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當了王,坐了帝位,在很多國人看來便是人之大功,畢生之偉大所求。龍袍裡所掩蓋的骯髒和龍椅下滲透的鮮血,是可以被歌功頌德的文丑們舔乾淨的。管他弒君殺兄,管他奪嫂霸媳,管他獨裁暴政,管他剪除異已。只要他在大位,他就是偉大的、正確的、英明的,老不死的。這句不成,更正——老也不能死的。帝王之家無親情。所謂玄武門之變,就是李淵支持李建成,打壓李世民的必然結果;李世民當時已經掌握了全國大部分的軍隊,已經威脅到了李淵和李建成的皇權,李淵不願看到這個現實,而李世民為了自保。

李淵三個兒子被徹底剷除了兩支。不論從情感還是法理上說,只有太宗一個選擇,也只能選太宗。能對自己兄弟都能下這麼狠的手,何況是給他家打工的臣子呢?還有就是太宗對魏徵的禮遇,其實是給所有有可能反對自己的原太子勢力一個臺階。至於李淵只能是過去式,投資還得看未來。這個未來就是以太宗為代表的勝利新興集團。

《新唐書》:“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昭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

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唐高祖

舊唐書對李建成的描述趨於臉譜化,對李世民讚揚,而新唐書則比較客觀一些了。皇帝想找個好的繼承人很難,但李淵卻有兩個好的繼承人。在李淵心中親情十分重要,不論兩人誰坐皇帝,大唐都會蒸蒸日上,太子繼位,李世民會被削權軟禁,但性命無憂,如果李世民繼位則太子必須死,李淵不想看到這一幕,所以開始著手打壓,分化秦王府勢力。對李世民來說這是最後的機會,現在什麼也不做的話,即便將來想做也無實力無機會了。

唐高祖是聰明人,接到兩個兒子的死訊他一定悔不當初,這時候怎麼可能對李世民痛下殺手,難道大唐不準備繼續下去了嗎?選擇兒子中勢力最強,最優秀的李世民繼位無疑是最明智的決定,避免了內亂髮生。

玄武門事變前,李淵談不上大權旁落,但當時秦王的勢力已足以威脅皇權,這是李淵支持太子打壓秦王的深層原因,玄武門之變本身疑點重重,這個已有很多後世史學家做過考證,政變後李世民接管政權也沒怎麼費力,這個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證。

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於用兵。進入長安後,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後,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設立文學館,籠絡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其實,李淵從起兵開始,就一路是被推著走的,沒有一步是自己的決定。更多的是自己的下屬,兒子們的決議,因而在軍隊中威信不高。而建國後,又一心只在後宮玩樂,當然就不會再有文臣看得起他。

立皇長子,是正統傳承,更何況李建成智力,情商,功勞也不差,李淵沒有錯。但在李二發達政變後,已經造成既成事實,李淵如果不就坡下驢,李二可能就要弒君殺父了,李二是手段最狠毒的。李世民有軍事集團的支持,李靖的中立就是一種支持。李世民領導了大唐立國幾乎所有的戰爭,大唐幾乎所有將領都和李世民有交情,他們之間利益共存。

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隋唐時天下三大股勢力,關隴軍事貴族,山東世家,江南士族,李世民戰功赫赫,關隴集團支持,天策上將開府洛陽,與山東世家關係匪淺,娶楊廣女兒,而且正妻長孫皇后是江南士族領袖蕭禹外甥女,也得到了江南士族支持,天下三大勢力集團都支持他,自然而然就有實力鋌而走險,所以玄武門之後,有個別反叛也很快被鎮壓了。


就皇位傳給誰這個問題,我看的比較多的就是李淵和康熙,這兩個人都是有作為的帝王,同樣在皇位繼承人上遇到了問題。李淵的兩個兒子,老大老二都不是等閒之輩,但是李淵一味的平衡,安撫,這就造成了老二越做越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而且李淵對朝廷大局的把控有點差了。相比之下,康熙的麻煩更大,那麼多兒子個個有才,著名的九子奪嫡大家肯定也都知道,但是康熙和李淵不同的,或者說是比李淵強的一點就是康熙牢牢的把控住了局面,甚至直到他死,朝政也在他手裡。而且康熙的哪個兒子都怕他。不是說康熙比李淵更厲害,這可能是因為李淵是開國皇帝,沒有權臣出現。但是康熙小孩子登基,內憂外患,權臣,三藩,蒙古王包括反清復明的勢力,造就了康熙這樣的把控能力。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說的不好聽跟李淵自己有很大關係,這是他沒有處理好兒子之間矛盾的根源,第二個是太子也並不是像李世民說的那樣,李建成可能不會成為明君但也不會昏庸,李世民是個好戰分子,突厥用兵,東征西征,這是李世民能建立強大的帝國的原因,李建成如果當皇帝可能就是守業皇帝,也許區別在此。

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李淵

李淵,一個相當不錯的皇帝。還是個好父親,(可能還是好男人,對結髮妻子相當不錯),主要是兒子們太優秀了,帝位就一個,都是國家棟梁,都是名將英豪,開國功臣,手心手背都是肉,做父親的太難了。李淵這麼做怎麼也不應被指責,事實上李世民後來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無論任何物種,強者為王,困擾幾個朝代的單于部落,可是被李世民時代打的認輸,李淵難道真的不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未必吧?在李淵心裡只有最強者才配做他的兒子,才能做皇帝,歷朝歷代經歷過血斗的皇帝使得國家最好,那些指定的接班人一個比一個差,不經歷風雨怎麼才能見彩虹,李淵的放任不管,一定存在養狼心理。但以豪賭冠名玄武門之變我不完全贊同,或者說我認為賭的成分沒有那麼大(即小李心中認定贏面其實不小),因為從之前楊文幹事件可以看出秦王對東宮已有滲透,而玄武門事變前後的種種跡象也可看出,他伸進宮裡的手也不短,史書描寫玄武門之變似乎是小李的避無可避,而在短時間內決定的暴起發難,這個應該是存疑的。

