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1969年12月1日,鄂西北崇山峻嶺中,十堰市宣告成立。篳路藍縷,一路走來。50年披荊斬棘,50年風雨兼程。50年波瀾壯闊,50年滄海桑田。從荒涼走向繁榮,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進步,從偏僻的鄉村小鎮走向現代化的汽車城……十堰取得了璀璨輝煌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鉅變。十堰人民用擔當、用智慧、用勤勞,創造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偉大傳奇,譜寫了內陸山區崛起的壯美華章!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經濟發展大跨越  

建市之初,十堰全力服務建設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並在其帶動下萌芽城市建設、培育城市經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堰人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積極搶抓和應對地市合併、東風“兩個總部”外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統籌城鄉發展,調優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使“十堰號”這艘經濟航船在市場經濟的海洋裡破浪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推動十堰經濟在新跨越中邁向高質量。喜看今朝,十堰經濟已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大市的歷史性跨越。

  •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是1969年的376.5倍,一產業增加值是1969年的56.6倍,二產業增加值是1969年的6204倍,三產業增加值是1969年的427.8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969年的1010.6倍。十堰多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  

  •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1969年的39.3∶42.2∶18.5優化為2018年的11.2∶48∶40.8,實現了從“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歷史性跨越。  

  • 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

以“一主四大四新”為構架,形成了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競相發展的大格局。汽車主導產業在轉型升級中做強做優,全市汽車年產能力達到100萬輛。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突破性發展,成為十堰新的支柱產業。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速。智能裝備製造業嶄露頭角。生物醫藥產業穩步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茁壯成長。清潔能源產業方興未艾。新材料產業加快培育。信息技術產業勢頭強勁。數字產業起步有力。  

  • 新業態新模式應運而生。

互聯網與各領域、各行業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百舸爭流。“互聯網+製造”“互聯網+零售”“互聯網+支付”“互聯網+餐飲”“互聯網+出行”……“互聯網+”創造了新經濟,開啟了新生活。市民購物點鼠標、支付刷手機、掃碼乘公交、網上選美食,消費越來越便利,經濟越來越活躍。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社會事業大繁榮  

50年來,從城市到農村,從少數領域到眾多領域,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蒸蒸日上,實現了從百廢待舉到百業興旺的歷史性跨越。  

  •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抬高底部,縮小差距,提升質量,千千萬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今日十堰,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全市三年毛入園率高於全省4個百分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多個縣市區成為省級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示範縣;高中教育普及發展,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近六年有48名學子考上清華、北大;中職教育錯位發展,整體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成為全國唯一汽車專業全鏈條本科院校,湖北醫藥學院成為唯一以 “學院”命名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漢江師範學院成為本科院校,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國家骨幹高等職業院校。除省會城市武漢外,十堰高校規模位居全省市州第一,正在成為區域性教育中心。  

  • 文化事業繁榮昌盛。

相繼建成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一大批思想性強、藝術性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獲省以上獎勵。大型現代鄖劇《黃連花開》在央視戲曲頻道《戲曲風采》欄目播出。現代戲《醜嫂》和《風流女人》分獲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報業集團、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從弱到強。十堰成功舉辦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第九屆海峽兩岸中華武術論壇等,推動了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 體育事業興旺發達。

城鄉體育設施日趨完善。城區相繼建成體育館、體育場、羽毛球館、游泳館、網球場、足球場、籃球場等,鄉鎮遍佈小型全民健身廣場、健身路徑、山地體育公園等。全民健身蓬勃發展。打造了春節萬人體育大遊園、迎新春萬人長跑等萬人體育品牌。競技體育實力提高。實施“體育金牌工程”,向國家培養輸送了國際網壇新星鄭欽文、國家男子乒乓球隊運動員陶宇暢兩位網球、乒乓球世界冠軍,文銀杭勇奪全運會拳擊金牌。十堰成功組織舉辦第三屆、第四屆世界傳統武術節和60多場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2018年,十堰青少年代表隊在省運會上獲38枚金牌、51枚銀牌、50枚銅牌。2019年,十堰在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上喜奪2枚金牌。 

