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很多宝爸宝妈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宝宝稍稍长大一点后,跟小时候的“温文尔雅”会有一定的脱离。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宝宝们偶尔

化身一个“小疯子”,闹来闹去怎么都管教不住。这便是我们口中常说的“人来疯”。

“人来疯”这带有贬义的词,一般指的是3-7岁的孩子见到客人或者去别人家做客,会显得过分活跃,不听管教。这一行为之所以令人发指,是因为“疯”起来的宝宝往往不知边界,使家长或他人陷入尴尬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会认为宝宝给他丢了面子,会在宝宝“疯癫”的时候大加训教;也有些家长会觉得,这只是小孩子的通病,等宝宝在成熟一点就没问题了,然后对其放任自由。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然而,宝宝“人来疯”的背后,这些深层问题,您注意到了吗?

“为什么我家宝宝人越多越疯癫?”

“小姨,你看我这个变形金刚,可厉害了!”

“小姨你看我这个电子琴,爸爸刚给我买的!”

“小姨......”

张莹(化名)感觉自己被一群苍蝇围着,耳朵根子就没清净过。自己赶着年前来给三姨拜年,哪想着自己小外甥也在家。

姐姐前几年生婚生子,这小子就被全家捧在手里照顾着。原本温温柔柔的小可爱,转眼间上了小学,然后就突然一发不可收拾。

小外甥一会一趟一会一趟的在自己耳边开着小会,张莹和姐姐三姨的聊天,多次被他打断。两个家长也是不胜其扰,多次对他的劝阻,却都以毫无效果收场。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在小外甥的“不懈努力”下,姐姐和三姨的温和与耐心终于消耗殆尽。可能还有在张莹面前丢了面子的缘故,两位家长吼得格外“凶狠”,“双管齐下”之后小外甥哭着回了屋,可算还全家一个清静。教训完孩子之后,姐姐一脸抱歉的坐回张莹身边,解释道:“不知道这孩子咋了,平时也不这样,这一见家里有客人就控制不了了...”

张莹尽量表现出没被影响的样子,赶紧圆场:“没事啊,小孩子都这样,喜欢热闹。”

实际她心里早想对这个熊孩子“拳脚并用”,好好教教他什么是教养。姐姐对这一点其实也清楚得很,自家宝宝这样很招人烦,一副没教养的样子,可平时孩子并不这样。

突如其来的“变身”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这锅到底谁来背?

“醉翁之意不在酒”,“疯娃”之意不在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宝爸宝妈们对于宝宝“人来疯”的行为,往往会措手不及,紧接着为了在别人面前为了挽回面子,也经常会展示自己凌厉的手腕。

实际上,这个问题理应被客观的看待,宝宝再不懂事,再天真烂漫,其行为也一定有着“内在合理性”,家长们应该摆脱愤怒和丢脸的负面情绪,耐下性子来“钻研”宝宝“人来疯”行为背后的隐情。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3-7岁的宝宝大脑皮层的神经比较容易兴奋,再加上宝宝的自我约束力的不足,是造成这一行为的生理学指导。如果想要再深入探知宝宝“人来疯”的心理因素,我们应该从这一行为表象来入手。

一般来说,“人来疯”宝宝的小行为可以分为两种:表现欲强烈和以自我为中心。这两种外在表现往往来自于宝宝希望被关注的初衷,再严重一点,可能是宝宝内心的自卑感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作祟。

他(她)看到客人或者去做客家庭的主人,希望自己通过一些“耀眼”的行为来博取关注,而不是被大人的世界所隔离。看到同龄小孩,就希望自己能通过比较博眼球的行为来与之一较高下。

细想之下,这些行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可能有些出格,但却很符合宝宝们的直白的逻辑。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给我家的“人来疯”上一道礼貌的枷锁

在了解了“人来疯”背后的原因之后,宝爸宝妈们再去对宝宝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引导,就会没有那么不知所措。“人来疯”的行为仅仅是宝宝学习礼貌和教养路上的荆棘,只要各位家长“下剪”得当,一定可以让宝宝在成长的路上,愈发礼貌得体。

那么,如何掌握这套无往不利的“剪法”,让宝宝的行为规矩起来呢?

