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金融業的真實現狀


今年的整體金融業其實很不平靜,不論是以P2P為首的槓桿週轉類的金融產品倒閉、擠兌潮,還是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的對價巨震,每一次都在挑動市場最敏感的神經。


再看看,傳統金融業的幾大板塊,後續一定會給到我們答案!!


首先是銀行板塊:



今年的銀行業整體是寬進寬出的態勢。怎麼來理解這句話,我們先來看看寬進的部分:



五大金融業的真實現狀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07年-11年,存款準備金率由谷底慢慢向上運行,期間是對應中國相對火熱的經濟市場,精準把控著熱度。
而11年下半年過後-19年現在,存款準備金率一直往下調整,希望給市場注入更多的活水。
在此期間的早期,不論國企、民企,都在穩定中加了槓桿,所以直到17年都是差不多的畫風。
寬出的部分:
其實直到19年的中旬,這寬出才算是正式的成型。因為此時此刻的寬出,已經是很多地方開始慢慢乾涸了。所以,算是接到央行指令,每個銀行的負責區域都有寬出的任務,對象是嚴禁區分國與私。
當然,具體拿到多少隻有具體的客戶才知道了。畢竟壞賬和不良率太高,簡直就是自己作死啊。
其中銀行活的瀟灑與否,有一好一壞的例子,分別是:才上市的郵儲銀行(不良率很低)、被全盤接盤的包商銀行。

五大金融業的真實現狀


所以說,你要是從郵儲那裡拿到錢,證明你確實很安全~


其次是證券板塊:
19年是整體券商落水後,抓住救命稻草的一年。
總體的券商,現在都開始轉型了。但在此之前,還是大部分靠著經紀業務在吃飯,俗稱靠天吃飯。不怕暴漲暴跌,只怕一直陰跌也是他們真實的寫照。所以在19年的深坑中走出來,是非常關鍵的。
真正要涉及到轉型了,才知道行業的洗牌到了。不再是你拼萬分之幾的手續費,而我比你低的時代了,這方面大洋彼岸早就是指引燈。因為人家的經紀業務已經開始免費了,你沒有特色,只能等死。

非要我舉幾個例子:


比如靠投行很牛逼的中信建投,你以為只是次新股的原因它當時才漲得兇嗎。還有寫研報、搞調研比較厲害的天風證券、特色服務做得好


體量巨大的華泰證券為什麼就它一個是滬倫通的標的?
所以,買券商的粉絲們,有興趣的去看看你們的券商主營業務經紀業務的佔比吧,太重的比例下,你買它就是賭它能不能轉型成功。風險不用我再提了。

然後是信託板塊:



一個字,慘,再加一個字,很慘。房地產頭部的開發和信託業在我看來,就是兩個患難兄弟。政策爹對他們都不算友好。



五大金融業的真實現狀



這個行業的利空真的不少:


投出渠道:上面要求收緊再收緊。
行業規模:縮小再縮小。

股票質押:暴雷再暴雷。



總之,信託業的兄弟企業太難了。看看以前的安信信託風光無限,個個管理人員拿出來都是天價薪酬。現在,股價跌出翔。
信託業總體在滑低,暫時未觸底。輕易不入場,持有靠耐心以及天意。

五大金融業的真實現狀


接著是保險板塊:

有人捱打就有人吃肉,這個肉在金融領域,保險是真正咬到了一大口。
具體政策就不分析了,基本個個都是利好。無非就是規範一下,不要發展太快之類的。
幾大板塊中,現金流的能力一點不輸給銀行。也正是因為這樣,年前2400點的時候,保險公司的瘋狂買入,無形間又狠狠賺了一筆。
所以,擁有這些屬性的保險板塊,後面走繼續上升的路子,估值、利潤雙提升是比較明顯的事情了。喜歡確定性較高的金融資產類型的板塊,選它。
最後再說一下期貨:


期貨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這樣說沒有錯。但是,這在中國又是一個確定性不太高的行業。
從18年-19年至今,是期貨、期權品種大擴容的時期。上市了很多類型的期貨,有大宗商品類的、有股指類的。並且看這個意思,還有繼續加速的意思。


但是參與者的速度是不及上市品種的速度,換而言之,之前的某一種期貨的交易量就會受到縮減。
而期貨公司,現在的路子比券商走得更加狹窄。大部分的期貨公司還是全靠著做市的手續費進行盈利。現在根本不用像券商那樣談轉型,因為太窄。窄到如果轉型,就懵了的狀態。什麼期貨投資者教育、特色投資顧問服務,還根本撐不起公司。
所以,大家可以看好,但是入或者不入,心裡應該是有桿秤的。
總結一下:
有狀況、有分析、有觀點是我比較看重的點,時間關係寫得可能比較粗糙吧。作為佈局中長期的參考沒問題,萬年朝陽也有起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