  • 衛生事業全面進步。

全市基本醫保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較好地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十堰主要健康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壽命由1978年的69.5歲提高到2018年的76.5歲。全市擁有6家三甲醫院,以太和醫療集團、人醫醫療集團、東風國藥醫療集團為龍頭建立了各類醫療聯合體38個,醫療能力輻射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成為國家中西部市州級區域醫療中心。

  • 科技事業日新月異。

從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堰 “第一生產力”“第一動力”的勢能越來越強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2018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289.5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6.6%,佔比位居全省市州第三。“東風猛士”“混動汽車”“幹細胞應用技術”等項目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進步獎。十堰14項科技成果榮獲2017年度 “中國好技術”,獲獎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前三。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生態環境大保護  

上世紀,十堰曾為支持二汽、丹江口水庫、襄渝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而採伐了大量林木,在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因此欠下了“生態賬”。進入新世紀,為服務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推動十堰可持續發展,市委市政府確立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和“一城兩帶”“外修生態、內修人文”方略,城鄉生態建設進入了“快車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搶抓國家南水北調和實施《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車城、綠色生態市”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突出做好 “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實現了綠色發展、生態崛起。十堰先後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全國美麗山水城市”等國家殊榮。生態環境部命名十堰“全國‘兩山’創新實踐基地”。喜看今朝,十堰生態環境質量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 天更藍了。

2018年,十堰優良天數305天,達標率85.9%,位居湖北前列,提前3年達到國家目標,進入全國16個“中國天氣·舒適季延長之城”。  

  • 山更綠了。

全市森林覆蓋率由1975年的30.6%提高到64.72%,高於全國43.12個百分點、全省19.63個百分點。十堰現有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量以及生態資源價值量位居全省首位。

  • 水更清了。

丹江口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標準,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全市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4.3%,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 空氣更清新了。

PM2.5年均濃度“六連降”,PM10提前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十堰優良天數達標率逐年提高,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列。 

  • 城鄉更美了。

天藍地綠扮靚美麗十堰。放眼城區,規劃建設了四方山等200多個高品質生態山體公園、街頭遊園、廣場綠地。可謂“城在林中,房在園中,路在景中,人在花中”。極目農村,規劃建設了美麗鄉村,並對1578個行政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整治比例位居湖北第一。可謂“一村一落俱美景,美麗鄉村入畫來”。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人民生活大提升  

5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一系列民生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溫飽不足到根本解決溫飽問題,從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到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城鄉人民的幸福指數日益攀升,甜蜜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居民收入快增長。

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1元,是1980年377元的80.6倍;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5元,是1980年74元的138.1倍。 

  • 消費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由1986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31%,即將進入聯合國劃定的20%至30%的富足區間。 

  • 脫貧致富奔小康。

建市以來,全市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先後實施了“溫飽工程”、“8924”工程、扶貧攻堅和新階段扶貧開發。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十堰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向即將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搬出窮窟窿,過上好生活”“扶貧先扶智,山村有希望”“荒山綠了,腰包鼓了”“產業多了,脫貧穩了”“環境好了,日子美了”“有了保障網,脫貧更有底”……傳為佳話。不考慮脫貧標準提高因素,全市貧困人口從1984年的225.6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7.4萬人,減少208.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92.3%下降至7.8%,下降84.5個百分點。按照新的脫貧標準,2014年新一輪建檔立卡以來,全市貧困人口減少65.9萬人。丹江口市、茅箭區、張灣區於2018年摘帽。鄖陽區、鄖西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將於2019年摘帽。在消除貧困的基礎上,全市人民正向著小康目標邁進,好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 就業擴大更充分。

隨著傳統產業的全面改造、新產業的不斷出現和勞動力市場的發育成熟,十堰的就業渠道更寬了,就業崗位更多了,就業規模更大了,實現了從“就業不足”向“充分就業”再向“高質量就業”的歷史性跨越。2018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64萬人。  

  • 織密居民保障網。

相繼建立健全了與國家制度相銜接的統籌城鄉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實現了由“普通福利”向社會保險、由“企業自我保障”向“社會互濟”的根本轉變。2018年,全市五項社會保險參保593.75萬人次,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10.7萬人次。

