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来到重庆,总会想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实,我也偶尔会用前半句,譬如当别人问我几时归来,在微信把持了“话语权”的今天,我也会吊一句书袋子:“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不是听起来蛮有文化?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刚立过冬,北方早已经雪压冬云,但重庆的天气却像是深秋,并没有寒气逼人的景象。我们从巴南区出发,车行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丰盛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丰盛镇始建于宋朝,在长江南岸20公里,东距朝天门码头40公里,是巴南、涪陵、南川三地交界处,所以也是个“鸡鸣三县”,或称“一脚踏三县”。明清时因商贸发达而“兴场”,号称“长江第一旱码头”。现在依然繁盛,是重庆“历史文化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别处声名在外的古镇,多数没几个土著,且以招徕游客为主要营生,如凤凰丽江。而丰盛古镇却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摆摊、赶集、买卖、摆龙门阵、吵驾骂仗,大街小巷里流淌着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同行的陶老师是当地文化人,他对古镇的历史掌故熟悉得很。刚一落车,便带我们去看古镇的碉楼。穿过街区,迎面是一座写着“丰盛古镇”的牌坊,上面有副对联:“人杰地灵九龟寻母献福寿,物华天宝双龙吐水运乾坤。”联语多套话,据说古镇按“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落成。重庆大足县有座“九龟山”,或谓“九龟寻母”,也许这丰盛古镇的山势地脉与其也有类似之处吧?至于双龙吐水,估计只是为了照应“九龟寻母”。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镇上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屋,青砖黛瓦,木门花窗。完整的石板街有福寿街、十字街、半边街,两边不乏百年老店,山货、美食、手工编织品,甚至有家百年剃头铺。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有些古宅门上挂块牌子,写着格言名句。“桥上村一组24号”是座清代老宅,牌子上写着:“为人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成就,有了成就方能光宗耀祖、辉煌人生。”简单说,就是“人生梦想不外乎光宗耀祖”。细想,确实是深入到整个民族骨子里的美梦,不禁哑然失笑。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碉楼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与广东开平的碉楼不同,丰盛的碉楼呈四方梯形,约二三层楼高,四面墙壁开狭窄的窗户,和岷江上游的羌人碉楼类似,称“川渝”式碉楼,现在还有15座。保存完好的碉楼,有些底部用水泥加固后依旧在使用,门里有人进出,锅碗瓢盆俱全。乱世时,碉楼易守难攻,是族人的避难所,但如今已经不太适合居住。因为里面昏暗,空间狭小,很难增添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不过,现在能拥有这样一座碉楼,当然值得庆幸,也值得炫耀。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只白猫跑来跑去,随后蹲在门槛上看着我。我小心凑到跟前,突然发现这家伙二只眼睛颜色不一样,一只呈如蓝宝石,一只是黄金眼,不禁大为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异瞳猫,又称“鸳鸯眼”或者“阴阳眼”,民间视其为“妖孽、灵异”,小说中称其为“妖猫”,编造出许多故事,云其能看到凡人看不到的东西,不想在此遇见。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懂猫的人说,异瞳多为白猫。因为白毛蓝眼的猫咪最受宠溺,所以人们利用黄眼白猫与蓝眼白猫杂交,繁殖出了鸳鸯眼的猫咪。也有人说“鸳鸯眼的猫咪耳朵是聋的”,未免过于残酷,异常的外表下果然掩藏更多的痛苦和不幸。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沿着老街继续深入,不时与背着山货的当地人擦肩而过。古镇每户人家的门前,有一个盛水的石槽,遍体苔藓,古朴苍老。想来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应该是专为歇脚打尖的马帮汉子而设。丰盛古镇曾是重庆去南川、涪陵的驿站,那时从西南而来的马帮,满载茶叶,穿过古镇,往北经过川东,即达陕西甘肃。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我小时喝过“砖茶”,老人们说这种压成块的茶叶来自南方。走进古镇街头,就想起童年,想起红泥炉子上冒着热气的罐罐茶。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仁寿茶馆是一座清代老宅子,原为“袍哥仁字号堂口”,现在是“袍哥文物展览馆”。“袍哥”是四川哥老会的成员,也叫“袍哥会”,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袍哥文化对四川及周边地区社会生活影响很大,留下许多江湖“暗语”和“切口”,至今还有人能说得头头是道。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哥老会”联络聚点最初叫“山头”、“香堂”,后改称“码头”,码头分五个堂口,即“仁、义、礼、智、信”。五个堂口分别由五类不同习气的人组成,通常说“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也就是说,有头有脸、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才能加入“仁”字号堂口。每个堂口又有十排,头排首脑人物称“大爷”、“舵把子”、“扛把子”。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仁”字号将堂口设在丰盛,显然意在控制商业。估计当年各路财神来到这里,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到这座茶馆里“拜码头”。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突然发现,一只黄花小狗不紧不慢地跟着我。仔细一看,居然也是个“阴阳眼”。真是邪门,今天居然连续碰到“妖猫”“妖狗”。不过,这小狗的阴阳眼有点恐怖,很可能是一种疾病,我转身看它,它也站着看我。不知道在它眼里,我是个什么样的怪物?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当地人说,丰盛镇还是巴南区的生猪养殖大户。前阵子猪肉涨价,现在虽然有所回落,但依然要每斤20多块。对丰盛古镇来说,这猪肉涨价,不知道是喜是忧?

一脚踏三县,传说中的“袍哥”第一堂口就在这个古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