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加州大火,澳洲大火,威尼斯水灾,猝死,家暴,2019如此不太平,人间是否还值得?加拿大的“龙虾教授”彼得森坚信,

人类确实善于为恶,但人们应该也有能力减少人间的痛苦。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图 | 视觉中国

联合国的报告说,2017年,全球共有8.7万名女性被害身亡,其中超过5万是被伴侣或家人杀害。这意味着每天在全世界都有137名女性被伴侣或家人夺去生命。

乔丹·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则》一书中说:“只有人类可以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类拥有这令人发指的能力。动物做不到这一点。人类很善于作恶,这在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如何应对这种境况?他的第二条法则说,我们要爱惜自己、保护自己,“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无异于支持暴政,允许自己变成奴隶。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像照顾至亲一样照顾自己。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并及时进行自我奖励。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你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离美好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有些人遭受不幸后想报复社会,彼得森说:“生活很艰难,但经历过不幸也不该彻底否定人生价值和意义。一个被欺凌的男孩可以选择模仿折磨他人,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欺负他人和制造痛苦是错误的。许多虐待孩子的成年人小时候也被虐待过,但大多数儿时被虐待过的人并不会虐待自己的孩子。虐待会在代际间消失,因为人们会限制它的延续。这证明人心中的善是能压倒恶的。”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插图 | 赵阳


乔丹·彼得森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教授,还是视频网站油管的流量明星,但他也做过洗碗工、加油站员工、厨师、养蜂人、油田工人、铁路工人。他女儿6岁时被诊断患有幼年型类风险性关节炎,全身有37个关节受影响。他读研究生时,圣诞节前,在家招待厌世的朋友克里斯,要不是他凌晨四点通过聊天缓解了克里斯杀气腾腾的愤怒,全家大概都会遭遇不测。后来克里斯写小说、搞摄影,但还是自杀了。

彼得森希望善良的人也要自强,有点攻击性。“许多时候,人们被欺凌只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还击,同情心和奉献精神较强的人尤其如此。研究发现,爱哭的儿童通常更容易被欺凌。如果在压迫初期你就坚决而又清晰地表达抗拒,那么压迫者的行为被限制住。压迫和欺凌之所以会无情升级,往往是因为被给予了太多空间。”

如果完全缺乏攻击性、太迎合他人,会无法维护自己,这种人总是假设别人和自己想法一致,所以会期待相应的回报,在得不到回报时,内心就会充满怨恨。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乔丹·彼得森(图 | wikicommon)


他的第一条人生法则跟龙虾有关。他说,龙虾的世界是赢家通吃,人类社会也一样。绝大多数科学论文都由一小群科学家发布,几乎所有的商业化音乐都由一小部分音乐制作人谱写,大部分书籍都由一小部分作家创作,美国每年上市150万种新书,只有500种销量超过10万册。

这也叫马太效应,穷人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如何克服这个循环?他说:“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仪态很重要,能带动内心的斗志,“如果你继续像个失败的龙虾一样垂头丧气,人们会看低你。当你开始拥有时,就有可能拥有更多。如果你做出悲伤的样子,你会感到更加悲伤;如果做出快乐的表情,你也会感到更加快乐。如果你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你也会感到自己渺小和挫败,如果你显得失败,别人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如果你笔挺站立,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挺拔的你会直面人生的重负。”

彼得森的理论来源包括老子的道、尼采的强力哲学、荣格的心理学。他的第七条法则指出了延迟满足的价值,“你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他讲了一个关于捕捉猴子的古老故事:捕猴人会找一个大的窄口瓶,里面放入猴子搬不动的石子,然后将很多食物放在瓶子里,猴子过来把手伸进去抓取食物,因为握着食物,它的手抽不出来,它又舍不得放弃抓到的食物,结果捕候人大摇大摆地走到瓶子旁边抓住猴子。这个故事启发我们,

牺牲和努力远比短期的冲动享乐更能抵挡痛苦。要超越欲望,追求意义,“意义是奋力向上生长,穿越阴暗的湖底并在水面绽放的莲花;意义是万物为了让现实得到不断深刻改善而共同进行的狂舞。”

他的最后一条法则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养自己的爱斯基摩犬,摸街上遇到的猫,“也许你会看到一个穿着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在街边开心地跳舞,也许你会在一家服务极好的咖啡店里喝到一杯特别好喝的咖啡,或许你可以忙里偷闲地做一些让你暂停忙碌或自娱自乐的小事,比如以1.5倍速播放《辛普森一家》。”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抑郁、家暴、过劳……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种种“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