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美麗鄉村城市後花園

50年追夢,50年奮進,茅箭經濟大幅躍升,城鄉面貌脫胎換骨,對外開放波瀾壯闊,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書寫了“城郊小鎮”嬗變為“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生動傳奇。

50年創新,50年“箭”行,《茅箭志》裡“戰”功赫赫:全市首次建設“工業梯田”發展地方工業的實踐模式、全市首家民營工業園、全市首個現代化超市、全市第一家上市企業、全市第一家集中上樓安置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一路高唱凱歌。

奮鬥鑄就輝煌,實幹鑄就偉業。進入新時期,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深度對接全市“一心兩翼三高地”區域和產業佈局,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實際行動為十堰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的新目標構築核心支撐、貢獻力量。

亮點一:經濟

躍升全市經濟發展核心新地位

“茅箭”一名,據《茅箭志》記載來源於境內“茅箭堂村”村名。據傳,古時茅箭堂村有一尖形土梁伸向河灣,其形如箭,上面長滿茅草,故名“茅箭”。1984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潮,十堰市迎來工業崛起的春天,位於城市之東的茅箭經省政府批准正式撤社建區,揹負著發展的使命孕育而生。

回眸建市50年來茅箭區的發展歷程,正如箭草之堅韌、之勢氣,30餘載“銳意進取只爭朝夕”矢志不渝、“箭”步如飛。30餘載,在數十萬茅箭兒女繼承與發揚拓荒牛精神的堅守與奮鬥下,這片積貧積弱的土地上蛻變新生,成功演繹了從“追趕”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上世紀80年代,建區之初的茅箭區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轄區內除了少數的二汽(現為東風公司)專業廠外,工商業幾乎為零,1985年全區財政總收入僅有343萬元,至199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也只有5.3億元,經濟基礎先天羸弱。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城區新貌

進入新世紀以來,不甘落後的茅箭兒女為了補短板、強筋骨,奮發圖強,搶抓民營經濟發展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歷屆茅箭區委區政府的團結帶領下,聚焦破解區域經濟發展難題的重任,全區先後探索出了符合區域實際發展情況的“一體兩翼加旅遊”“三二一”“三區”“東部新城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區”發展思路,始終堅持以發展為根本、以產業為支撐、以城鄉為統籌、潛心推進東部工業園區、南部生態旅遊區和中部商貿服務區建設,全力加快“兩區一中心”建設,全區建立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主導、以商貿服務業為支柱、以城郊特色農業(旅遊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區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越。

經過30餘載的艱苦奮鬥,曾經商貿產業發展單一,實力排名在末位徘徊的茅箭,逐漸成長為工商旅多業並舉且實力邁進全市第一方陣的高質量發展強區。

一組組鮮明的數據,記錄著茅箭區“箭”步如飛的腳步:

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9億元、302億元、325億元、218億元、11.8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51倍、82倍、30倍、288倍、26倍,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自2008年全市實施縣域經濟目標綜合考核以來,茅箭就多次進入前三,穩居“第一方陣”,十堰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核心力量、核心板塊地位凸顯。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凝心聚力——“我和我的祖國”快閃


亮點二:產業

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高質量產業是高質量發展之基。建市50年來,茅箭區經濟綜合實力快速躍升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來自該區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產業比重提高到61%,較2009年上升12.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4:38.4:61.2。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表明茅箭區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大大增強,更表明其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遷,經濟發展向著高質量可持續水平不斷邁進。

追溯茅箭區加速前行的足跡,創新發展一直是其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工業尤是。2003年,茅箭區將工業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戰場,面對土地資源制約的挑戰,創新性地實施了低丘緩坡綜合治理,依山就勢,建設“工業梯田”,開闢了一片科學整理山地、節約集約用地以及推動科學發展的新天地,建成十堰首個工業梯田式的工業園——普林工業園。以此為開頭,萬向通達工業園、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億元工業園、胡家工業園等園區相繼建成,一個個工業園區的拔地而起,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東城工業新區躍然成型。茅箭區自2010年以來,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每年被納入湖北省成長型產業集群。

要發展更要青山綠水。2014年,站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發展的新路口,茅箭區再次搶抓先機,守正創新,提出“二次創業轉型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推動工業走上“提質增效、升級發展”之路。立足地方資源秉賦,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持續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新業態、新產業、新動能,現代物流、工程設計、文化創意、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順勢而生,電子商務、樓宇經濟、健康養老等新興業態全面發展。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工業強勁——普林工業園區

30多年來不懈攀高的產業追求,鑄就了這片熱土的硬實力。數據顯示:2018年,全區整車製造企業達到6家,年整車生產能力達到20萬輛,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545家,年生產能力達到30萬輛,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產企業達到10多家,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2億元,培育出了5枚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2家,全區形成了汽車主導突出、新裝備新材料產品特色鮮明、企業內生增長動力強勁的現代工業製造體系。

一業獨大不成局。全區商貿服務業發展水平再提升,全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25億元,約佔全市的三分之一,成為鄂豫陝渝毗鄰地區名副其實的消費中心。生態旅遊產業同步振興發展,全區年接待遊客10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5億元。新業態新產業新經濟活力迸發。

亮點三:城建

繪出現代文明綠色發展新氣象

城市建設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特色發展的集中體現。如今穿行在茅箭城區,但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道路交通縱橫交錯,鑲嵌其中的城市遊園、綠道像一顆顆綠色明珠,彰顯生態之美……建市50年來,尤其是建區以來,茅箭區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功能得到了明顯提高,城市化步伐更是勢如破竹,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韻味日漸鋪展成全區人民幸福的生活畫卷。

