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每一個喜歡看NBA的球迷都應該知道綽號“甜瓜”的卡隆梅.安東尼究竟是何許人也!江湖上關於他的傳說比比皆是,其硬核成就也是不勝枚舉。出道時,就和詹姆斯並駕齊驅,被譽為“絕代雙驕”。從掘金時期的意氣風發,到“紐約之王”,再到雷霆時被無比嫌棄的“第三巨頭”,再到馬賽克球隊的棄子,然後,一個歷史級別的全明星、得分王、進攻萬花筒居然還在“油箱有油”的情況下淪落到無球可打的地步。一時間,關於甜瓜的唏噓感慨此起彼伏,有力挺者、有不平者、有同情者……也有幸災樂禍者、也有落井下石者、更有無動於衷者……

原本,這樣一個英雄落幕的悲情狗血劇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大結局了。

但命運讓人著迷而又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賽季,開拓者傷兵滿營,鋒線救急迫在眉睫。不管是開拓者管理層死馬當作活馬醫也好,還是利拉德的仗義力挺也罷。總之,甜瓜機緣巧合地再次出現在NBA賽場上,以開拓者球員的身份。

媒體一時間是普天同慶的報道,暗地裡卻依然是“這瓜還甜?”的懷疑。

但不幸的人終會有幸運的時候,甜瓜這次碰到的是開拓者隊,不是馬賽克隊。不需要為戰績背鍋,不需要為首發掙扎。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波特蘭開拓者,這支球隊給予了瓜瓜最大的重視。一邊是坊間甚囂塵上的流言“安東尼打不了幾場就要被裁”,一邊是開拓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信任和尊重。

簽下第一場便是首發出戰,需要球權?給!需要戰術地位?給!需要誇讚鼓勵?還是給。

從首秀打字母帶隊的雄鹿,甜瓜的前三場可以說是慣性低迷,即便他是一個闊別賽場兩年的老將了,依然有人前仆後繼地黑他防守,黑他低效,甚至有記者問出:“下場他還能不能再首發。”——“這瓜甜不?”

但是,真正的信任和支持就是開拓者教練組這樣的:只要他在場上,那麼球一定會經他的手,只要他還能打,就是鐵首發。

隨後的三場比賽,安東尼用他的方式打服了噴子們的嘴,25分、11投9中、23分兩雙,這瓜甜不甜一目瞭然。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特別是是今天時隔665天再拿兩雙、20+得分次數進入歷史前十的歷史性時刻,所有媒體讚歌一片,“開拓者安東尼”幾個字甚至上熱搜。更有很多人無情地揭疤馬賽克隊,期待更響的打臉“啪啪啪”的聲音。

說實話,我不喜歡“打臉只會遲到,從來不會缺席”的論調,但基於對甜瓜的一如既往地喜歡,基於對一個遲暮英雄的尊重,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喜歡安東尼這樣的球員,喜歡艾佛森那樣的球員還有利拉德這樣硬漢。所以丹佛掘金曾經的“黃金雙槍”讓我如痴如醉。儘管他們最後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

關於對“甜瓜”那一丟丟喜歡,總是那麼毫無理由。他曾經在大學賽場、這個聯盟無數次地證明了自己是名副其實的“進攻萬花筒”,雖然也有人黑他“防守萬人捅”。但又如何?無數次的高分、無數次的絕殺、無數次的單節20+……這些就足以讓人熱血沸騰了。

同樣是“香蕉船兄弟”,他和保羅沒有像詹姆斯和韋德一樣功成名就。可他真實得可愛。很多人叫他“社會瓜”,簡單粗暴難道不好嗎?至少我喜歡。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瓜哥是典型的“人狠話不多”的狠角色,更是一個“驕傲而又執著”的人,這樣的人沒有理由不讓人喜歡。

在沒有簽約開拓者之前,很多人說他應該像霍華德那樣,向球隊肆意表白,表白自己願意打替補,為了獲勝自己什麼都願意做。可安東尼偏不,甚至你會發現加盟開拓者以後,他的話越來也少。

你會聽見保羅誇他:

“他依然強硬,依然難以放手,

他依然能夠打出出色表現。”

你會聽見韋德誇他:

“他是最佳球員,

他的油箱裡還有很多油,

接下來還有更多驚豔表現。”

