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上億的“富豪”現象,“負債”是不是“資產”的一部分


“負債”上億的“富豪”現象,“負債”是不是“資產”的一部分

  在統計一個人的財富時,很多機構往往只計算只統計資產而忽略債務,這就產生了負債上億,卻身價不菲的“富豪”現象。

  負利率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自2008年以來,許多央行已將利率降至零和接近零的水平,以幫助本國經濟克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這並沒有幫助到每個人。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多年來一直處於極低水平,歐洲央行(ecb)、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以及丹麥、瑞典和瑞士的國家銀行都推出了負利率政策。

  根據這項政策,信貸機構有義務為將資金存入央行賬戶支付利息,包括超額準備金。貨幣當局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銀行可能被迫增加對經濟和人口的貸款,並削弱匯率,這給出口帶來了競爭優勢。

  但這一政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首先,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券收益率變為負值,接著企業債券收益率進入負值區域,接著是包括抵押貸款利率在內的負利率貸款,最後出現了負存款利率。100多家歐洲公司的債券交易總額超過了1萬億歐元,收益率已經為負。公司(不僅在歐洲)有增加債務的動機,債務現在已經成為準資產,公司也有從股票市場回購股票的動機,用額外的債務資本利息收入來取代需要支付股息的昂貴的股權資本。


“負債”上億的“富豪”現象,“負債”是不是“資產”的一部分

  以貸款利息為基礎的金融世界已經好轉。如果支付給債務人的債務利息而不是支付給債權人,如果持有人需要為擁有資產而支付給某人,而債務現在被額外支付,債務成為新的收入來源。

  事實證明,在這個“差距”的金融世界裡,負債更多的人比儲蓄虧損的人更有信譽。

  如今,擁有良好信用評級的公司可以被借走,並不是因為它們需要融資來發展業務,而僅僅是因為它成為了“合理”金融行為的新原則,即便全球債務規模已經達到247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

  然而,只有擁有高信用評級的公司才有機會以負利率借款,但如何評估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呢?那些擁有大量自有資金、不得不向銀行支付以獲得在其結算賬戶中保留資金的機會的公司的信用估值會受到影響嗎?

  儘管歐洲工業化國家的銀行家和一些政治家認為負利率是災難性的,並譴責歐元區走向滅亡,但取代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擔任歐洲央行行長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立即支持她的前任實施的負利率。

  當被問及負利率對儲蓄者的影響時,拉加德表示,他們應該考慮一下,如果歐洲央行不大幅降息,情況會變得多麼糟糕。她還表示,人們應該為自己有工作而不是更高的儲蓄率感到高興。

  貨幣當局是可以理解的。經濟衰退和新一輪經濟衰退的威脅是切實存在的,只有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在某種程度上支撐著整個經濟和金融結構。


“負債”上億的“富豪”現象,“負債”是不是“資產”的一部分

  這一切是否意味著債務泡沫得到了無限膨脹的機會?負利率政策是否有限度,這個差距是否有邊界?

  在數學中,有“不確定性的揭示”的概念,即通過公式給出的函數極限的計算,由於公式中參數的極限值被正式替換而失去意義。我們在2019年看到的17萬億美元的負回報債務顯然還不是爭論的極限價值。但貸款本身的意義已經喪失。資本所有者和債權人(包括銀行)不可能無限期地延長貸款,從而永遠蒙受損失。總有一天,銀行會拒絕以負利率進行再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