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太子,将来当皇帝也就稳了,为何李世民一定要逼李渊退位?

林峰仪


说起李世民,想必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他的“贞观之治”。

在他即位期间,对外平定叛乱、尊重异族风俗文化,对内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完善科举制度,对自身崇尚节俭风气、知人善用、克己纳谏,使得唐朝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走上了世界巅峰,为后世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做出如此贡献的君王,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个弑兄篡位、逼父退位的人,但现实就是如此。

一场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从秦王变成了太子,原本他就可以等着李渊传位,稳稳地当上皇帝,但是为什么他一定要做出逼父退位的不孝之事呢?

这个就要从当时的政治背景说起了。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诞淫荡、不理朝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作为唐国公的李渊也决心起义,推翻隋朝政权。

当时李渊位处太原,但是他并不信任太原军,所以整个起义的过程,他主要依靠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

曾经,李渊向李世民承诺过,要将太子之位传给他,但是最后食言了,立了李建成为皇太子。

李渊此人优柔寡断,自觉辜负了李世民,所以封他为“天策上将”,拥有和东宫一样发布皇太子令的权力。

于是,唐朝就出现了“一君两储”的局面。

人的欲望往往会随着权力的增大而膨胀,李世民也如此。但是,真正把这个欲望捅破的关键就是李渊的不信任和李元吉的谋害。

在建国之后,李建成主要负责朝廷的“文”一类的工作,而李世民依旧负责军事的“武”一类的任务。

随着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能人越来越多,李建成开始忌惮,他联合三弟李元吉在暗处给李世民下了无数个绊子,惹得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化。

而且,李元吉总是会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所谓三人成虎,李渊也开始猜忌李世民。在一次“杨文干谋反”中,李渊惩罚了平定叛乱的李世民,因为他认为这是李世民挑唆的。

后来突厥南下,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带兵平反,李元吉趁机要求带走李世民天策府的骨干力量,让他没有反抗的保护军。

李世民的谋士都劝他先发制人,否则就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由此,有了玄武门之变。

在这场变乱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杀了李元吉,而那时,李渊正在游湖,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只能封李世民为太子。

而且,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是支持李世民的,军队里的武将也都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百姓也是受到过很多他的抚恤和恩德的,基本上李渊的权力是被李世民架空了,与其得罪儿子,不如主动退位,还能安享晚年。

另外,毕竟李世民是弑兄上位的,难免会被某些大臣认为图谋不轨而反对他登基,也可能会给李建成的余党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机会,迟则生变,所以不如早点继承大统,免得夜长梦多。

(如您有不同见解,或者补充,请在评论区留言,这里是“铁匠聊文史”,愿和每位朋友分享和探讨那些前程往事……)


铁匠聊文史


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了斩草除根,还杀光了他们所有的儿子,这就是著名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我们先来看李渊,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事件,李渊这个皇帝日子其实很难过的。一夜之间死了两个亲儿子和十几个亲孙子,这事放在谁的身上能受得了?不亚于是晴天霹雳!

亲近李建成的大臣还会为太子喊冤,要皇帝主持公道。但是李渊能怎么办?惩办李世民?一来手里没有军权,二来现在只剩李世民一个儿子了。

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该杀吗?这更不是一个老父亲能说出口的话。何况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没有什么大错,最多也只是兄弟间的争权夺利,现在的结果是狠毒打败了善良,残忍战胜了仁慈。



玄武门之变清除了所有的阻碍通向皇位的竞争对手,照理说李世民可以先稳稳地当着太子,因为皇位迟早是他的,那么他又为什么一定要逼李渊退位呢?原因有两点:

一:尽管当了太子,李世民的心里还是不安的,忠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势力随时可能向他复仇,随时要求李渊为他们翻案。当了皇帝后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李世民的行为都是非常残忍和不光彩的。他需要尽快统一口径,加强舆论的引导,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甚至把自己包装成受害人。而要做到这些,只有自己尽快登基当上皇帝。



以上就是李世民虽然是太子了,但是他还是一定要逼迫李渊退位的原因。


未鸣读史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

7月5日,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



9月4日,李世民在显德殿即位。

短短两个月,李世民便当上皇帝。有人疑问,李世民已经是太子,皇位早已是囊中之物,况且李渊在世。李世民为何还要“逼迫”李渊退位呢?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皇帝位置早已是名存实亡。为什么这么说?



