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位于天山北麓泉子街镇的小西沟遗址

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判断,金附国人属于生活在天山北麓一带的塞人。根据《汉书》对当时山北数国规模的记载分析,金附国的人口不会超过千人。它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部落更为恰当。
根据《汉书》的记载,金附国灭亡于汉宣帝地节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年。金附国灭亡后,车师也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在吐鲁番的交河城,后部在天山北的务涂谷,汉军屯田也扩展到天山北,借用金附之名,在其旧址上筑堡屯田,这就是金蒲城。
金附与金蒲实际上是同音,文字学家通过对古音韵研究对比发现,古无轻唇音,凡轻唇音皆读为重唇音,“附”读为“蒲”。
金蒲在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后汉书》卷19的《耿恭传》:“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耿恭)为司马,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部金蒲城,谒者管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
但《后汉书·西域传》却又记载为金满城:“自敦煌西出玉门关、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

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金蒲城城墙遗址


同一部书,一处记为金蒲城,一处记为金满城,孰是孰非?实际上两者还是同一地方,这就是古汉语b、p、m的互讹现象。唐朝的庭州下设的金满县就源于汉时的金满。清朝《新疆建置志》作者认为:“汉金满之名,既沿至唐,则唐亦呼金满可知,唯吐鲁番回鹘相继据有,文字不同,辗转讹变,遂译为吉木萨,此三字急读之,与金满县同。”


从金附到金蒲、金满,再到吉木萨尔,吉木萨尔这个县名极有悠久的历史,也凝聚着汉族、维吾尔族的情感。
那么金附国,汉时的金蒲城,也就是金满城在如今的什么地方呢?根据《后汉书》上述的两段记载,它就在如今吉木萨尔县的泉子街一带,历史学家薛宗正根据研究和实地考察进一步具体断定:汉朝的金满城就在泉子街小西沟遗址处。

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古城西侧是发源于天山的大龙沟支流


小西沟遗址在泉子街镇西北约5公里处,以前这里曾经盗贼出没,当地人叫它贼疙瘩梁。笔者曾两次到小西沟遗址采访,一次是晚春,徒步登上这块高地时,看到沿途到处是盛开的马兰花;一次是深秋,小西沟附近的树叶如金似火,极为绚烂。站在小西沟遗址,南眺是皑皑天山,西望是发源于天山的大龙沟支流,东临桦树沟,那里是泉水沼泽地,鸭子在自由自在散步,马儿在悠闲吃草。信步遗址,满目颓垣荒草,还不时能发现古人使用的石器。这里是历史学者关注的热点,迄今所知是天山北麓继巴里坤兰州湾子、木垒四道沟后第三个最为古老的文化发祥地。
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王炳华曾率队到此考察。1987年,自治区、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的文物工作者联合对此地进行详细考察,考察认为“从现状以及遗物观察,该遗址有两种时间有早晚,文化内涵不同的依存。其上层似为古城遗址,下层为彩陶与石器共存的早期文化遗址”。同一年,新疆历史研究所的薛宗正到此考察,第二年初步提出汉金满城就是小西沟古城的主张。1990年,中科院新疆分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对遗址地层进行了分析,根据采集的孢粉和木炭碎屑,进行了碳14测定。根据分析,遗址土层堆积厚达五层,表层厚约1米;二层为基本文化层(灰烬层与烘烤层),厚约30厘米;三层为黄土,厚度1.1米;四层为棕黄色粘土,厚度2米;五层由胶结不好的灰色砾石和砂组成,厚度大约10米。上层为古城遗址,年代为2039±104年,相当于西汉;下层为彩陶与金石共存的早期文化遗址,年代为2340±80年。测定说明遗址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废弃于东汉中期以后。

吉木萨尔密码(2):从金附到金蒲

古城东侧是桦树沟沼泽地


小西沟遗址一个文化层丰厚、具有历史连续性的遗址,因此薛宗正认为,其下层文化应是古代塞人蒲类及其衍生的金附国,其上层应是汉代戊己校尉的金蒲城。前者同下层文化的碳14测定年代数据符合,后者不仅同上层文化碳14年代数据符合,而且其地理方位,城堡建筑形制、地势特征同文献记载吻合,同时此处历年出土文物丰富,既有金石并用时期的文化遗存,也有汉代方砖、钱币等文物。


金蒲城既然是汉时的城堡,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这里又发生了怎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呢?(未完待续 作者:新疆资深媒体人:李云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