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前不久,68岁陈先生心脏骤停,番禺区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以后,迅速派出120救护车,在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中,120救护车装备的电动胸外按压机发挥了大作用。

自2018年起,番禺区财政每年全额支付购买4辆“120”救护车辆,持续5年,共20辆。而近年,番禺区新车上配备了不少“黑科技”,新救护车成为了流动的抢救室,院前救治病人不断提质提速。

今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番禺区120急救中心,探访120救护车身上藏着的“黑科技”。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120调度中心

8辆新救护车配备了电动胸外按压机

病人因多种因素导致心跳骤停,需要医护人员马上进行胸外按压以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一般按压2分钟即轮换,且轮换造成的停顿越短越好,否则胸外按压产生的血压马上下跌。车床推行中,还需要医护人员骑压在病人身上施行按压,这样既不不方便,且容易摔倒。胸外按压机能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效率,减少复苏并发症,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完全替代徒手心肺复苏。要将医护人员从胸外按压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施行其它同样迫切的抢救措施,于是番禺区引进了电动胸外按压机,2018年、2019年购置的共8辆救护车均予配备。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该套设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按压幅度准确、可有效按压,并可降低按压时造成患者胸部肋骨骨折风险。其按压深度、频率符合国际最新医学指南要求。机内电池充满电后可续航两小时,且可接车载电源。它不知疲倦,保证转运时按压不间断。

4辆救护车配备便携呼吸机

呼吸机即是帮助病人呼吸的机器,用于呼吸微弱或无呼吸的病人。院前急救使用的便携呼吸机体积小,重量轻,市场上部分便携呼吸机不能混合氧气和空气(只呼吸纯氧),或刻板地定期送气。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2019年,番禺区采购的4辆救护车配备了便携呼吸机,该设备具有空气与氧气混合功能,节约氧气用量,降低氧中毒风险。还具有感知病人自主呼吸功能,时间窗内检测到自主呼吸则协助自主呼吸完成,时间窗内未检测到自主呼吸则定期送气,显著改善呼吸微弱者舒适性。

市内率先将视频喉镜纳入救护车标配

经口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操作之一,是院前救治的难点之一,它的技术难点在于从喉中上提会厌软骨,暴露声门,此时可从口中看到声带。有些病人颈部较短,又或者口腔、咽喉出血等情况均增加插管难度。如果喉镜前端增加个摄像头,在屏幕中实时显示,则不必从口中直视声门,显著降低气管插管难度,这便是视频喉镜。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以往区内部分医院在急诊科、手术室配备视频喉镜,2019年番禺区购置的四辆救护车也配备了视频喉镜,在广州市内首次将视频喉镜纳入救护车标配。

8辆救护车配备先进除颤监护仪

近两年番禺区购置的8辆救护车配备的除颤监护仪为成年人、儿童、新生儿通用,且具备心脏起搏功能,还具有心肺复苏实时反馈功能,可显示胸外按压的深度、频率。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除颤监护仪既是心电监护仪,又实时显示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还是心脏除颤仪(是通过释放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在近两年的院前救治中发挥了大作用。

4辆救护车已配备可折叠上车担架

随着居民住宅楼越建越高,对电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而开发商为节约成本,电梯设计的普遍较小,为高层住户抢救病人带来不小的困难。2019年,番禺区采购的4辆救护车已配备可折叠上车担架。这款可折叠上车担架,往救护车车厢里推,担架下部支架自动收缩,变成床。往车厢外拉,支架自动下放,变成车床。当需要进入住宅电梯时,可快速变身为轮椅,以适应电梯相对较小的空间。若不能变身为轮椅,则绝大多数电梯进深不足以容纳车床。

“以前急救车里配备的搬运设备的普通上车担架,进不了电梯,经常用简易担架或轮椅搬运下楼,上车前需转移到上车担架,现在用可折叠上车担架方便多了。”急救中心护士小赵说。

据了解,可折叠上车担架的引进对于转运病人更灵活,更方便。以前用简易担架至少需要2人来抬,有时碰到体积重大的甚至需要3-4人,现在只需一人即可轻松转运病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番禺区在引进可折叠上车担架基础上,还引进铲式担架,此款担架有别于一般的担架,它可以分别将两块板插入到病人身体下面,扣合后抬起。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最后登场的是脊柱固定板,用于可疑脊柱损伤病人,通过特殊的扣带、头部固定器,经过专业手法将病人固定在该板上。其本质也是一具担架,减少脊柱损伤病人二次伤害。

揭秘:120救护车都有哪些黑科技“傍身”?

近两年采购的8辆救护车配备的铲式担架和脊柱固定板均可透X射线和顺磁性,可直接上CT机、X光机和核磁共振机的检查床,避免反复过床,减少二次伤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三峡、黄刘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王燕、肖桂来 通讯员 黄刘生、李桂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