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大禹治水”是我們從小便耳熟能詳的故事,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英勇的帝王也有著別樣的柔情,他把所有的牽掛都留在了重慶。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塗山寺:大禹情結塗山女,治水無奈兩別離”

相傳當初大禹治水途徑江州,與塗山女(有傳說認為其為山中狐仙化身)見面,兩個人一見鍾情,遂結為夫婦。這時,禹已經三十歲了,本該儘快成親。但禹以人民利益為重,成親第四日就與塗山女告別,奔走治水。這一去就是三年,塗山女在為大禹生下孩子後,日日立在江邊盼夫歸來,之後竟然化身成為望夫石,當地人把它叫做“呼歸石”或者“夫歸石”。為了紀念大禹和塗山女,重慶人特意在塗山之上修建起了禹王廟和真武寺。一直到明清時期,人們將禹王廟和真武山進行拓建,寺廟合一,將此處更名為“塗山寺”。

塗山寺是重慶現存的最古老的寺院,現有殿宇8重,房間100間,佔地1萬多平方米。渝州人民彷彿格外喜愛這位女婿,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塗山寺都會舉辦盛大的朝會紀念大禹,參拜者絡繹不絕。清代名人王士禎曾用"飛瀑落長虹,登臨見禹功"來描述這般盛況。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彈子石:妻子因思化石像,大禹破石喜誕子”

大禹治完水回到家,發現一直在江邊等候他歸來的塗山女已經和巨石融為一體,並且化作為石像。他久久地佇立在呼歸石上,聲聲呼喚塗山女,情真意切,感天動地。可惜石像絲毫不為所動,他悲痛欲絕,嚎啕大哭,哭聲驚天動地,結果竟然把石頭震開了。一個孩子從石頭中走了出來,那就是大禹的兒子。大禹把他命名為啟,後來啟建立了夏朝。這個地方就被叫做誕子石,後演化為彈子石。

作為重慶最早的開埠之地和近現代工業重鎮,彈子石有著難以磨滅的歷史記憶。20年前,這裡是南岸最繁華的區域中心。20年後的今天,伴隨著滔滔的江水,彈子石留下的卻只有危舊的房屋和破敗的老街,就連地價也不到南坪的一半。但是南岸區委、區政府已經開始重新規劃,預備將彈子石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窗口示範區,這預示著這座老城即將涅槃重生。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望耳樓:三國家門而不入,母親日夜望兒歸”

除了妻兒,大禹的母親也在重慶。在南濱路上有一座“望耳樓”,在重慶開埠前叫做“望兒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的母親就站在長江南岸之濱的崖邊樓房,天天倚窗遙望遠方,期盼治水的兒子早日歸來,該樓因此得名。後來周邊的吊腳樓日益修建,這些崖壁上的吊腳樓,遠遠看上去就好像懸掛在人頭上的耳朵,於是“望兒樓”的叫法逐漸淡化,因形生義的“望耳樓”自此叫出了名。

“望耳樓”背面靠山,面朝江水,與下浩鬧市、船碼頭毗鄰,是碼頭到下浩的必經之地。開埠後,下浩工商貿易發展迅猛,需要大批工人,於是人群蜂擁下浩,他們在“望耳樓”巖坎上懸空建起一間間吊腳樓。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銅鑼峽:為救蒼生,舉鈀劈山”

就在大禹與塗山女新婚這一年,長江上游發大水,水天相連,老百姓拖兒攜女爭相爬到山頂躲避災難。大禹不忍心看到黎民百姓受此苦難,決心治理江水,拯救蒼生。他毅然拿起父親留下的開山神鈀,匆匆趕到了兩座山坪之處。他運足力氣,一鈀,兩鈀,三鈀,終於把鐵山坪和放牛坪之間的山樑挖開了一道缺口。這個缺口就是如今的“銅鑼峽”,而大禹挖出的三鈀土,堆在江心形成了一座美麗的小島,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廣陽壩”島。

銅鑼峽開通後,江水得以順峽而下,上游的百姓從此得以解救。雖然疏通了江水,但峽中的江水還是非常兇猛,許多過往船隻路經此處都會被洶湧的江水掀翻。大禹得知此事後,派人送來一隻銅鑼,每當江水興風作浪時,那銅鑼聲便會響起。其作用一為鎮住江水,使之風平浪靜,二為提醒過往船隻小心行駛。千百年來,兇猛的江水始終被神銅鑼鎮著,長江航道暢通無阻。

大禹和重慶的不解之緣:有他深愛的妻子,和三過家門均未見的母親

大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神州大地上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但與別地不同的是,重慶是他奔波勞累後的溫暖港灣,這裡有他的朝思暮想的妻兒,還有始終等候著他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