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前不久去杭州看了兩個相當特別的樓盤。

看到一半,就被那個開發商“收買”了。

所以,下面寫的或許只能算是我作為一個粉絲的感受,而不是媒體人視角。

01.

我看的這兩個項目,在地產業界幾乎人盡皆知。

但考慮到普通讀者,還是有必要先做一點回顧。

2012年,綠城當時的老闆宋衛平做了一個純養老地產項目:烏鎮雅園

沒錯,就在那個每年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烏鎮,浙江水鄉。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烏鎮雅園(實景)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烏鎮雅園(實景)

周邊的杭州、上海、蘇州不少人趕過去,買了養老。

但令宋老闆沒想到的是,很多35歲到55歲的人也買。還給那裡貼上了“中國最成功的養老度假小鎮”標籤。

3年後,2015年。

離杭州城區40多公里的臨安,一處山坳裡。

一個大型別墅項目,因為產品、地段都不受待見,賣得生不如死。

宋衛平接手,將未完成的規劃推倒重來。

改項目名稱為:桃李春風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杭州/桃李春風(實景)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杭州/桃李春風(實景)

從來不做小戶型的宋衛平,在那裡研發出了“83平米合院式別墅”,中式、全精裝交付。

連樣板間都沒搭,當地自媒體只發了兩張戶型圖,一期400多套別墅被秒殺。

全國各地的人坐著飛機去搶。

首期開盤單價2萬元左右,到2017年底交付時,二手市場價格為6萬。

而且,流入二手市場的房源極少。

後來這個項目3次加推,3次“日光”。

杭州·桃李春風與青島的“阿那亞”一起,被稱為中國南北兩大“神盤”

都創下了中國樓市的開發奇蹟。

隨後幾年,資本市場各種愛恨情仇、相愛相殺。

宋衛平把那個叫綠城的“女兒”嫁了人,他傾其所有養育“兒子”---藍城。

藍城的地產開發模式較獨特,幾乎都是圍繞“小鎮”展開。

那是老宋心中“中國人幾千年最理想的家園”。

他對那些藍城“小鎮”的開發定義是:

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

02.

介紹一下宋衛平。

瞭解了這個人,有助於理解後來發生的一切。

那年,“綠城地產”的招聘考卷中有一道題,讓應聘者談談對《論語》中一句話的理解: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題目是宋衛平出的。

此事在業內被傳為笑談:造個房子需要這深的國學修養嗎?

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的宋衛平,並非有意為難應聘者。

他需要一幫有人文情懷的夥伴。

那個時候,那種叫做“小鎮”的東西,已在他心裡萌芽。

幾年以後,他把黃庭堅的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從900多年前的北宋穿越到杭州,作為那個神盤的名稱時,他對中國人居的理解已悄悄地超越了很多人。

杭州桃李春風大獲成功後,宋衛平已不再年輕。

2016年6月,他說:

我去養老院之前,大概還能工作5至10年。我希望去探索出一些唯美的、功能齊全的、具有夢幻色彩的天堂小鎮。這也是下一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可能有第二個選擇。

然後,他拿出了宏偉的小鎮發展計劃:

10年內,造100個小鎮!

如果不是從宋衛平嘴裡說來,估計多數人看到這個目標時的反應是:

說夢話吧 ?

03.

在本文之前,業內外對“桃李春風現象”、“烏鎮雅園文化”已有至少1000篇以上的解讀。

從建築到情懷,從小鎮到院落,從中式和國學,從經濟到人文……

所以,我不想再詳細地描述我在這兩個項目的見聞。

但還是有必要複習一下杭州·桃李春風那個“史上最小別墅”的戶型。

83平米,是如何做到合院別墅,兩室兩廳兩衛的?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左邊是初稿設計圖,右圖是最終定稿。

表面看似乎變動不大,對吧?