  • 兜牢社會救助網。

政府兜底救助,為民托起穩穩的幸福。探索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災民救助、特困供養、醫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為主要內容,以臨時救助為補充,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救助體系。建成農村留守老人兒童關愛服務機構767所,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 百姓終圓安居夢。

50年來,從福利分配到個人消費、從茅草屋到磚瓦房,從“乾打壘”到小洋樓,從筒子樓到電梯房,從住房建設持續發力到住房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十堰住房事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9.6平方米,是1980年的7倍;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3.8平方米,是1985年的3倍。今日十堰,鄉村新房星羅棋佈,城市高樓鱗次櫛比,“棚戶區”改造升級,老舊小區披上新裝,安居工程更過硬,千家萬戶更宜居,實現了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歷史性跨越。

  • 奏響社會和諧曲。

探索實施網格化管理、“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律師進村(居)全覆蓋工程”等,實現了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積極開展系列平安創建活動。十堰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中國最安全城市”,群眾安全感指數連續8年保持全省前三。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明之花大盛開 

 建市以來,十堰人民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滿懷激情地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如今,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社會風尚為之一新。文明之花,輝耀征程。50年所收穫的偉大精神成果,為十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 十堰進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文明是城市的氣質,精神是城市的靈魂。30年來,先後組織開展大規模的“三城聯創”“四城聯創”和“五城聯創”,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創新實施了文明禮儀、文明餐桌、文明旅遊、文明交通、文明傳播“五大文明創建”活動。十堰蟬聯創建省級文明城市“七連冠”,2次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3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十堰 “十星級”文明創建享譽全國。

1993年以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戶到居民,“十星級”文明創建不斷拓展和深化,呈現出各行各業創“十星”、千家萬戶爭“十星”的生動局面。中央宣傳部在十堰召開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中央媒體讚譽十堰“十星級”文明創建是“來自基層的偉大創造”和“中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里程碑”。十堰成為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

  • 十堰鄉賢文化涵養文明鄉風。

房縣“人情新風”、竹溪縣“家規家訓進萬家”、鄖西縣 “評鄉賢敬鄉賢用鄉賢”、“竹房城鎮帶精神文明共建工程”等多項鄉風文明品牌叫響全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專題報道十堰倡導人情新風的做法。  

  • 十堰凡人善舉溫暖人心。

劉學舉當選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溫國學當選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王煥雲、陳怡敏等3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魏登殿等3人當選湖北省道德模範,方必春等39人當選“荊楚楷模”,還湧現了無數最美環衛工人、最美司機、最美搬運工、最美志願者……他們播種了文明、傳遞了大愛,引領了風尚。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基礎設施大改善  

建市初期,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十堰“先建廠後建市、先生產後生活、先建設後規劃”。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堰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發力。隨著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城市功能和城鄉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如今的基礎設施,已成為十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 交通設施改善了。

50年來,對外建設了大通道,對內疏通了內循環。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並駕齊驅的立體交通網,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至各縣市區“兩小時高速圈”、十堰至全國主要大城市“兩小時航空圈”、縣市區至主要鄉鎮“兩小時公路圈”。長期制約十堰發展的交通瓶頸已打破,十堰作為全國承東啟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日益突出。航空方面,承載十堰350萬人近30年的“藍天夢”終於實現,武當山機場成為全國百強機場和百萬級機場。目前已開通24條航線,通達北上廣深等32個城市。鐵路方面,繼襄渝線建成通車後,又興建了襄渝複線,開通了動車組,建成了漢十高鐵。公路方面,隨著大力建設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和通村公路,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由1978年的4342公里增加到3萬公里。高速路方面,先後建成漢十、十漫、十白、谷竹、鄖十5條高速公路,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如今,交通鋪就了發展大道、幸福大道。流動十堰,活力四射。市民叫好“快捷出行,一日千里”“愜意出行,一身輕鬆”“智慧出行,一鍵辦理”“溫暖出行,一路暢達”。

