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加州大火,澳洲大火,威尼斯水災,猝死,家暴,2019如此不太平,人間是否還值得?加拿大的“龍蝦教授”彼得森堅信,

人類確實善於為惡,但人們應該也有能力減少人間的痛苦。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圖 | 視覺中國

聯合國的報告說,2017年,全球共有8.7萬名女性被害身亡,其中超過5萬是被伴侶或家人殺害。這意味著每天在全世界都有137名女性被伴侶或家人奪去生命。

喬丹·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則》一書中說:“只有人類可以為了製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類擁有這令人髮指的能力。動物做不到這一點。人類很善於作惡,這在自然界是獨一無二的。”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如何應對這種境況?他的第二條法則說,我們要愛惜自己、保護自己,“接受他人持續的剝削和壓榨,無異於支持暴政,允許自己變成奴隸。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你在道德上有義務像照顧至親一樣照顧自己。你需要嚴格自律,信守對自己做出的承諾,並及時進行自我獎勵。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標。你可以幫忙糾正這個正在偏離航線的世界,讓它離美好近一點,離邪惡遠一點。”

有些人遭受不幸後想報復社會,彼得森說:“生活很艱難,但經歷過不幸也不該徹底否定人生價值和意義。一個被欺凌的男孩可以選擇模仿折磨他人,也可以從自己的經歷中明白,欺負他人和製造痛苦是錯誤的。許多虐待孩子的成年人小時候也被虐待過,但大多數兒時被虐待過的人並不會虐待自己的孩子。虐待會在代際間消失,因為人們會限制它的延續。這證明人心中的善是能壓倒惡的。”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插圖 | 趙陽


喬丹·彼得森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曾任哈佛大學教授,還是視頻網站油管的流量明星,但他也做過洗碗工、加油站員工、廚師、養蜂人、油田工人、鐵路工人。他女兒6歲時被診斷患有幼年型類風險性關節炎,全身有37個關節受影響。他讀研究生時,聖誕節前,在家招待厭世的朋友克里斯,要不是他凌晨四點通過聊天緩解了克里斯殺氣騰騰的憤怒,全家大概都會遭遇不測。後來克里斯寫小說、搞攝影,但還是自殺了。

彼得森希望善良的人也要自強,有點攻擊性。“許多時候,人們被欺凌只是因為他們不願意還擊,同情心和奉獻精神較強的人尤其如此。研究發現,愛哭的兒童通常更容易被欺凌。如果在壓迫初期你就堅決而又清晰地表達抗拒,那麼壓迫者的行為被限制住。壓迫和欺凌之所以會無情升級,往往是因為被給予了太多空間。”

如果完全缺乏攻擊性、太迎合他人,會無法維護自己,這種人總是假設別人和自己想法一致,所以會期待相應的回報,在得不到回報時,內心就會充滿怨恨。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喬丹·彼得森(圖 | wikicommon)


他的第一條人生法則跟龍蝦有關。他說,龍蝦的世界是贏家通吃,人類社會也一樣。絕大多數科學論文都由一小群科學家發佈,幾乎所有的商業化音樂都由一小部分音樂製作人譜寫,大部分書籍都由一小部分作家創作,美國每年上市150萬種新書,只有500種銷量超過10萬冊。

這也叫馬太效應,窮人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如何克服這個循環?他說:“獲勝的龍蝦從不低頭,筆直站立,昂首挺胸”。儀態很重要,能帶動內心的鬥志,“如果你繼續像個失敗的龍蝦一樣垂頭喪氣,人們會看低你。當你開始擁有時,就有可能擁有更多。如果你做出悲傷的樣子,你會感到更加悲傷;如果做出快樂的表情,你也會感到更加快樂。如果你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你也會感到自己渺小和挫敗,如果你顯得失敗,別人也會把你當失敗者對待;如果你筆挺站立,人們也會用不一樣的態度對待你。挺拔的你會直麵人生的重負。”

彼得森的理論來源包括老子的道、尼采的強力哲學、榮格的心理學。他的第七條法則指出了延遲滿足的價值,“你需要犧牲你最在乎的東西,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潛力。”他講了一個關於捕捉猴子的古老故事:捕猴人會找一個大的窄口瓶,裡面放入猴子搬不動的石子,然後將很多食物放在瓶子裡,猴子過來把手伸進去抓取食物,因為握著食物,它的手抽不出來,它又捨不得放棄抓到的食物,結果捕候人大搖大擺地走到瓶子旁邊抓住猴子。這個故事啟發我們,

犧牲和努力遠比短期的衝動享樂更能抵擋痛苦。要超越慾望,追求意義,“意義是奮力向上生長,穿越陰暗的湖底並在水面綻放的蓮花;意義是萬物為了讓現實得到不斷深刻改善而共同進行的狂舞。”

他的最後一條法則是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養自己的愛斯基摩犬,摸街上遇到的貓,“也許你會看到一個穿著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在街邊開心地跳舞,也許你會在一家服務極好的咖啡店裡喝到一杯特別好喝的咖啡,或許你可以忙裡偷閒地做一些讓你暫停忙碌或自娛自樂的小事,比如以1.5倍速播放《辛普森一家》。”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抑鬱、家暴、過勞……如何應對我們面臨的種種“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