但優化後的設計,建築兩邊增加了側院,形成一個360°環景的效果。提高了住戶的價值感(庭院私家化),另一方面增加了開窗面和私密性。並且設計了專門的菜園。

南北兩個建築之間的走道,做成了帶中式頂棚的風雨連廊。

所有進這個戶型的人,怎麼看都說不像只有83平米。

秘密在於,通過院牆、圍合式的院子和錯落的建築格局帶來的錯覺。一種非常舒服的錯覺。

這種隱私感極好、玲瓏美麗的中式小院,全精裝帶地暖,起初售價每套才200萬元上下。

定位奇準。尺度感極好。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杭州·桃李春風 (合院實景)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杭州·桃李春風 (合院實景)

04.

內部私密,但公共空間恰恰相反,強調開放性和參與性。

且開放度非常有層次感。

桃李春風總共1500畝,拿了八分之一也就是118畝來做小鎮業主的生活服務配套。

這個小鎮中心商業街區,取名“春風裡”。

作為小鎮的核心,它承載著整個小鎮主要的公共服務功能。

設計師從西湖、南宋御街、西溪溼地等場景中獲取靈感,做了一座完全不輸市內格調街區的“小杭州”。並將頤養健康、家庭學習、休閒運動、文化生活等主題一網打盡。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杭州桃李春風(實景)

不論白天還是晚上,在春風裡逛逛,你實在找不到那種離城40多公里外“人造小鎮”的感覺。

哪怕你隨便找一家麵館,不僅毫無鄉村麵館的那種LOW感,而是格調滿滿。

30多個業態,招商時,每一個業態要談6到8個意向商,最後再篩選、落位,平均每個商戶的洽談時間要在8到10個月。

這樣,春風裡引入了很多大IP商戶。

比如在杭州口碑極佳的“和茶館”。

比如讓業主經營的店鋪“春風小館”,老闆曾是桃李春風的食堂大廚。

比如“奉常茶書院”,文藝指數爆表。常有藝術家前去傳授琴棋書畫。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奉常茶書院(實景)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奉常茶書院(實景)

影院、茶館、餐廳、酒店、美容院……連佛堂都給配了。

整個小鎮的上空,處處飄著宋氏一貫的“理想主義”雲朵。

沒有情懷,做不出來。

有情懷沒有設計+運營的實力,也做不出來。

05.

90%的別墅,毀在了業主的內外部裝修上。

你去武漢20年來交付的別墅盤走一遭,一定會同意我的話。

在拎包入住的烏鎮雅園,在精裝交付的桃李春風,我看到了什麼?

“逆天”的人性化細節。

在烏鎮雅園考察時,小區的一位普通業主、59歲的上海人葉大姐給我們當義務導遊。她完全是以一個使用者的親身感受來講的。

房子內外那些“令人髮指”的裝修細節,她如數家珍,而且覺得特別實用。

從社區食堂、禮堂、風雨連廊,到精裝交付的實體樣板間,每看到一處人性化細節,我就用手機拍一張照片。

完成後一數,147張!

我找他們要了一張住宅內的“適老化設計”(下表)。

與實際數量相比,這張表裡面只列了不到三成。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隨便說一處,社區食堂配備的椅子(下圖)。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當細節考慮到這樣的程度,誰再把裝修砸掉自己花錢重裝,那是傻子。

和我一同參觀的還有來自武漢的幾對夫妻,他們幾乎是眼睛裡放著光結束參觀的。

我不知道那些裝修的細節和場景,在他們心裡種了多深的草。

一路上他們不停地在問:

它在武漢的項目,會賣什麼價呢

06.

房子做成這樣已經很牛了吧?

但請注意,宋氏小鎮裡最值錢的要素,仍未出現。

那些設計、硬件、配套、景觀,只要其它開發商捨得花錢,並非不可復刻。

但老宋用他的情懷,在項目裡注入了一種神奇的“發酵菌”:

共同的生活感

這個東西聽起來似乎虛無飄渺,但實際上有巨大的殺傷力。

在我看來,這才是藍城給同行壘起的最大的壁壘。

文科男宋衛平認為,小鎮的核心一定是生活,所以,生活服務才是小鎮的核心價值。

生活服務的重點是人。空間因人,社群因人,小鎮因人。

參觀時,我一直有一個感覺:

宋衛平把全國最有趣的一群人收集到了一起?

