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非遗”——二洪拳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尚武之风代代相传。在当地民间,武术又被称为“功夫”、“把式”。学艺要拜师,收徒弟有仪式,师傅要给徒弟写拜师帖,规矩严格。逢年过节,徒弟抬着把斗子给师傅叩头送礼,以示尊敬,并向师傅要两招,请师傅教两手。集中教练名为“安场子”,外出收徒练武名为“拉场子”。门户流派各有规矩,各有特长。

曹县“非遗”——二洪拳

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在曹县流传千年的“二洪拳”,又叫小洪拳。早在春秋时期,孔子设私学,六艺之中的“射”术就流传于本地境内。秦汉之后,武术的传授主要与宗教、会党及武举考试紧密相连。民间会党活动也是武术传授的渠道之一。如:起源于宋代的白莲教,满清时期的义和拳、捻军、大刀会等。他们都以设拳场、练习拳术为活动方式。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非常重视武术,此时曹县设立“曹县国术馆”,定期举行武术考试。

曹县“非遗”——二洪拳

二洪拳传人苑随起演示拳法

当时社会比较混乱,时局动荡不安,由于曹县位于鲁西南边陲,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群众为安全起见也纷纷练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武术最兴盛时期,曹县境内乡间居民人人都会两下子,在田间地头,举石担、拿字石、耍样刀,都得到观众的赞赏。在当时也就形成了“穷习武,强身健体,从军参战获功名;富练功,看家护院,保家卫国防兵乱”的习俗。

又由于鲁、豫两省边界居民为争夺耕地纷争不止,屡屡有械斗,故民间群众多爱习武。解放后由于生活条件的局限性,当时民间娱乐项目不多,农闲时乡间居民无事可做,每天吃过晚饭就去场子里练把式。一般情况下,村子里都是男的练把式,老师傅教年龄大些的徒弟,年龄大些的徒弟在教年龄小些的徒弟。 曹县人性格豪爽,喜欢打抱不平,也好拔刀相助,这自然要求身怀绝技,有几把刷子。所以自古以来曹县都有崇文尚武之风,民间设场练拳授徒传统延续不断,为曹县武术活动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二洪拳”这一拳种,在曹县境内南部民间流传最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曹县的“二洪拳”这一流派,已成为山东省民间传统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二洪拳”的始祖有多种说法:一说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传下大洪拳,二祖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传下二洪拳;二说少林初祖达摩大师,其徒惠可传下的洪拳称为二洪拳(见《老游残记》)等等,已不可考矣。但黄河两岸,学习“二洪拳”者尤为众多 。随着此拳的传播发展,在曹县众多的武术流派中也影响甚广。解放前地处曹县仵楼乡的张楼村,为山东省的边界村庄,经常受到流寇袭扰,为了保家护院,青年均有习武传统。当时武功较好的刘文彬、刘广善就请师傅李金乐(菏泽沙海人)来拉场子授徒。李金乐又请自己的师傅杨玉芳(河南人氏)来撑场子。杨玉芳为嵩山少林寺俗家弟子,武功超群。据现健在的老拳师讲,一次两派发生械斗,杨玉芳使用轻易不显露的“二洪拳”武功把对方打败,高兴之余就有人问他所用拳名,杨玉芳随口说出“二洪拳”,随后杨玉芳在仵楼乡的张楼村开始传授二洪拳。

解放后,曹县张楼村的二洪拳传人曾走南闯北打把势卖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但即使这样,村里的年轻人也是每天吃过晚饭就去场子里练,练到兴头有时练到鸡叫时分才罢手。据老拳师回忆说:即使饥荒年代也没放弃二洪拳的习练,饿了去地里摘一些树叶吃,也要到场子里蹦上一蹦,新布鞋穿不上几天就要蹦烂。和刘文彬、刘广善是师兄弟的麻均成由于武功高强参军,在济南随韩复渠当了保镖,后退役回家“安场子”授徒,曹县桃源镇村民苑随起随他学习。苑随起80年代开馆收徒,现在他的徒弟有的是体院研究生,有的是山东省武术套路班一线队员,还有的在全省武术馆校拳术比赛中获得冠军。苑随起使得这一民间拳术得到有序传承和发展。

曹县“非遗”——二洪拳

削跟掌虚步打虎

二洪拳属长拳类别,据老拳师讲:二洪拳套路短,难度小,风格古朴。二洪拳以实战技法和功力训练为主,套路只作为初学者练习身法、步法、劲力、协调性的训练,同时套路也作为农村过会、摆场子表演的一种娱乐形式。二洪拳偏重身法高低,步之进退,掌肘膝之基本用法之训练,为初学入门奠基之拳。

曹县“非遗”——二洪拳

恨脚蹦锤

其拳势小巧玲珑,节奏严紧,技法刚健有力,朴实无花架,招含攻防,动作实战。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步幅小,连继上步返身顾后,平掌倒退皆严谨法度,着重实用。其习练之理如书法之永字八法,发力柔中含刚,出手皆带身法,较紧密;其高、低、斜、正、束、放、转、侧等身法皆有重复出现,一笔一划,如书法小楷娟秀雄厚。拳、掌、肘、膝等用法皆在套路中重复安排,且有的左右对称,多次重复,使初学者无形中增长各项技能;其套路编排可谓独具匠心,既浅显易学易练,又深奥含难测之拳理,使练习者随日久深有拳之体察见解,玩味无,尽毕生之精力也难尽得其奥妙。在二洪拳的习练时,技法训练是以单势技法,组合技法、左右互换练和两人对抗练组成的。

曹县“非遗”——二洪拳

乾坤日月图

老拳师总是教诲: “拳打一气连,出拳如崩山,着点如进钻,拳出似放箭。拳随龙虎身,铁锤砸碎山。”“练掌光运气,气由丹田起,精沛猛发功”“步为人之马,步不到手则不济,脚不到手难近敌,步乱手则乱”“击单掌推力要猛,击双掌推力要齐,撩掌内外滑,劈掌如斧下,崩掌如开花,切掌似发切向,护掌如盖顶,抢掌如箭发。出掌快如风,着穴如扎钉,收掌如闪电,打人不见形”“手不离胸,肘不离肋,打前顾后变换方向转身多,多一手连三手。”“二洪拳恨脚少,皆是单恨脚,恨脚聚力。”

二洪拳充分体现了传统拳法的习练要求,它刚柔相济、体察内外相合,实为初学者入门奠基之拳。然而,由于各代拳师有的以自己爱好,添头去尾迎合观众表演,或发展个人风格,现在已有些原貌皆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