1.待客礼仪早传授

如果自家的宝宝有“人来疯”的历史记录,那么宝爸宝妈们可以提前给宝宝做做功课。一般在做客前或者家里来客人之前,给宝宝打好预防针,那么他(她)们的行为可能会稍作收敛,不会造成大型的翻车事故。

在打预防针的时候,可以稍微许诺宝宝一些力所能及又对其有吸引力的事情。比如在去朋友家做客之前,可以和宝宝说“一会去叔叔阿姨家要听话,不可以瞎胡闹,如果你做得好的话,晚上回来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苹果派。”或者许诺周末去看宝宝心仪的动画电影或者去游乐园等等。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这些微小的“利益诱惑”会在避免宝宝变得唯利是图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许诺给宝宝的事一定要严格完成,不然在失信一次之后,宝宝会不相信家长的“诱骗”,变得更难管束。

在提前沟通的时候,宝爸宝妈们也要适当的表达自己对宝宝的期许和鼓励,这样可以从不自信的根源抑制宝宝的“疯癫”。当然,在宝宝乖乖听话之后也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这样不仅在人前做到孩子有教养,在背后也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满足宝宝想要得到认同的内在心理需求。

2.给宝宝搭建一个随便疯闹的小舞台

"人来疯"的宝宝们,往往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区分主体和客体的能力。

随着宝宝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会变得特别想要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称为"儿童自我中心",这一心理是很多宝宝的普遍心理特征,也是他们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小里程碑。

所以,宝爸宝妈们需要建立这个平台,给宝宝展示的机会,以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比如,在家里即将来客人的时候,可以给宝宝一个“小服务生”的职位,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此一来,宝宝一方面会觉得自己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十分重要,责任心会让他做好安排的事情,减少胡闹的风险;另一方面,宝宝也能够融入家长们招待客人的节奏中,不会感觉自己被孤立。

如果情况允许,宝爸宝妈们也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宝宝可以参与的话题,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和大人互动。这样主动的递来橄榄枝,宝宝们便不会刻意的用一些行为来博取关注,“人来疯”的现象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3.教会宝宝什么是尊重

在处理“人来疯”这个问题的同时,宝爸宝妈们应该不断地从大的格局里对宝宝进行一些正面引导。

“人来疯”这个难题只是一个外在病症,就像咳嗽可能只是感冒的一个临床表现,但想要完全克服感冒这个病,需要找到病根之后,药到病除,这剂特效药,便是“尊重”!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宝宝还这么小,谈及尊重这种空泛而又庞大的话题,是不是有些为时尚早。但其实,刚刚提到过,宝宝在两岁的时候基本已经觉醒了主客体意识,尊重完全可以作为主客体的承接物,对宝宝进行教育灌输。

当然,在关于尊重的教育中,宝爸宝妈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纸面泛泛而谈,这样的做法只能是白费力气,给宝宝徒增一道天大的难题。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最好的关于尊重的教育,应该融入在生活之中。

宝爸宝妈们首先要做到在生活中完全尊重宝宝这个主体,才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过往事例的举证,来帮助宝宝理解何为尊重。

在宝宝的一些行为干扰到大家的聊天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宝爸宝妈们可以先开门见山的告诉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人,然后再举出平时爸爸妈妈是如何尊重宝宝的事例。比如“上次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是不是先要问宝宝最想去什么地方,然后才进行的出行安排。爸爸妈妈能够做到尊重宝宝,那么你也应该尊重我们和叔叔阿姨”。

关于尊重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注意潜移默化的对宝宝的思想进行影响,慢慢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勾勒出尊重的身影。想要立竿见影或者急于求成,是不可能的奢望。但是长此以往,宝爸爸妈们一定可以看到宝宝内在的变化。

“疯娃”之意不在疯,学会给“人来疯”宝宝,上一道“礼貌枷锁”

宝宝的“人来疯”从来不是一个需要诊治的病症,更不是什么天大的难题。当家长们了解了其内在规律和原理,其实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教育宝宝尊重他人的一个大好时机。

我家“疯宝”不可怕。只要宝爸宝妈们真正愿意走进宝宝的内心,发现宝宝这一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那么这个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并还您一个礼貌懂事的可爱宝宝。

宝妈们,你家宝宝有人来疯的行为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