這當然是一個調侃。

但從我的接觸來看,不論是烏鎮雅園還是桃李春風,社區+社群的吸引力無所不在。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桃李春風社區常見活動(實景)

杭州·桃李春風這一個社區裡,公開有活動的竟然有數十個俱樂部,老中青婦幼,皆有所樂。

社區裡搞一個生活節,參與的業主動輒上千人。

烏鎮雅園屬“學院式養老”社區,在這裡的老人組建了扎染、曲藝、烘焙、陶藝……等各種興趣班。社區為他們配備了各自的活動基地。

其“課程”自成體系,且參與者層次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桃李春風社區活動(實景)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桃李春風社區活動(實景)

用葉大姐的話說,住到這裡的人,都覺得自己的才藝太少了。

不論你有著什麼樣的社會身份,醫生、教授、建築師、畫家、詩人……生活在小鎮,就能在各式交往中,找到超越鄰里關係的那種“家人”感。

還是那批人,住在城裡時“對門不相識”。

但在小鎮裡一發酵,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07.

發酵出這種社區生態時,藍城引入了眾籌、共建、自治、分享理念。

認同它的人才會買房子,認同了,鄰里之間的聯動就有了落位的可能。

做桃李春風的時候,他們做了一個運營的基金,還有專業的文化公司運營。

運營基金裡最初的錢,是開發商從銷售部分拿出的3-5個點的銷售額。

小鎮營造成功的終極秘密,就是由開發商發起,由住戶全程參與運營的生活建設。生活不能爆炒,沒法速成,只能用文火慢慢燉。

小鎮的開發是一體化的,先有了對生活的認知、生活的設計,才能有生活的建設。最後大家一起“奢侈”地生活。

聽起來似乎有點煽情,但這種有些烏托邦式的“宋氏理想國”,竟然真的在一個社區裡慢慢成了現實,並多年可持續。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桃李春風社區市集(實景)

有完備的運營體系,有獨立的產業支撐,有內在的需求邏輯。

所以,小鎮不是概念上的空殼。

它在桃李春風這樣的項目中立住了,並且經過了時間的檢驗。

一幢房子的建設開發,最長也只要兩三年。

但小鎮裡這種人文氛圍的培養和營造,最少也要5-8年的埋頭深耕。

沒有近乎偏執的理想和情懷,做不了。

08.

宋氏“小鎮”商業模式已多次被驗證。

藍城小鎮開始在全國厚積薄發,迄今已有78座理想小鎮在全國落地。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按照宋衛平的設想,100個小鎮要有100種風情。每個不一樣。

意思是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原生資源,對於土地的利用,要尊重和剋制,避免小鎮風格的統一化。

杭州·桃李春風之後至今,藍城小鎮已有數次迭代升級。

但無論如何迭代,它們都遵循著同一產品邏輯:

跨界、合體。

去年8月,宋衛平在大冶、武漢的黃陂/江夏等三處地方商討過藍城在湖北的落地。

最後他將武漢首個藍城小鎮選在了與蔡甸相鄰的中法生態新城,後官湖的湖畔。

命名:花博彙藍城·桃李春風。

這個地方比杭州·桃李春風的區位條件、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底蘊都要好。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佳話的發源地。周邊有武漢最接近平原風貌的優美山水,長約百公里的湖畔綠道,公園和景區環繞。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花博彙藍城.桃李春風規劃(鳥瞰圖)

桃李春風和佔地5000多畝的“武漢的普羅旺斯”---花博彙景區在規劃上是一體的。

花博彙,已經是武漢超大型田園文旅綜合體。目前已經成為集花卉主題旅遊、創意農業、田園度假、親水休閒、美麗鄉村等於一體的打卡勝地。有氣勢恢宏的花海。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花博彙(實景資料圖)

花博彙現在最需要的,也是桃李春風這類有全國影響力的“超級引擎”。

通過生活氛圍的打造,驅動花博彙所有自然、產業和文旅資源。所以花博彙決定,桃李春風的業主以後可終身免費進出花博彙景區。

他們想共同在那裡打造一個國際化的中式宜居小鎮。

09.