  • 通信設施改善了。

建成了覆蓋城鄉的現代化通信網絡。全市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1.3%;全市城區、行政村有線網絡寬帶通達率達100%;城區、行政村4G無線網絡覆蓋率分別達100%、93%。十堰成為全國首批39個“寬帶中國”示範城市之一。2020年,十堰可實現5G商用,萬物互聯互通的時代即將到來。

  • 供水設施改善了。

城區供水管網由1978年的104公里增加到現在的577公里,增長5.5倍;城區日供水能力由1978年的12.1萬噸/日增加到現在的40.5萬噸/日,增長3.3倍。

  • 供電設施改善了。

建市以來,十堰電力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特別是經過2000年以來大規模的農網改造、城網改造和戶戶通電工程以及農電體制改革,十堰形成了以水電清潔能源為主、以500千伏電網為支撐、以220千伏電網為骨架的現代化電網。真可謂:電力點亮萬家燈火,實現了從“用不上”到“有保障”的歷史性跨越;電力注入強勁動力,為全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 供氣設施改善了。

從實施十堰市天然氣利用工程以來,城鎮燃氣管網及站場日益完善。城區天然氣用戶已超過30萬戶,城區天然氣的氣化率已達90%,燃氣普及率已達99%。與此同時,供暖設施也得到改善。近年來,改造升級了城區暖氣蒸汽主管網260公里。城區440個小區、12萬戶居民受益,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40%,位居全省之首。城區居民冬季供暖,開始由“供好熱”向“綠色供熱”轉型。隨著能源革命的縱深推進和能源供給設施的不斷完善,十堰徹底改變了祖祖輩輩“砍柴做飯,取暖燒炭”的歷史。

  • 管廊設施改善了。

十堰入選國家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建成了22條53.3公里、輻射72平方公里72萬人的城市地下管廊大動脈,供水、雨水、電力、通信等11類管線實現“應入盡入”,有效解決了地上埋管“馬路拉鍊”和天上牽線“蜘蛛佈網”的城市病。

  • 環保設施改善了。

先後興建汙水處理廠94座、垃圾處理廠38座,汙水處理能力、汙水處理設施密集度位於全國地級市前列。在當今全球30多種汙水處理工藝中,十堰應用了跌水壩、曝氧系統、溼地泡等21種,成為全球汙水處理技術“富集地”。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改革紅利大釋放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春雷驚醒了沉寂的鄂西北大地,改革春風吹綠了貧窮的秦巴山南麓。40多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十堰改革取得了輝煌成就,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共享紅利。十堰挺進了全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40個重大典型城市,諸多元素亮相全國“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和“偉大曆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週年大型成就展”。

  • 經濟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

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建立了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現代化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經濟體制新優勢。  ——行政體制改革推動了區域協調發展。先後撤銷均縣設丹江口市、撤銷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實行地市合併、撤銷鄖縣設鄖陽區,成立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十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造了行政體制新優勢。

  • 農業農村改革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

從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到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從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到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從放寬農村勞動力就業限制到逐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從改革農村稅費制度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改革全面發力,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 國有企業改革激發了企業活力

從初步探索到制度創新再到縱深推進,十堰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兩權分離”“轉換機制,資產重組”和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三個階段。目前,十堰國有企業改制面達97%。在轉型發展中,老國企闖出了新路子。 

  • 生態文明改革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探索實施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保“一票否決”、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中心城區山體立法保護等“十大創新”,打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十堰樣板”,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十堰生態文明改革入選湖北省改革開放40年40個典型案例。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在全省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設立行政審批局,創立一窗受理、一表申報、一章審批、一網覆蓋、一網通辦、一次辦好的“六個一”行政審批服務模式,實現了“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市民服務中心,肯定十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十堰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入選湖北省改革開放40年40個典型案例。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對外開放大格局  

封閉的鄂西北山區今非昔比。從打開山門走向全國,再從走出國門融入世界,十堰已形成對內對外大開放的格局。 

  • 開放經濟日益壯大。

十堰與19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實績出口企業發展到205家。累計利用1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涉及工業製造、智能裝備、綠色農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旅遊、房地產開發等諸多領域。2018年,十堰在老撾、越南等8個國家投資項目達13個。 