茅箭處於城區之東,是十堰開放的窗口和內引外聯的通衢,區域城市功能品質的水平關乎城市整體的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茅箭區委區政府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立足區域優勢,保持與十堰城市發展步伐一致,全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從“生態立區”到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區”等為內容的“兩區兩中心”,到建設實力、魅力、活力、幸福、人文“五個茅箭”,再到打造以“生態文明先行區”為重點的“兩區一中心”發展目標的先後提出與執行,為今天的茅箭美景引領了建設的方向。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碧水藍天——馬家河綜合治理示範段

在城市建設中,近年來,為了將茅箭打造成讓群眾適宜居住、讓更多人適宜創業的樂土,全區致力於擴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佈局,深入對接十堰城區“東擴、北拓、西優”城市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東部新城區發展戰略,先後全力服務、建成了武當山機場、火車站北廣場、機場大道、和諧大道、林蔭大道、北環路、北京路、天津路、重慶路等重大市政交通設施,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40萬人,茅箭成為城區“三百”發展戰略,即百平方公里面積、百萬人口、百萬量級汽車產能的核心支撐。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為提升城市形象、優化城市功能,全區還大力實施百二河水生態資源配置工程、三邦巷棚戶區改造等每年一批重大棚戶區改造和商業綜合體建設,現代氣息濃郁、功能配套完善、市民15分鐘生活圈基本形成的現代城市格局正在加速建成。

生態文明建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永續發展。在生態文明創建上,茅箭區還大力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泗河及支溝水生態治理、植樹造林、垃圾分類管理,深入推進城市街頭遊園、綠道建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城市顏值的同時,大大提升城市內涵。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5%,全年優良天數達到275天,達標率83%。一座綠意盎然、生態宜居、文明向善的文明城市正向市民撲面而來。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風景如畫——秦巴生態植物園


亮點四:融合

開創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一面是華燈璀璨的工商經濟,一面是貧窮落後的傳統農業。建區後,長期存在於茅箭區主城區與南部山區落後農村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始終未能破解,不僅拉大了二者的差距,也影響了城市化進程的進度。

城鄉深度融合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經階段。為了破除這一痛點難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依託茅箭的南部山區較好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該區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的理念,全面推進南部山區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大力發展生態休閒農業、休閒旅遊業。

茅箭區堅持立足南部山區良好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景村共建、美麗鄉村全域旅遊”的總體原則,茅箭區高起點高標準改造提升了鄉村水、電、網等公共基礎設施,深入實施了“六邊三化三美”工程,馬賽路、茅塔路、大川路、大坪路等道路沿線的20多個村莊煥然一新,初步建成集農業生產、農村景觀、農耕體驗於一體的茶葉、獼猴桃、金銀花、食用菌等休閒農業基地10000餘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到產業基地休閒觀光、放鬆身心。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城市地標——人民商場

堅持特色興農,大興產業富民之舉。自2010年來,全區提出了“多村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鞏固發展茶葉產業,積極發展獼猴桃產業,穩步發展中藥材和幹(鮮)果產業,規範發展生態養殖業,構建形成了具有城郊特色的綠色效益農業生產體系。其中,南部山區累計興建茶葉、獼猴桃、藍莓等特色產業基地5720畝,特色產業為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注入了動力。

推進農旅融合,打造富農新引擎。茅箭區堅持“以旅促農”戰略,把農居作為景觀來打造,把農村當景區來建設,把農產品當作旅遊產品來開發,從而打開了南部山區深度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已累計發展東溝、營子等旅遊民俗村落16個,民宿和農家樂達到133家,觀光休閒景區景點10多家,完善遊園廣場、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出臺《茅箭區關於加快南部山區現代民宿業發展的暫行意見》,打造東溝桃源人家、浪溪特色民居、大川環秀山莊、營子舊時光農家旅館等一批體驗感強、具有鮮明特色的民宿示範戶,推進東溝、廖家、浪溪、五步河、營子、馬家河等特色民宿村莊建設。2018年全區實現旅遊收入145億元,其中,農村人均收入11493元。南部山區真正實現了農村變景區、景區即花園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歷史性跨越。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幸福生活——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亮點五:民生

奔向實現全面小康夢想新生活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目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茅箭區抒寫民生答卷的行動綱領!建市50年來,茅箭區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社會事業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肯定。

脫貧攻堅大戰告捷。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該區舉全區之力,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以“戶戶走到、扶貧車間、安幼養老、強基固本”四項工作為重點,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今年4月29日,茅箭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脫貧攻堅——康家村的養蜂產業

人民生活不斷提升。2013-2018年,茅箭區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2142元、5859元,增加到34200元、11200元,年均分別增長9.1%和13.8%,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鄉收入比不斷縮小。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超過50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0平方米,安居樂業氛圍濃厚。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家庭消費品不斷升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推向深入,監測顯示“十二五”末全區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1.75%,農村居民居住、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消費支出佔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別提升至14.9%、6.1%和5.8%,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0.1%。

科教文衛長足進步。教育均衡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在全省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教育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20所,初級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幼兒園76所。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畢業升學率為98.4%,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100%。該區還累計投入4億多元,推進校安工程建設,基本實現轄區中小學校校舍基礎設施再建,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優質發展。

「十堰」茅箭:創新發展促跨越“兩區一心”繪新圖

民生福祉——全市首個集中上樓安置小區

五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昨日之茅箭披荊斬棘,銳意進取,闖出一片新天地;今日之茅箭更將以敢於爭先的魄力、敢謀新篇的勇氣、敢於擔當的作風,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組稿:中共茅箭區委宣傳部 茅箭區融媒體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