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漢高祖劉邦與呂后的合葬墓長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二十千米的窯店鎮三義村北,長陵東西並列的兩個陵墓,東為呂后陵墓、西為高祖陵。陵前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立的石碑兩通,加之在陵墓附近曾出土過西漢時期的“長陵東當”、“長陵西當”、“長陵西神”文字瓦當,因此這裡被確定為長陵。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地理位置】

唐朝學者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這樣描述:“《括地誌》載,長陵在雍州咸陽縣東三十里。”;南朝著名史學家裴駰在《史記集解》中這樣描述:“長陵山東西廣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長安城三十五里。”上述文獻均表明長陵距長安城約三十里許,長陵選址在咸陽原的最高點,即秦咸陽宮的舊址上,遠望如山峰兀立,氣勢雄偉。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陵墓營建】

長陵也稱“長陵山”或“長山”,是漢朝修建的第一座陵墓,之所以取名“長陵”,與所在地古稱“長平”或“長平阪”有關。還有人認為,長陵是都城“長安”的第一個字命名的,歷史上開國皇帝陵多用“長陵”命名,“長”就是“長”(zhang)的意思。

據史料記載:劉邦稱帝后,第二年開始營建長陵,仿照西漢帝都長安建造,與長安城隔渭河遙相對應。晴朗的天空站在未央宮前殿遺址的高臺上,巍峨的“長陵山”清晰可見,陵園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和便殿。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漢長陵的營建規模雖不是漢代帝王陵墓中最大的,但其陪葬墓卻是西漢諸帝王陵墓中最多的,並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陵墓群。正如唐人彥謙《長陵詩》所云:“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

《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為了防止關東六國貴族作亂,生時就在長陵北建立了陵邑,將關東六國貴族和關內豪門大族遷入其中集中看管,讓其供奉陵園,陵邑戶口多達五萬零五十七,人口達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

【形制構造】

據史書記載,長陵墓冢高三十丈,東西寬一百二十步,是一座非常高大的墓冢。長陵陵園為正方形,兩座陵墓東西並列,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漢朝帝陵營建制度,是帝后合葬同塋不同陵,後陵皆在帝陵的東邊,墳丘亦較帝陵為小。而漢長陵的佈局卻有很大的不同,其營建在各帝王陵墓中最為特別,凸顯了呂后臨朝稱制前後取得的巨大政治成就和對西漢政權所做的歷史貢獻。

長陵並置漢高祖劉邦與皇后呂雉兩座陵冢,且兩座陵冢的墳丘大小几乎相同。這個現象在西漢王朝此後的帝王陵墓營建中再未出現,即使後來對西漢政權的發展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孝文竇皇后,其葬禮規格也遠未達到呂后的高度,這說明呂后在劉邦死後為鞏固和穩定孱弱的漢初政權所起的作用及產生的政治影響非常巨大。呂后在劉邦生前及死後的政治功績為她死後帶來幾乎與帝王同等的政治殊榮和厚葬規格。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陵園內外佈滿建築,寢殿、便殿、陵廟以及宮人、官員和守陵軍隊居住的地方等,一應俱全。寢殿是漢代皇帝或皇帝陵園中的主要祭祀場所,殿堂正中擺放亡者的神座,陳設著漢高祖的“衣冠几杖象生之具”,陵園中的宮人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樣,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飲食,這就是“日祭於寢”的禮儀制度。

便殿是寢殿旁邊休息閒宴的場所。寢殿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的前後,眾多的參與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還存放著皇帝(或皇后)生前用過的衣物,供四時祭祀,這是漢代其他帝王陵墓所沒有的。

陵園以北是長陵邑所在地,陵園以東是功臣陪葬墓群。在西漢諸陵中,長陵陪葬人數之多,陪葬墓格局之規整,在漢代帝陵中絕無僅有。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和貴戚,死後多陪葬長陵。每個墓冢佔地不多,但墓冢之間前後左右的行列間距大致相當,排列得井然有序,形狀有覆鬥形、圓錐形、山形三種。

探秘: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墓長陵

【陪葬墓】

長陵的陪葬墓區,從西端的陵園開始,到東端的涇河南岸,綿延七千米。這些開國元勳、朝廷重臣以及后妃等人的陪葬墓,尚存六十三座,最知名的有蕭何、曹參、周勃、周亞夫、王陵、紀信、田燃、田勝及王娡母親平原君臧兒等。

在長陵周圍及其陪葬墓區發現了許多從葬坑,1970年,考古工作者對陪葬坑北邊不遠處的兩個大墓冢進行了考古發掘,從中發現了鍾、磬等樂器,彩繪漆木車、漆箱等用具。特別重要的是從兩座墓中發現了兩百餘枚玉片,個別玉片的四角小孔裡還有殘留的銀絲。可知死者穿著銀縷玉衣下葬,身份相當高。有學者參照《水經注》的記載,認為這兩個墓是周勃、周亞夫父子的墓。(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