  • 對外友好日益深化。

十堰先後與羅馬尼亞克拉約瓦市、俄羅斯恩格斯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與哈薩克斯坦克孜勒扎爾市、荷蘭東北圩田市、俄羅斯伏爾加斯基市和白俄羅斯巴拉諾維奇市簽署了友好關係意向書,與美國克利夫蘭市、芬蘭坦佩雷市、英國溫切斯特市、韓國完州郡達成友好交流意向,與瑞典烏德瓦拉市簽訂了工業產業、地理人文、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方面合作備忘錄。

  •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以武當道教、武當武術、武當文藝、武當文物為載體的文化交流,架起了十堰與世界各國的友誼橋樑,促進了人心相通,推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外向帶動日益增強。

十堰搶抓機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018年,全市“一帶一路”進出口實現21.23億元,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48.49%。十堰製造的汽車及零部件,十堰生產的食用菌、茶葉等,經“一帶一路”遠銷186個國家和地區。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城市形象大躍升  

50年來,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在市民觀念、言語、舉止中,在價值導向、精神鑄造、文化氛圍和風土人情中,通過實施多內容、多形式、多途徑、多層面、多點位的城市形象塑造,十堰的城市品質、城市品位、城市品牌不斷提升。喜看今朝,十堰以自己的“高顏值”屹立於祖國大美城市之林。

  • “仙山、秀水、汽車城”成為十堰三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武當山是十堰的脊樑,漢江水是十堰的命脈,汽車城是十堰的龍頭。十堰名片,成色十足。傳頌神州大地,遠播五湖四海。

  • “綠色”成為十堰擁有的城市底色、發展主色和鮮明特色。

生態功能是十堰最大的功能,生態價值是十堰最大的價值,生態優勢是十堰最大的優勢。 

  • “開放、包容、創新、文明、和諧、安全”成為十堰獨具的城市特質。

十堰城市特質鑄造了“海納百川、篳路藍縷、崇尚自然、厚德和諧”的十堰城市精神。許許多多來自國內外的客人、遊人、文人、商人在體驗中盛讚十堰是開放之城、創新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和諧之城、安全之城。

  • “一個人人稱道的地方”成為十堰閃亮的城市標籤。

在中央電視臺主辦的“魅力中國城”大型城市文化旅遊品牌競演中,十堰以絕倫的美名和鼎盛的人氣贏得網絡投票2438.6萬票。經過激烈PK,最終花落車城。十堰榮獲“十佳魅力城市”和“最受觀眾喜愛魅力城市”榮譽稱號。 

  • “經濟磁場”成為十堰招商引資的新優勢。

隨著知名度、美譽度的不斷提高,十堰“軟實力”進一步增強。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戰略投資家、知名企業家關注十堰、考察十堰、看好十堰、投資十堰、興業十堰、共享十堰。   

「十堰」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十堰的歷史性鉅變,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偉大成就的生動縮影。她向世人展現了深刻的時代啟示: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強基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是關鍵一招,奮鬥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壯闊50載,奮進新時代。昨日十堰,以輝煌的成就載入史冊;今日十堰,正在十堰人民手中繪就最新最美的畫卷;明日十堰,必將夢圓大興起宏圖。  

重整行裝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市委五屆四次全會確立了十堰未來發展 “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十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湖北區域性增長極;到2035年,十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鄂豫陝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十堰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藍圖宏偉,夢想可期。時間表明確,路線圖清晰。  

未來可為,未來已來。眼下,十堰正處在歷史發展最好時期,正展現歷史發展最好局面。十堰兒女當倍加珍惜、倍加愛護。讓我們萬眾一心、接續奮鬥,用新的偉績書寫振興十堰的新史詩!  

我們堅信:未來十堰,必將是新起點上的美麗十堰、暢通十堰、創新十堰、幸福十堰、開放十堰、活力十堰!未來車城,必定是高水準的產業之城、生態之城、文明之城、和諧之城、智慧之城、魅力之城!  

我們祝福十堰:以崛起新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