虎牢之战,李世民名震天下外,李世民还得到了足够的利益——天策府上将,且被允许开府。并且,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如雨。

大唐一下被三个集团掌控。老大李渊,老二李建成,老三李世民。内政有李建成,军国大务有李世民。李渊是共主。三大集团中,李世民势力最大,李渊最弱。而长安京城中的军事力量,李建成最强,李渊最弱。

李建成已经咄咄逼人,已经大大出手。李世民想要在宫廷中胜利,就不得不出奇招——率先出动,偷袭李建成。



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李世民碰到李建成、李元吉,首先射死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死李元吉。尉迟敬德拿着二人首级,城头振臂一呼,李世民赢得最终胜利。

下一步怎么办?李渊表态……李渊的势力本就是最弱的,现在玄武门之变。三大集团,已剩下两个,李世民最强。李渊无法自保。

面对尉迟敬德的铠甲长矛,李渊是大惊,“今日何人作乱?你来这里做什么?”尉迟敬德答复,“今日太子和齐王作乱。如今两人已被秦王诛杀。秦王担心陛下,特地遣派我来护驾。”



李渊懂了。问裴寂等人,“为之奈何?”萧瑀和陈叔达这两个降唐之人的态度顺势而为,说道,“太子和齐王嫉妒秦王功劳,策划阴谋,想除秦王而后快。现在,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若陛下您再立秦王为太子,交付于国家大事。那将不再生有事端。”

从实际来看,李世民、李建成均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和能力。现在,李建成、李元吉已死,谁当皇帝?不言而喻。



所以,萧瑀说完,李渊答应了。接下来,李世民才上场。李渊抚慰,李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嚎啕大哭良久。

之后,李世民一是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二是将二人的女眷接入宫中;三是除掉两人的亲信。原则问题上,李世民是绝不手软。

7月5日,李世民当太子,李渊下诏,“军国大事,都交由太子李世民处理和决定。”李渊名义上是皇帝,实际皇帝是李世民。李渊的位置,尴尬极了……名存实亡——有皇帝之实,没皇帝之权。



这样的尴尬局面,怎么办?

7月14日,李渊将亲笔诏书给裴寂等人说,“我应当加太上皇的尊号。”

综上所述,与其说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还不如说是严峻的形势逼迫李渊退位。


史小二记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逼迫其父封他为太子,并说一切军国大事全部听从太子处分。这个时侯李世民已经是唐朝的主宰,所缺仅仅是皇帝的名号而已。

如题所问,李世民做皇帝已是板上定钉之事,为什么还要逼其父退位?我认为可以从李世民及李渊的角度分别讨论。

从李世民的角度看,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毕竟不是皇帝。一方面李渊身体尚可,再做十年八年皇帝没问题,对于通过政变上位的李世民,他等不及,因为时间拉的越长,变数越大,李世民的目标不只是太子。另一方面李渊出于个人安危及唐朝延续的角度,承认了李世民政变合法性。但父子之间矛盾其实已经无法调和,今天服输的李渊,明天难保他不会反复,他毕竟是开国皇帝,还有很多资源。唯有把皇位拿到手,送李渊去养老,才能断李渊的念想,巩固政变的成果。

从李渊的角度看。李世民的狠毒让他心惊肉跳,也自认佩服。他已经六十岁了,斗志经此大变已完全消退。李渊已经放弃了任何与李世民争斗的可能,他知道木已成舟,再搞下去,对自己对唐朝是不利的。何况李世民治国治军能力摆在那里,把江山交给他,尽管充满血腥,未必不是好事。


羽书迟


你好,我是李世民,下面由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其实我大哥才能的确非常优秀,优秀到即使我建立了诸多功勋,依旧不能动摇他的地位。

因为大哥是家中长子,父亲便将其留在身边,既能让大哥学习东西,也能替父亲分担政务,而我,则常年在外征伐。

随着军功的累积,我在军中的势力也逐渐增大,这似乎让父亲有些不快,我以为我会很快回去做一个闲散王爷,然而并没有,我听说,是大哥为我说话。

不过我还是喜欢打仗,仗打多了,手下们的奖励也渐渐从官职变成了铜钱,因为有些人的官职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了。于是,他们怂恿我争取一下太子之位,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一丝丝的心动。

经过一系列我至今都做噩梦的行动之后,我如愿拿到了太子之位。而父亲却似乎受了很大打击,逐渐沉溺女色,当然偶尔也会在母亲牌位前抹泪。我意识到,国不可一日无君,虽则我摄政,但似乎名不正言不顺,我必须尽快掌握大权。

当时我们大唐,内忧外患,我不能再犹豫了,我希望父亲能禅位给我。

最后,我登上了帝位,我希望我能做一个千古一帝!


