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来疯”,过度溺爱?过度约束?都不行


孩子“人来疯”,过度溺爱?过度约束?都不行

带孩子去亲戚家,或者参加婚宴,又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时,立刻展现出“小麻雀”的本性,变得特别兴奋,不停地欢呼雀跃、大喊大叫。一会儿打开电视,把音量放到最大;一会儿上蹿下跳,模仿动物的叫声;一会儿又把洋娃娃抱出来,在客人面前玩过家家……

如果爸爸妈妈出来制止这种行为,反而会闹得更厉害。虽然知道这是小孩子的“人来疯”现象,在家放肆一点儿也就算了,但在外面也这样,爸爸妈妈总觉得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

但其实,人来疯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情况,哪怕是平日素来乖巧、礼貌的孩子,当客人来做客,或者去别人家做客时,突然就变得无理取闹起来。这种情况下,众人的目光很快就会聚集到孩子身上,而家长往往会因此而特别难堪。

孩子“人来疯”,过度溺爱?过度约束?都不行

这种“人来疯”的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会出现“人来疯”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过度溺爱、过度约束、过于安静。

01.过度溺爱

随着“优生优育”理念的普及,父母、祖父母两辈人都在围绕着孩子转,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都比较强,并且习惯了这种被全家人关注的待遇。

因此,家中一旦来了客人,或者去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关注的焦点就会发生转移,孩子此时就会有“失宠”的感觉,于是就会采用任性、不听话等方式,重新唤起父母和他人的关注,好像在对父母说:“还有我呢,不要把我忘记了!”

02.过度约束

有的家长则过度解读了“三岁看老”这句话,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就想通过严格管教的方法,把不良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在今后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压抑,被关在家中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外玩耍的时间。

因此,只要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到别人家做客时,孩子就很容易“释放天性”,做出过于夸张的举动。如果这个时候,客人还用“开朗”“活泼”等词加以表扬,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得意忘形的样子。过度严厉的管束也会引起孩子的“人来疯”现象,平时家长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孩子就像笼中的小鸟,被抑制了爱玩的天性。如果家中来了客人,而且客人还夸奖孩子活泼,这时候家长又很宽容,不好意思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孩子会敏感地感觉到这种变化,利用这个机会来解放自己。

孩子“人来疯”,过度溺爱?过度约束?都不行

03.过于安静

还有的家庭,家中的氛围过于安静,这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家长从事文学、艺术类的家庭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状况,家长陪伴孩子过少的家庭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所以,一旦有外人来做客,家中的氛围就会明显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刺激,使孩子出现“人来疯”的表现。

孩子出现了“人来疯”的情况,家长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是批评孩子为什么要做出这般奇怪的举动。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家长尝试、探索:

第一,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在过度约束和过度安静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孩子与外界接触得多,看见陌生人时的新鲜感就会少一些,孩子表现“人来疯”的欲望和强度都会显著弱一些。其本质,是提高了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不要冷落了孩子。

客人到访时,应该郑重地向客人介绍孩子,不要让孩子受到冷落。除非要聊特别重要的事情,家里有客人到访,应当让孩子多与客人接触,这也是孩子学会问好和招待的最佳时机,能够从中让孩子学会基本的待客之道。如果需要孩子回避,也不要把孩子单独支到一边,应当派出父母中的一位陪着孩子。

孩子“人来疯”,过度溺爱?过度约束?都不行

第三,改变“人来疯”宜疏不宜堵。

当孩子发生“人来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是与孩子玩在一起,在沟通中逐步解决问题。即便真的需要批评,也要注意方法。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应该及时让孩子清楚自己错在什么地方,要平和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礼貌、大家都不喜欢。如果家长过于激动,不仅会让客人尴尬,孩子也听不进去。如果孩子比较大了,更不能当着客人的面教训他,以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巧用“人来疯”展现孩子的长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让家长颇为头疼的“人来疯”也一样。家长其实可以巧用孩子的“人来疯”,引导孩子在客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个时候,出于一种炫耀自己的心理,孩子的表现往往会比平时要好。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更容易获得他人更高的评价与肯定,这对发扬孩子的长处,增加孩子的自信也有莫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