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對火星進行地形化處理是否明智?

心永遠強大


考慮將火星環境地球化是否明智?

實際上並不。

將火星環境地球化雖在理論上可行,但實施起來遠超我們當前能力。

真實的外星環境地球化包括在一個貧瘠的世界中創造一個生命持續的生態系統。僅僅在火星上添加水和氧氣(甚至質量)並不能神奇般得使其變得宜居,你需要建立一個包含大量物種類別的水動力循環、氮循環和碳循環,而這些物種當中的某些並不能進入不具備條件的地區。

思考一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是多麼敏感。如果二氧化碳的濃度升高到1%或0.1%,那時候的地球看起來將與現在大有不同。

但有人說—有足夠的運氣和超多的努力,火星環境地球化可以實現。但是這樣能幫到我們什麼?我們將從在火星居住中獲得什麼好處?

實際上,不把我們所有的人類及其他生物都放在地球上確實有文明上的好處。但是這種情形也可以以更少努力的形式實現,那就是使用那些自身旋轉以模擬重力的太空飛船或宇宙空間站。將宇宙空間站拴在小行星上你將會得到你需要的已有的一切。然而,即使在這種完全控制的環境中,獲得生態可持續性也將會很難辦(如生物圈實驗中展現的那樣),但這種方法毫無疑問是有可能的,並且它確實是比在一整個星球上實施更簡單。實際上,在火星地球化和使用空間站的對比中,同樣的努力下,採用後者的方法你可能已建造了一個飛船艦隊。

同時,一個秩序混亂的火星實際會帶來各種各樣有趣的可能。作為一個行星,火星自然地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元素資源,和非常稀薄的大氣,一個近乎等分的巨大的火山——奧林比斯山。

因此,與其將火星環境完全地球化,不如在其建立一個圓頂的文明/城市—基本上可以稱作上面提到的太空飛船的陸地版本—從此建築開始,在奧林比斯山的一側建立一個發射管(太陽能/輻射動力的磁懸浮列車),這個發射管高達26km進入火星本已稀薄的大氣層。奧林比斯山的兩側氣候也非常溫和,對於這個計劃來說,奧林比斯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地方。

在這個設想中,火星上原有的資源可以被開採出來用來建造飛船(在火星內部或圓形建築內),然後,利用非火箭式的發射結構,這些飛船可以被輕易地發射到太陽系以外。

這對火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更好的用途


天文在線


明智


Xowhatqjso


對火星進行地球化處理是否明智,關鍵是要看處理的成本有多大、方法是否科學、能否改造成功以及未來的收益有多大。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週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火星距離地球最近在1億公里以內(最遠達4億公里,探測器需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徵讓人聯想起月球上的撞擊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

火星環境與地球最大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火星磁場強度小大概是地球的千分之一,不能抵擋太陽風對火星的侵襲。

2.火星大氣層很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缺少足夠多的氧氣。

3.火星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某些地區可達28℃,夜間可低至-132℃,平均溫度-52℃。

4.火星缺少直接的液態水,但火星兩極存在厚重的冰層。

關於對火星改造的方法很多。

這裡面說一種我個人認為是比較靠譜的方案:

火星地球化,最重要的可能是對火星磁場的改造,目前科學家提出在火星與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L1位置部署“人造磁場”,以抵擋太陽風對火星的侵襲。

沒有高能帶電粒子流對火星的轟擊。火星被太陽風破壞的大氣層將逐漸恢復。隨著大氣層的恢復,火星溫度將上升,火星全球的溫差將減小。火星兩極的厚重的冰層也將逐漸融化成為液態水。

改造火星即便不成功,改造過程中的科技探索也會促進人類科學技術的極大發展,為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會做出重要貢獻。如果能改造成功對於人類的好處就太多了,這裡就不展開了,歡迎提出更多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