老陈爱胡诌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世民不是太子,地位也并不是很稳。

李渊开国之后,东宫太子是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站在李建成一边,积极对付老二李世民。有传言说,李建成答应了李元吉,百年之后让位于李元吉,所以李元吉才会这么不遗余力。

二子李世民在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中,立功无数,帮李渊消灭了大量的主要敌人,累积功劳一直到了无法封赏的地步,最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府上将,开府仪同三司,也就是李世民可以开府建立自己的势力。

于是,天策府和东宫有了相当的是实力,可以平起平坐,争上一争了。

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面对功勋卓著的二弟李世民,李建成做皇帝也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李世民目标高远,一心要成为天下人,有意要与打个李建成角逐这天下之主的宝座。

李渊呢,乐于看自己的儿子们在那斗成一团,本来他也忌惮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又不想李建成理所应当认为自己可以做接班人。

李渊相对而言更看重自己的权力,因此他通过搞平衡,让两个儿子为了目标而在自己面前争宠。

亲情在一点点地磨去,嫌隙在一点点的加深。

最后,李渊一度没控制好,也或许是李渊决定扶李建成东宫势力上位,李渊开始配合李建成打压李世民,并开始逐渐瓦解天策府的人员势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了威胁的李世民,为了自保,也为了一劳永逸,与自己的心腹们一起发起了玄武门之变,并最终逼迫李渊退位。

以上为無月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太子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权,只要实权还掌握在李渊手中,李世民随时可能被废掉。既然已经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使自己成为太子,为什么不再进一步控制李渊,让出实权,自己成为皇帝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虽然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太子,但是如果他不逼迫李渊退位,对于自己的登基大业也是一个阻碍,并且夜长梦多。关于为什么他要逼李渊退位,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太子党残留部队虎视眈眈

李世民进行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在朝中实力非比寻常,即使发生玄武门之变,依旧有一些大将追随他。

最明显的就是冯立等人,在玄武门事变中。冯立得知太子处境危险,还迅速聚集兵马前往玄武门救李建成,直到最后尉迟恭把李建成人头提出来,冯立部队军心涣散,才最终离开。


皇位这种事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李世民成为太子,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李建成的太子党,自然处境十分尴尬,能投靠李世民的投靠李世民,一些不能投靠的就只能选择继续对抗。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扳回一局,最好的办法就是支持李渊,让李渊继续做皇帝,这样才能遏制住李世民势力扩张。

所以,只要李世民一天不逼李渊退位,危险就一直存在,作为聪明人,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逼宫退位。


二、李渊耿耿于怀

李世民杀死哥哥弟弟,李渊嘴上不说,心里一定是耿耿于怀的,再加上李渊对李世民本来就有防备。


在建立唐朝之前,李世民为大唐事业南征北战,李渊曾答应李世民成立大唐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

然而当大唐江山成立之后,李渊却把李建成立为太子。这一个举动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李渊对李世民的防备。

众所周知,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谓功高盖主,李渊虽然是李世民父亲,可是在皇权面前,也是不得不防李世民。

他让李建成当太子就是为了分散李世民势力,让自己皇帝位置能够坐稳。现如今李世民成为太子,李渊的地位更是尴尬,他心里也想搏一把,除掉李世民,还有其他孩子可以继承大业。

这一点李世民一定也是明白的,两虎相争,必有一死,虽然李世民没有下歹手杀死李渊,但是逼宫退位是大势所趋,只有那样才对得起自己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结语

李渊与李世民,从亲情而言是父子,从政治而言也是竞争对手,所以李世民为了自己的皇位能够落实,必须逼李渊早点退位,好减少不确定的风险!



嗔痴历史观


在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一举捉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控制了整个朝政。随后,李世民又控制了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让他监国处理政事,不久又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位当太上皇。

也许有人认为当时李世民已经是太子,将来稳稳的要当皇帝了,实在是没有必要强逼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不过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李世民虽然得到了太子之位,但太子只是未来的皇帝,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帝。虽然现在李世民受李渊的命令监国处理大小政事,但是还是不如皇帝来的名正言顺。

因为监国只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而已,一旦有某些心怀叵测之徒,到时候利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打出拥戴李渊的旗号,就有可能让李世民翻船的。所以能够早一步登上皇位,自然比名义上的太子还是强不少。要知道之前李建成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还是被秦王给灭了,到时候有没有人来灭李世民,李世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毕竟李渊还有那么多其他的儿子,到时候李渊伙同外人把李世民推翻,再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自然会谋夺皇帝之位,同时他在剪除李元吉李建成的党羽的时候,把他们的10个儿子都给杀了,手段不可谓不狠毒。估计李渊也被李世民的手段给吓住了,害怕自己也会步了后尘,所以估计在李世民的亲信的暗示下,直接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位去当太上皇。

