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位於天山北麓泉子街鎮的小西溝遺址

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判斷,金附國人屬於生活在天山北麓一帶的塞人。根據《漢書》對當時山北數國規模的記載分析,金附國的人口不會超過千人。它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說是一個部落更為恰當。
根據《漢書》的記載,金附國滅亡於漢宣帝地節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年。金附國滅亡後,車師也分為前後兩部,前部在吐魯番的交河城,後部在天山北的務塗谷,漢軍屯田也擴展到天山北,借用金附之名,在其舊址上築堡屯田,這就是金蒲城。
金附與金蒲實際上是同音,文字學家通過對古音韻研究對比發現,古無輕唇音,凡輕唇音皆讀為重唇音,“附”讀為“蒲”。
金蒲在史書中第一次出現是在《後漢書》卷19的《耿恭傳》:“永平十七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請恭(耿恭)為司馬,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駙馬都尉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屯後部金蒲城,謁者管寵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
但《後漢書·西域傳》卻又記載為金滿城:“自敦煌西出玉門關、陽關,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自伊吾北通車師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後部金滿城五百里。”

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金蒲城城牆遺址


同一部書,一處記為金蒲城,一處記為金滿城,孰是孰非?實際上兩者還是同一地方,這就是古漢語b、p、m的互訛現象。唐朝的庭州下設的金滿縣就源於漢時的金滿。清朝《新疆建置志》作者認為:“漢金滿之名,既沿至唐,則唐亦呼金滿可知,唯吐魯番回鶻相繼據有,文字不同,輾轉訛變,遂譯為吉木薩,此三字急讀之,與金滿縣同。”


從金附到金蒲、金滿,再到吉木薩爾,吉木薩爾這個縣名極有悠久的歷史,也凝聚著漢族、維吾爾族的情感。
那麼金附國,漢時的金蒲城,也就是金滿城在如今的什麼地方呢?根據《後漢書》上述的兩段記載,它就在如今吉木薩爾縣的泉子街一帶,歷史學家薛宗正根據研究和實地考察進一步具體斷定:漢朝的金滿城就在泉子街小西溝遺址處。

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古城西側是發源於天山的大龍溝支流


小西溝遺址在泉子街鎮西北約5公里處,以前這裡曾經盜賊出沒,當地人叫它賊疙瘩梁。筆者曾兩次到小西溝遺址採訪,一次是晚春,徒步登上這塊高地時,看到沿途到處是盛開的馬蘭花;一次是深秋,小西溝附近的樹葉如金似火,極為絢爛。站在小西溝遺址,南眺是皚皚天山,西望是發源於天山的大龍溝支流,東臨樺樹溝,那裡是泉水沼澤地,鴨子在自由自在散步,馬兒在悠閒吃草。信步遺址,滿目頹垣荒草,還不時能發現古人使用的石器。這裡是歷史學者關注的熱點,迄今所知是天山北麓繼巴里坤蘭州灣子、木壘四道溝後第三個最為古老的文化發祥地。
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王炳華曾率隊到此考察。1987年,自治區、昌吉州、吉木薩爾縣的文物工作者聯合對此地進行詳細考察,考察認為“從現狀以及遺物觀察,該遺址有兩種時間有早晚,文化內涵不同的依存。其上層似為古城遺址,下層為彩陶與石器共存的早期文化遺址”。同一年,新疆歷史研究所的薛宗正到此考察,第二年初步提出漢金滿城就是小西溝古城的主張。1990年,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對遺址地層進行了分析,根據採集的孢粉和木炭碎屑,進行了碳14測定。根據分析,遺址土層堆積厚達五層,表層厚約1米;二層為基本文化層(灰燼層與烘烤層),厚約30釐米;三層為黃土,厚度1.1米;四層為棕黃色粘土,厚度2米;五層由膠結不好的灰色礫石和砂組成,厚度大約10米。上層為古城遺址,年代為2039±104年,相當於西漢;下層為彩陶與金石共存的早期文化遺址,年代為2340±80年。測定說明遺址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廢棄於東漢中期以後。

吉木薩爾密碼(2):從金附到金蒲

古城東側是樺樹溝沼澤地


小西溝遺址一個文化層豐厚、具有歷史連續性的遺址,因此薛宗正認為,其下層文化應是古代塞人蒲類及其衍生的金附國,其上層應是漢代戊己校尉的金蒲城。前者同下層文化的碳14測定年代數據符合,後者不僅同上層文化碳14年代數據符合,而且其地理方位,城堡建築形制、地勢特徵同文獻記載吻合,同時此處歷年出土文物豐富,既有金石並用時期的文化遺存,也有漢代方磚、錢幣等文物。


金蒲城既然是漢時的城堡,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在這裡又發生了怎樣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呢?(未完待續 作者:新疆資深媒體人:李雲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