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這是一種令許多人聞之色變的疾病

至今仍然沒有被醫學完全攻克:

危害大、死亡率高、會傳染

目前不能根治,尚無有效疫苗

性接觸、血液、母嬰等渠道可傳播
……

是的,這就是艾滋病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20世紀70年代末期

美國國家疾控中心在洛杉磯

發現一種奇怪的病

患者全身免疫系統幾近崩潰

還會感染其他各種奇怪的疾病

更可怕的是

所有的醫療手段都無濟於事

治癒率為零!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這種病被美國疾控部門命名為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

即艾滋病

在醫療不發達的年代,一旦被感染

就相當於被宣判了“死刑”

即便現在,全世界範圍內

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在我國,截至2019年10月底

全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萬

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

但疫情分佈不平衡

近年來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輸血傳播基本阻斷

母嬰傳播也得到有效控制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對於艾滋病

許多人害怕它、恐懼它

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今天是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

一起來了解

艾滋病的八個真相!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握手、游泳、一同進餐

會被感染艾滋病毒嗎?

艾滋病毒傳播方式主要有三種

血液傳播,性傳播,以及母嬰傳播

身體裡其他一些常見的體液

比如眼淚、口水、汗液等

不含艾滋病毒或含量極小

所以,日常生活接觸

不會造成艾滋病毒的傳播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舉個例子

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口水中

HIV病毒含量極小

要使唾液中的病毒達到致感染量

至少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唾液

所以,和艾滋病人一起正常用餐

不會有危險

與艾滋病人一起正常地共事、運動

也不會感染艾滋病毒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蚊蟲叮咬

會造成艾滋病毒傳播嗎?

答案是:不會!

真正造成艾滋病毒傳播的

是帶有艾滋病毒遺傳基因的白細胞

但蚊蟲叮咬時

很難吸到感染的白細胞

因此從生物學上就決定了

蚊蟲叮咬不能傳播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尚未發現

因蚊子叮咬而感染艾滋病毒的報道

相關研究也沒有發現過證據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感染艾滋病毒後,多久能檢查出來?

該去哪裡檢查?

一個人感染艾滋病毒以後

不是馬上就能查出來

一般來說,窗口期大概有1—3個月

做艾滋病的初步檢測

疾控中心也有自願諮詢檢測門診

檢測結果只限於

不必擔心個人信息被洩露

感染了艾滋病毒

到底還能活多久?

當一個人被診斷感染了艾滋病毒以後

可能會感覺天塌下來了:

我是不是被判死刑了?還能活多久?

目前,艾滋病雖然不能根治

但科學家已研發了多種抗病藥物

這些藥物療效不斷提高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一個人感染艾滋病毒後能活多久

這首先取決於診斷為艾滋病時

已經感染多少年

那就無法活到期望壽命

其次,需要堅持吃藥

堅持用藥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但只有保持耐心,堅持下去

才能取得和疾病鬥爭的主動權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擔心感染艾滋毒

如何在黃金72小時內自救?

如果進行了危險行為

最好是在24小時以內採取措施

超過3天就沒有作用了

這和病毒進入身體的感染過程有關

病毒雖然進入人體

只要它不感染細胞

不把它的遺傳基因

嵌入到人體白細胞的遺傳基因裡

感染就不成功,就不會致病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這就是說

從病毒進入身體到感染成功

還有一段時間

暴露後預防,就是要搶在

病毒把它的遺傳基因嵌入白細胞之前

這樣就能起到預防效果

如果超過3天,病毒的感染已經完成

再用藥已經沒有效果了

艾滋病毒攜帶者

一般有哪些症狀?

在許多人印象裡,艾滋病毒攜帶者

總是一副令人害怕的狼狽相

全身瘦弱,體表潰爛

痛苦而迅速地走向死亡

但實際上,艾滋病毒攜帶者

很長一個階段沒有症狀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艾滋病患者感染病毒後

一般會經歷急性期、潛伏期和發病期

急性期會出現一些類似感冒的症狀

而在潛伏期

艾滋病毒攜帶者和正常人無異

只是體液內會攜帶病毒

潛伏時間一般在7-10年左右

到了發病期,艾滋病攜帶者

才真正發展成艾滋病患者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現代醫療手段中的雞尾酒療法

能夠最大限度地

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複製

延緩病程進展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是不是有些人

特別容易被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種族

所有人普遍易感

不存在易感人群的說法

但每個人的感染風險是不一樣的

風險的高低取決於生活方式

根據接觸到艾滋病毒的機會來說

性行為比較亂的人

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險人群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為什麼艾滋病毒肆虐這麼多年

至今沒有研製出有效疫苗?

艾滋病病毒很狡猾

它每完成一個複製週期

會有3%到5%的氨基酸結構發生變化

相當於製造出了新病毒

當這些變異的病毒再感染細胞時

身體才會產生新的抗體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免疫功能

總是滯後於病毒的變異

這就導致研製艾滋病疫苗特別困難

目前,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正積極試驗

爭取早日研發出能投放市場的疫苗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未知會讓人們對艾滋病充滿恐懼

由此又可能對患者產生偏見

希望大家能更多瞭解知識

多一點理性,多一份關愛




你恐懼艾滋病,但或許從未真正瞭解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