所以当时李世民虽然已经是太子,掌握了实际的权利,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当皇帝比较保险,因此就逼李渊退位。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李渊主动退位让李世民即位 并非李世民逼迫 是李渊出于避免李渊势力、李建成势力、李世民势力内斗导致刚建立的大唐政权不稳而做出的决策

1、李渊虽然退位成为太上皇,但依然有最终决策权:

《资治通鉴 卷191》: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李世民裁决之后,再闻奏,就已经说明李渊依然有最后决策权;

2、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太极殿,从武德9年8月李渊让位给李世民,一直到贞观3年4月,李渊才把太极殿让给李世民居住和处理政务

即:李世民在贞观3年4月才真正独掌权力,在2年10个月的时间里,明面上李世民是皇帝,但真正的决策权还在太上皇李渊手里。

《旧唐书 太宗本纪》:

“夏四月辛巳,太上皇徙居大安宫。甲子,太宗始于太极殿听政。”

3、玄武门之变后局势实际变成了三方的权斗:

在位的李渊集团,害怕利益失去,一心要稳固自己的利益;

失败的李建成、李元吉集团,担心李世民集团打击报复,储蓄力量准备反击;

胜利的李世民集团,一心想要享受胜利结果,同时也要防备李渊集团和李建成集团的联合打击。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就分别安抚李渊势力和李建成势力:

《旧唐书 太宗本纪》:

“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并放还。文武官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勋一转。天下给复一年。”

这摆明是安抚在位得利的李渊势力。

《资治通鉴 卷191》:

“ 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谏议大夫王珪以启太子。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已前事连东宫及齐王,十七日前连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违者反坐。"”

这就是对失败的李建成势力的安抚。

4、如果李渊继续在位,将

A、在位得利的李渊集团,会努力保住自己的位置,极力打击李世民集团,并联合失败的李建成集团;

B、胜利的李世民集团,不能立即享受胜利成果,却要防备李渊集团和李建成集团的打击、报复,日夜不能安心;

C、失败的李建成集团选择和在位得利的李渊集团联合,对付共同的对手李世民集团,并且是不惜一切手段,有可能出现地方武力对抗朝廷的情形。

刚刚建立9年的大唐,在三方激烈权斗、甚至出现地方武力对抗的情况下,将迅速陷入各地割据的情形。这绝对不是李渊愿意看到的。

而李渊一退位,就会出现:

李渊势力名正言顺的功成身退,享受退休生活;

失败的李建成集势力,也失去崛起、击败李世民集团的机会,只能通过为李世民效力实现自我价值;

胜利的李世民势力,享受胜利果实,也安心了。

这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有三个原因。



一,李世民如果已然是太子,将来当皇帝就稳了吗?答曰:非也。古往今来,做太子而被废掉的太子不在少数。被李世民杀死的李建成还是太子呢,不也被李世民灭了吗?况且,虽然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也有其他的儿子,虽然这些不是嫡子,如果杀死李世民,使自己免于威胁,我想李渊如果继续做皇帝,他还是很愿意的。要知道,为了一已之子,父杀子,子弑父的事例并非一二。更何况,李世民杀死了李渊所喜欢的太子李建成,已经违背了李渊的心意,而在此之前,李渊也有灭李世民之心。



二,当皇帝比当太子,谁的权力更大,谁的变数更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明。李世民当皇帝,那就是把所有的变数都消灭于无形,他当家,他做主,李渊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隐形人物。如果李世民做太子,那么就是授柄于李渊,即使李渊受制于李世民,没有能力更改太子的人选,也可以在日常位李世民增点儿乱,添点儿堵。特别是李渊如果联合其他庶子,共同谋划李世民的太子之位,难道李世民再来一次杀弟逼父吗?别说逼近李世民,就是逼迫李世民手下的兄弟,李世民到时候又情以何堪?



三,李世民射死李建成,逼李渊退位时,李渊身体还倍儿棒,如果李渊破罐子破摔,天天吃喝玩乐,生活美满,就那么一直活下去,等到李渊不行了,李世民的身体也垮了,那么李世民的雄心壮志不就付之东流了吗?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还是自己掌控好,宁为鸡口,不为凤后,李世民是一个霸道的人,他绝不允许让自己活在他人的阴影里。因此有了机会,他会直奔本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