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公交司机陈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泸州公交214路曾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也是市民最喜欢的公交线路之一,被赋予美好内涵“214——爱一世”。在这条线路上,有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坚守至今的女车长——陈艳。24年来,她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用心、用爱为乘客提供温馨、便捷的出行服务,安全行车超百万公里,与乘客熟如亲朋。

泸州公交司机陈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整装待发的陈艳


“我喜欢公交驾驶员这个职业”

父亲是一名公交车维修工,陈艳五六岁时就常在公交车维修厂玩耍。她说:“看到爸爸坐在公交车驾驶区,感觉很新奇、很威风。”初中毕业,她果断参加了公交公司组织的驾培班,顺利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开上公交车的第一天,我很开心!”她说。

泸州公交司机陈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陈艳接受记者采访

从“气包车”到纯电动公交车,从半路车辆抛锚司机自己维修到一个电话就有专人负责……陈艳感慨地说:“有些年轻驾驶员抱怨工作辛苦,但我认为现在比以前轻松多了。”她介绍,以前,公交车是机械转向,满载通过转盘道路时,转弯操作特别费劲,整个人必须“挂”在方向盘上。遇上刮风下雨,车外下大雨、车内下小雨。“那时公交驾驶员几乎没有穿干净衣服的时候。”陈艳说。

当好一名驾驶员,既要经受体力上的考验,还要克服维修保养等技术方面的困难。“别人能做下来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好。”谈起刚开公交车时的艰难,陈艳坚定地说,车子坏了,自己修不好,就“厚着脸皮”请别人帮忙。当别人修车时,她就在旁边悄悄地学,抓住机会请教。车子坏一次,她就学一次,默默地记下故障、原因以及维修过程。不久,陈艳就基本掌握了维修保养技能。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落差很大。为驾驶好公交车,陈艳用心记下214路沿线道路、站点等情况,针对性地采取驾驶策略。“陈艳是一位特别负责的司机,工作认真,待人热情。”泸州公交驾驶员刘强说,每次交接班时,她都会提醒同事,哪个路口红绿灯坏了、哪个路段井盖松动了。

从1995年起,陈艳加入公交驾驶员行列,通过日益精湛的驾驶技术、沁人心脾的温情服务,为出行的市民送去了便捷,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增添了别样色彩。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先后荣获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面对多次转岗机会,陈艳毫不迟疑地放弃了。她说:“我喜欢公交驾驶员这个职业,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最适合我的就是这个岗位,做好这份工作就很满足。”

“无论事业还是家庭,妈妈都做得很好。”陈艳女儿自豪地说,妈妈全情投入每个角色,努力承担每份责任,是全家人的骄傲。陈艳女儿表示,曾跟随妈妈体验过公交驾驶员工作,理解她的辛苦与伟大,希望以后也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


开车年头越长越小心

平稳、安心,这是泸州市民乘坐陈艳驾驶的公交车的共同感受。“安全是第一要务,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从事公交驾驶员二十多年,陈艳一直把安全摆在首位。

泸州公交司机陈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陈艳在认真检查车辆

“早上5点起床,乘车到达公交场站,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车辆,确认无误后,抽空吃早饭,等待发车。”说起工作日常,陈艳介绍道,每天夜里11点收班,回到场站已是12点左右,还要再次检查车辆、打扫卫生,为第二天作准备,结束工作回到家差不多12点半了。日复一日,陈艳认真重复着每项工作,操作越来越熟练,却从未有懈怠。

为保证行车安全,除了公司规定的“三检”,公交驾驶员每天还会对车辆进行自检。陈艳最熟悉自己驾驶的公交车,根据运行声音就能发现问题。她自信地说:“对有经验的公交驾驶员而言,自检很有效,能很容易发现车辆异常。”

受城市整体地势影响,214路道路坡度很大。陈艳说:“每天开着公交车往返于起终点就像爬山,从‘山顶’到‘山脚’,再返回‘山顶’。”这段路程不算太长,但很考验驾驶技能,要求驾驶员对方向盘、刹车、油门等控制、配合精准。时光荏苒,如今陈艳已在这条线路工作24载,安全行车100余万公里,运送乘客超过350万人次。