你會聽見利拉德說:

“在暮年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

一定會想起與甜瓜共同奮戰的時刻。”

可偏偏,你再也聽不見安東尼自己的聲音。你只會看到甜瓜即便在“失業”狀態下,堅持訓練,在內心裡堅定地跟自己和世界對話:“我一定會回來的。”在簽約開拓者後,用實際行動告訴聯盟“我一直準備好著,我歸來仍是少年。”

當然,從前的安東尼,從來都是真性情的,掘金時期,年輕的瓜哥從不避諱自己想要總冠軍,想要強力隊友的想法;到紐約後,安東尼更是從不掩飾自己對於金錢的渴望;哪怕行至雷霆,也是至死不接受替補的角色。“嘿,喬治,聽到沒,他們居然想叫我打替補。”

世事沉浮,偏偏從這個賽季開始,甜瓜的職業生涯江河日下。英雄落寞的同時也容易讓英雄沉默。

江湖上很少可以聽到甜瓜的聲音了,從前一支球隊離開後,整整一年他沒說過老東家一句壞話,加盟新球隊,他不會說自己要拿多少個20+,不會說要為球隊打進多少個關鍵球。

沉默的瓜哥,早已放下或者從來沒有過“怨恨”和“承諾”。

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的背後,瓜哥難能可貴地心如止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情,這原本就足夠了,就如42歲的前輩——卡特那樣。

我不敢肯定“甜瓜真甜”的保質期究竟有多久,是不是“曇花一現”?是不是“迴光返照”?但是,我對瓜哥如今的表現瘋狂打call。畢竟,在俗世繁華中,“英雄暮年”和“紅顏老去”給人的感慨的力量是最真實和最動人的。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曾幾何時,是否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和別人心目中的“甜瓜”?初入江湖,意氣風發、捨我其誰。我們都是“天之驕子”,我們都將“大放異彩”。

然後是各種世事沉浮、是各種陰差陽錯、是各種機緣巧合、是各種始料未及……當潮水褪去,才發現有些人是有“底褲”在游泳,而自己興奮了半輩子,卻一直在“裸泳”。

當然,即便是潮水褪盡,即便是發現自己在裸泳,卻依然堅持“游泳”的人難道不可愛嗎?

在“花花轎子眾人抬”和“牆倒眾人推”的時代,我們的大多數人都如安東尼一樣經歷過“過山車”式的起伏,曾經的書生意氣、曾經的激揚文字、曾經的揮斥方遒、曾經的指點江山……甚至包括曾經所取得過的那一點過眼雲煙的成就,都會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

“甜瓜真甜”背後的人情冷暖和世事無常

有人選擇辯解、有人選擇“醒悟”、有人則選擇沉默……

還記得創業失敗的這些年,恰似天堂到地獄的輪迴。曾經的“卓爾不群”變成了“不合時宜”,曾經的“親密戰友”變成了“形同路人”,曾經的“勇氣可嘉”變成了“魯莽莽撞”……

世人在設計事物的評判標準的時候,早就預備了兩套標準。所以,我們終將在輿論的兩極中來回顛簸。

人在失落過後,總會明白很多是懂非懂的道理。很多失敗過的人都會揹負許多負面的輿論和情緒,不甘、憤怒、掙扎、瘋狂、沉淪、諂媚、搖擺、懷疑、狡詐……如影隨形,如幻燈片一樣展現人情中的眾生相。也正是如此,沉默和感恩才顯得難能可貴。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意識中,輿論一直就自帶“趨吉避禍”和“主觀轉移”的屬性。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既然,人如牆頭草,風來一邊倒是既定的社會現實。那麼,當局者,能做的只有自顧其根本。

有知心哥們說,我似乎不是以前的老易了。至少言語中沒有那一股活潑的味道了。誠然,我就像“失業”的安東尼一樣。我不願意承認自己“這瓜不甜”的事實,更不能再底氣十足地宣稱“這瓜包甜”。吃瓜群眾說我甜得接受,說我不甜也得接受。

社會地位和成就決定話語權。王小波有一部小說叫《沉默的大多數》,也許我是大多數之一,相比於年輕時的高談闊論,如今,我更喜歡那種沉默而沉穩的感覺。

一如現在的甜瓜安東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