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唐律疏議


除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和他自身的能力以及對李世民的忠心之外,長孫無忌排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首位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當時的官職最高。因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評定的時間是唐朝貞觀十七年,當時長孫無忌的職位是司徒,品級為正一品。唐朝正一品的官職只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和三師(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其中天策上將是李世民的特有官職,沒有授予過其它人。三公和三師一般也很少授人,就連官員死了之後被追贈的都很少,按照唐朝的官員制度一般的宰相也只是三品官職。所以直接按照官職高低排位的話,當時長孫無忌最高虛銜為司徒,理應排第一位,房玄齡為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此時已經去世,是贈司空。因“死者為大”的原則,真正的司空房玄齡排在三個贈司空之後。貞觀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也因為“去世較晚、此時未獲得死後贈官”的原因,位列第八。


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排名超過魏徵房玄齡


總的來說,長孫無忌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首位是理所應當的,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官職,又或者是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的信任和偏愛,長孫無忌都應列為凌煙閣功臣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