但凡政變不經過周密的籌劃準備是萬難成功的,秦王府應該是早就為此在做準備了,而李淵和太子、齊王居然對此毫無察覺(說好的太子收買秦王府人呢?他們私下游說李靖,太子等居然也毫無察覺?),以上種種史料的記載都充滿疑點,在我看來真相已被小李徹底篡改,當時小李的真實實力已直逼皇權(這也是我認為李淵最終決定支持太子打壓秦王的重要原因),皇帝太子不說束手就擒,但也是必敗之局,史書上說秦王府只有800人,這應該是明面上秦王府的家將,肯定沒包括他收買的禁軍,如果加上他策反的,人數未必在太子齊王之下,而且實力不能光看紙面數字,還要看他的位置、能量等,像常何這種把守禁宮大門的,其重要性更不能以簡單的人數論定,綜上,我認為秦王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還是很有幾分把握的,當然是戰三分賭,多少是會有一些賭運氣的成分在內的。

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李世民成為皇帝,能力太大,實屬罕見,他認現實,不認理法,他籠絡人心太高超,有一幫兄弟幫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話說回來,哪一個有能之人,不是破俗英雄,這樣才創造了歷史,按部就班,只能循規蹈矩,甚至倒退,所以李世民是正確的,犧牲李家人,強大了中華民族,多少人 不會生靈塗炭,歷史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

就起根本來說,李淵得天下非法,名不正言不順,李淵得位在於有能者得之,既然李淵可以,李世民也可以,甚至武則天,李隆基都可以,所以只能加劇權力爭奪的殘酷性,再回到李淵用人,從玄武門之變可以看出水平真的一般,畢竟篡權奪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皇帝沒有一絲一毫的察覺,只能說很失敗,當然李世民最後也無法解決繼承人問題。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以史為鑑,皇位之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曹槽的七步詩就是這樣來的。而手下追隨的文官武將,若對方繼承皇位,那他們的下場不被貶就是被殺,很少能善終。所以這些道理都知道,一場血腥爭鬥不可避免。

李淵對李世民去洛陽這個提議,可能未必是試探,而是真的想把老二支出去,別天天跟老大在我面前鬥心眼。李淵對於一直膝下承歡的老二兒子本就比較偏愛。如果沒有這層父子之情,鐵了心想要給李建成繼位鋪路,李淵早就該送李世民去給李家祖先彙報大唐建設的最新進展了。李世民在外南征北戰的時候,李淵給他生了二十多個庶出的弟弟。可見他那些年忙著幹啥了!李淵這個“祖皇帝”可以說是歷代開國皇帝裡最輕鬆的,人家拼爹,他拼兒子。

最後這個兒子身兼尚書令+天策上將,李淵這時候再想限制他,就要考慮天策府的人答不答應了,更要考慮東突厥這些虎視眈眈的外敵,答不答應他自毀柱石了。
李淵這時候還能說啥,只能是淚流滿面地說我兒子真孝順,知道我日漸疲於國事,幫我分擔憂勞。至於心裡怎麼想,那就很難說了。北魏朝代修史崔浩為什麼被殺?三代之臣,因為寫了點不好寫的東西,就被幹掉了,至今為止拓跋燾的身世還是個謎啊!不要把啥鍋都往世民身上推,李世民在權謀上絕對不算狠的,南北朝的風氣是啥樣啊?高演答應母親不殺懦弱退位的親侄子,結果還是殺了,高洋死前還說過,你要篡位自便,給我兒子條活路,結果呢?楊堅屠戮北周宗室,裡面有自己的九歲外孫,呵呵。梁武帝蕭衍被候景圍困,最寵愛的小兒子益州刺史蕭紀根本沒出兵,另外一個兒子蕭繹跟觀光似的走半路就走不動了,最後君父餓死,嘖嘖。

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為何在李世明的逼迫下,慌忙禪讓?

李世明

宇文護被宇文泰囑咐一定要照顧好他的兒子,果然照顧得好,兩年連殺倆個宇文家的皇帝。慕容翰為避免猜忌,流連三部鮮卑,最終還是決意忠心輔佐自己的弟弟慕容皝,結果不過是病稍好,練習騎乘,被自己弟弟發現,以為他是裝病,便被誅殺。又比如陳霸先手下二號人物侯安都,本也是被託孤,結果後面立馬擁護了陳霸先的侄子,誅殺了陳霸先嫡子。種種種種,太多太多,血色衣冠,你仔細比對李世民之前那些人做的事,你會發現李世民算得上是個良善之輩啊。李淵心大天天忙著生孩子,李世民好吃好喝供著,除了結束他的政治生命也沒幹別的,剛登基的時候李世民一家子還在東宮住了三年一直沒搬,貞觀四年滅東突厥之後抓了頡利可汗到長安,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跳舞,貞觀七年的宴會結束後,李二要給李淵抬轎子李淵不讓,最後李承乾抬的,李世民給他爹修大明宮,結果沒修完他爹就死了,工程就停了,直到李治登基之後才繼續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