“开车年头越来越长,我却越来越小心。”谈起多年驾驶公交车的感受,陈艳感慨地说,城市道路越修越好,路上的车、人也多了,行车环境更复杂,对驾驶员要求也更多、更高。当笔者请她分享安全驾驶经验时,腼腆的陈艳打开了“话匣子”。她的心得是:“开车要有耐心、谨慎,行驶过程中多观察,遇到事情不慌张。”

“驾驶公交车不仅要观察车外情况,还要关注车内乘客状态,确保行驶平稳、乘坐舒适。”陈艳介绍,现在城市堵车很常见,一定要控制好跟车距离,调整好心态,谨慎驾驶。面对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她总是提醒自己“平常心对待,能让就让”。

陈艳认为,安全驾驶不是死盯道路、目不斜视,而是张弛有度,用心用脑。为了更好地处理突发状况,陈艳用心观察、分析沿线路况,掌握了每天的交通变化规律,格外注意风险路段。“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勤动手、勤自查、勤总结”,这是陈艳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的“三边三勤”工作创新法。

从日常工作中提炼出方法,把普通的工作干出不普通的效果,这是陈艳的独到之处。从长期实践中,陈艳总结出一套“一线工作法”,内容涵盖工作准则、安全驾驶、特色服务等方面。以安全驾驶为例,陈艳提倡“三好三不”——公交司机要有好的生活休息习惯、好的性格心态、好的驾驶作风,不违规操作、不疲劳驾驶、不开“带病”车;“五心”——耐心照顾、细心观察、专心行驶、平心操作、悉心学习。

泸州公交司机陈艳: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

陈艳与同事交流工作心得

陈艳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乐于助人。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都喜欢跟她唠唠。“近几年,陈艳热心对年轻人‘传帮带’,先后带出200余名公交驾驶员。”泸州公交邓梅说,“陈艳一线工作法”已在全公司推广学习,有效提升了安全行车水平和服务品质。


和乘客熟如亲朋

在泸州公交线路中,214路日客流量最大,收班时间最晚。24年来,陈艳始终以好心态真诚服务每位乘客,不管受了多大委屈,始终保持微笑。乘客和公司评价她营造了“亲情式、导向式、和谐环境式”车厢服务氛围。

很多人都问陈艳怎么还在跑这条线?跑了这么多年还没跑够吗?她说:“跑了二十多年,已经完全融入这种生活了。作为公交驾驶员,我在工作中越开越开心。”

陈艳和她的乘客相伴长大,一起变老,她们熟如亲朋。“很多乘客一直乘坐这趟车,从上初中的小女孩,变成如今送孩子上学的母亲。”她感慨地说。乘客对她的称呼也在发生改变,从“小妹妹”到“阿姨”,再到“婆婆”。“面对上车的熟面孔,我们会相互打招呼,很亲切。”她说。

润物细无声。靠站时背残疾人上车、安慰晕车乘客并帮助打扫呕吐物……陈艳总能敏锐地发现乘客所需,适时伸出援助之手。一位经常乘坐陈艳公交车的盲人夸赞她说:“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看不见她,但她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如何做到让乘客满意?“一言一语暖乘客心坎,一心一意为乘客着想,一举一动对乘客负责,一点一滴解乘客所难。”结合多年公交服务经验,陈艳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个一”服务法。有背书包的小朋友上车,她会专门提示“别挤、慢点”;遇到外地乘客上车,她会更加细心提醒,以免上错车下错站。

公交是城市对外的重要窗口,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形象。为擦亮公交这张“金名片”,陈艳主动提高业务能力,利用业余时间把线路周边情况熟记于心。除了报站,她还要求自己,只要是乘客提出的问题都能立即回答。曾有一位大爷带着土特产到城里看亲戚,在公交站点不知道乘坐哪趟车,又恰逢下雨更加焦急和无奈。陈艳途经这个站点,主动询问并提供帮助,最后大爷顺利完成探亲之旅。很多受过陈艳帮助的外地乘客都说,通过泸州一个公交车驾驶员的服务,感受到了泸州人的文明和热情。

服务不是简单的单向输出。采访中,陈艳多次说到,为乘客提供满意服务是本职工作,把乘客当亲人,才能以真心换真心。“就像一面镜子,我对乘客的态度和乘客对我的态度是相同的。如果我的表情呆板冷漠,那乘客也不会好到哪里。”她说,微笑贴心服务必须发自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