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长石窑(洞)远眺

己亥孟冬,本人抱着极大的神秘和景仰,独身驱车汝州东北之紫云山中,前去探访在汝州、登封以近颇为轰动、一生充满传奇、仙逝后肉身不化之民国高僧释仁贵的藏身之所——汝州紫云山“义公禅洞”,并期待能够一瞻高僧遗容。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李先枝大妈指点“义公禅洞”位置

“义公禅洞”在紫云山大峡谷西北侧悬崖峭壁上,车不能至,遂停车崖下里河村,欲询访乡人攀登路径,恰遇一大妈,70余岁,名李先枝。李大妈聞余之言,不仅热情向导,而且滔滔不绝讲述了很多有关释仁贵的故事。

大妈告诉我,你口中的 “义公禅洞”,我们叫“长石窑”。“长”不念“cháng “,念”zhǎng”,因为石窑不是人工开凿的,它是山上自然长(zhǎng)出来的,所以叫“长(zhǎng)石窑”。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碑额

“义公禅洞” 即释仁贵老和尚生前和死后所居的山洞,绝壁为屏,临渊千仞,十分隐蔽清幽,故多不为外人所知。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第一洞穴

据汝州四中樊亚辉老师《汝州紫云山肉身不腐高僧仁贵老和尚略传》一文介绍:仁贵和尚俗姓王,本登封卢店槐树坪人。出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十七岁习练武术,三十一岁(公元1898年)于汝州观音堂剃度出家,系临济宗第二十六代弟子,仁贵乃其法号。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第二洞穴

仁贵和尚天性聪慧,佛性深厚,即于剃度之次年,在汝州风穴寺受具足戒。嗣后潜心修炼长达二十余年,成果显著,威望日高,至其五十三那年,出任开封丹霞寺方丈凡二十年。 七十三岁退居观音堂,仍推为当家。德勋年高的仁贵老和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精通医道,尤以治疗疟疾见长,方圆数十里百姓莫不赖之,人称“老仁贵”。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第三洞穴

仁贵老和尚退居观音堂后,带领弟子对观音堂对面半山腰的一处天然石洞略作修缮,作为自己晚年的闭关之所。这里前有不足两米的平台,台上是绝壁,下是悬崖,通往外面的唯一小路有深沟阻隔,用一块木板作为吊桥连接,白天放下,晚上吊起。仁贵老和尚的生活由弟子圣春和徒孙果金轮流照顾,在这里,仁贵老和尚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第四洞穴(与第三洞穴相通)

1950年农历3月3日,仁贵老和尚在禅洞里跏趺而坐,双手合十,向陪伴他的徒孙果金交代说:“中午饭您们不要惊动我,说不定我要走了。我走后三年时间,如果尸体化了用铲铲到沟里算了”。遵照老和尚嘱咐,徒孙果金午饭前未敢惊动,午后到洞内一看,只见老和尚安详的在那里盘腿打坐,他用手轻轻在鼻前一摸,老和尚已经归西。这时他向外大喊:“老和尚升天了,老和尚升天了”。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老仁贵”肉身不腐坐像

消息很快传遍这座大山,老和尚的弟子们迅速赶到,四里五村的百姓也赶来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最后,由村民李吉和徒孙果金用石块把洞门垒实,好让老和尚在此安息。此后的十余年间,老和尚的法体一直在这个洞内安详打坐。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洞前垒砌的石墙遗存

1968年,文革运动在全国掀起,地处深山的“义公禅洞”也未能幸免。这位得道高僧的法体被造反派拦腰推倒在地,后来又被一李姓放羊娃拿镰刀割断一只手臂,但老和尚法体仍然坚如钢铁而不腐。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站在石墙上看“义公禅洞“

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以后,老和尚的弟子圣春、徒孙果金带着重孙从少林寺专程来到这里,把老和尚散落在地的法体拾起来修复归位,按照坐化时的姿势用泥巴包起来,塑成今日之“包骨像”,当地群众称之为包骨爷,初一、十五香火奉祀。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前的“洞天福地”石刻

在当地“老仁贵”可谓人人皆知,俗称“包骨爷”,年岁稍大一点的老人还都能说出一些老和尚生前的事迹。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义公禅洞“附近常年不干的小井

据李先枝大妈讲,观音堂在以前庙产很大,周围土地都归庙上所有,现在这里的村庄以前都是从四面八方来此挖窑居住,以租种庙上的土地为生。一直到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后,才收回了庙里的土地分给各村耕种。“老仁贵”居住的山洞正对着东山上的观音堂,特意在洞前垒砌了一道宽而厚实的石墙,一但夜里遇上歹徒抢劫,“老仁贵”就立即在墙上点火示警,观音堂阁楼上值班的和尚看见后,就会立马派人营救。以前山上的果树也都归庙里所有,山下的人去山上后,“老仁贵”都会拿出柿饼等食物让他们随便吃。因为“老仁贵”心很善良,所以山下的人们都尊称他为“老仁贵”,说他是“生前行善,死后成神” 。(在此感谢樊亚辉老师提供珍贵资料)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站在“义公禅洞“处遥望观音堂

「汝州传奇」——紫云山中的“义公禅洞”和“肉身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