按一般規律,愛惜品牌的房企剛進入一個大城市時,在成本上的考慮會讓位於效果。

武漢的桃李春風是2.0版的。

其規劃被宋衛平審改了十幾次。據說老宋給武漢首秀定的規矩是“不惜代價先搞品質”。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宋衛平審看武漢花博彙·桃李春風項目

藍城的人昨天告訴“壹樓”,這個項目的建設成本,不僅在國內現有藍城小鎮裡較高,也高於行業同類產品。

我翻過花博彙藍城·桃李春風的一本“精裝手冊”(還沒有對外)。76頁,A4的紙。

裡面詳列了一套低密合院的所有內外裝修用材、品牌、工藝,以及要達到的效果。

因屬未公開件,這裡就不摘抄了。只說說我的感覺。

與市內一些每平5000元標準的精裝大平層已不相上下,有些品牌和工藝已經超出

中央空調、地暖、全屋生活熱水系統這些“硬菜”,是標配。

樓梯和地面石材鋪裝完成後,結晶面亮度要確保不低於90度!要求“光可鑑人”。

說幾個廚房小細節:

冰箱單獨迴路控制,竟然還設計了冰箱專用地漏。

標配了洗碗機、涼霸、廚餘粉碎機、全屋淨水……

老宋的要求是,精裝部分儘量以成本價給到客戶。

也就是說不要通過精裝修溢價賺錢,但要讓所有的客戶都捨不得把精裝敲掉,買了以後就能安心入住。

像杭州桃李春風一樣,全精裝可保證一交房就有旺盛的人氣,從而使社群生活營造具備基礎。

前面說了,“生活感”才是藍城最值錢、也是最難打造的地方。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別樣的藍城“小鎮生活”

10.

總共191畝地,只做了327套合院住宅,容積率低至0.37。

值得一說的還有農莊

在花博彙景區中,老宋花了700多萬元,給每位業主配了私家農莊或者集中農莊。

農莊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為業主規劃了菜地,提供工具用房及農具。這是主城區樓盤沒法玩的玩法。

從已公佈的信息來看,此次藍城在這裡做的,遠不只是桃李春風的建築、空間形態,同樣將全面引進藍城小鎮的生活服務體系。

有關細節開發商尚未完全公開。

但都是中式、圍合式庭院(都按約1:1比例自帶漂亮精緻的院落,超大的窗牆比)。

它既可以是高淨值人士的日常居所,也可以是替年老的父母置辦的頤養之家,或是在外鄉的武漢人反哺家鄉的圓夢之所

讓一部分武漢的中產,找到內心與現代文明和解的方式。

一、二期戶型,仍從藍城的王牌產品--80多平的小合院起步,最大的建面約300平。

主力戶型面積段在90-130平米之間。

大部分戶型都是一層或者兩層,有“小樓一夜聽風雨”的居住意境。

武漢目前唯一在售的精裝超低密合院。辨識度極強。

以老宋的號召力,今年12月這個項目開盤後,估計又會有一大波武漢地產同行去“打卡”。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這樣的院落,是很多人的夢想

[結語]

我對深具情懷的商人,有從不掩飾的讚賞。

當然,情懷要靠產品做支撐。

世人對宋衛平的信心,也是基於這麼多年他攢下的產品口碑。

宋衛平的“小鎮”,用產品+配套+服務,搭建“全齡化”生活社區。

他希望用這些相對濃縮的小鎮空間,滿足人的一生從小到老的全過程。

搭建“小鎮”的過程,實質是在搭建一種生活。

在未來的花博彙·桃李春風,賣的也將是生活方式。

房子,其實是“搭售”的。

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值得武漢買房人關注的人、關注的房企、關注的項目。

即使你暫時不買房,和我一樣去看看,也會有很多的收穫。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宋衛平的“藍色情懷”落地!沒想到吧,他能在武漢找一大片花海…

/ END/

說明:1、本文為作者個人觀察,不得作為投資決策依據。2、有購買行為請時以商業合同條款表述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