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繁榮的荀派,實則岌岌可危

在上世紀40-60年代,京劇界曾出現“無旦不荀”的繁榮局面。

所謂“無旦不荀”,是指幾乎每位旦角演員特別是坤伶都會演幾齣諸如《紅娘》、《紅樓二尤》、《勘玉釧》、〈霍小玉〉等荀派代表作。當時的坤角往往講究“四大名旦一腳踢”,哪派的代表作都會一點,這樣更容易叫座。

反過來,當時的荀派演員也需要掌握一些時髦的其他流派戲,趙慧秋就曾演出過梅、張、荀派以及傳統的許多劇目,就是當時做派出眾然嗓音欠佳的王紫苓也曾演出《鎖麟囊》這樣的程派大戲,武工出色的趙燕俠、王紫苓等還經常反串短打武生《白水灘》、《三岔口》並以反串武小生帶開打的《大英傑烈》為號召。

表象繁榮的荀派,實則岌岌可危

童芷苓、王紫苓、趙慧秋、吳素秋、孫毓敏、宋長榮等荀派二代弟子曾在舞臺上再度風光一時,讓觀眾重新領略到荀派藝術的魅力。

荀派第三代傳人本來數量就少,如今活躍於舞臺的大部分是孫毓敏、宋長榮兩位老師的學生,尤以孫校長的學生為多。

表象繁榮的荀派,實則岌岌可危

眾所周知,孫校長雖根據自己的實踐在荀派的基礎上有所改革,甚至有孫派之說,但她的唱唸和身段神情仍然有著鮮明的荀派特色,她對荀派的理解有著相當的深度。不可否認,孫校長的學生在唱唸做表上都很明顯地有著她的影子。

問題在於,孫校長身上荀派的影子在她的學生身上不管是唱唸還是做派都已難覓蹤影。學生學她的表面似乎很象,卻偏偏沒有學到她象荀的地方,這些象荀的地方也正是荀派區別於大路演法的精華所在,不能不說是一件相當糟糕而危險的事情。

表象繁榮的荀派,實則岌岌可危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沒有看到荀先生的視頻資料,但是從荀先生實留下的照片和錄音裡,加上了解荀派的荀劇團成員和荀門弟子的描述,我們還是可以大概描繪出荀派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在第三代演員身上幾乎已經湮沒淨盡。

看當下非常知名的某些荀派第三代中青年演員的表演,你聽不到哪一句唸白、哪一句唱是荀派的,從腰肢的姿態也可以看出她們的身段是大路而非荀派,她們只是在生硬地模仿並誇張孫、宋二位不同於荀本人的特點,優點卻沒有學到,從她們身上已經看不出荀派和大路花旦的區別。

長此以往,荀派儘管表面上在近年有了復興的希望,第三代、第四代傳人逐漸增多,可實際上基本沒繼承下來什麼區別於大路的東西,荀派已經接近名存實亡了。

表象繁榮的荀派,實則岌岌可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