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在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中,老戲骨唐國強飾演的張居正協助幼年萬曆推行改革,整頓吏治,一番挽大明王朝於將傾的良心操作,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張居正救得了大明,卻救不了自己。據史料記載,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便以雷霆之勢展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可嘆這位大明改革的奠基人,終落得削盡宮秩,抄家籍沒的淒涼下場。

說來奇怪,張居正明明是棟樑之才外加萬曆老師,萬曆皇帝幹嘛恨他恨得牙癢癢,以至於張居正死了都不放過他呢?

有人說張居正倒黴就倒黴在當萬曆老師這事上,生性嚴肅的張居正對萬曆這個特殊學生照樣不假辭色,管起萬曆來比明穆宗還狠,弄得童年萬曆產生了心理陰影,最終在張居正死後來了個大爆發。

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萬曆清算張居正,真的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嗎?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一、嚴厲師長

如果說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原因是萬曆的復仇,倒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萬曆的童年,真的過得很鬱悶。

萬曆皇帝永遠不會忘記,當年九歲的他在講筵的時候讀《論語》,一時口誤將“色勃如也”的“勃”誤讀成“背”,一旁的張居正聽見後,立刻猶如陪孩子做了幾個小時作業後失去耐心的家長一般,大吼一聲:“這個字讀勃”,嚇得童年萬曆悚然驚起。

若說張居正只是在課堂上嚴厲也就罷了,偏偏下課後萬曆依舊擺脫不了張居正的恐怖陰影。

童年萬曆頑皮好動,渾身散發出孩子愛玩的天性,但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卻是一位教子嚴厲的“虎媽”。只要李太后見到萬曆貪玩又或是犯了絲毫錯誤,保準把萬曆喊來參加長跪不起的“活動”,活動結束後還不忘說一句經典的臺詞:“這件事我得告訴你老師張居正先生!”

一來二去,萬曆聽見張居正三個字簡直形成了條件反射,不由自主地便將這個名字和恐怖氣氛聯繫在一起。而張居正則一心想要“嚴師出高徒”,想靠著嚴厲管教培養個千古明君出來,根本沒意識到他和萬曆之間的界限。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萬曆十七歲那年,帶著青春期少年的衝動傳旨宮女為他演唱新曲,誰知剛巧遇到了不會這首曲子宮女。

深感掃興的萬曆一怒之下對宮女實施了截髮代首的懲罰,還把旁邊勸諫他的隨從全部拉出去一頓狠揍。

這場鬧劇很快就傳到了李太后那裡,當場就把李太后氣得夠嗆!盛怒之下,李太后甚至一度想要廢了萬曆這個失德天子。

聽說太后震怒後,萬曆再也顧不得皇帝的尊嚴,急忙趕到李太后那裡長跪請罪,好不容易才換回李太后的一句:“我可以原諒你,但你要和張居正先生商量個處罰意見”。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又是張居正!萬曆真是又怕又氣又無可奈何,然而太后有命,萬曆不得不扭扭捏捏地跟張居正說完這事,然後一番猛烈地明示暗示,那意思分明是說:“朕都這麼大了,好歹也是皇帝,張先生你多少給朕留點面子”。

誰料張居正聽完萬曆的事情後,不顧“打狗欺主”的潛規則,先把萬曆身邊的宦官充軍,近侍斥退,再以萬曆的名義發佈了一篇“詞過挹損”的罪己詔,竟是絲毫不給萬曆面子。

如此一來,仇恨的種子就算在萬曆心底種下了。等到張居正死後,萬曆多年積攢的怒氣一朝爆發,終於演變成一場聲震撼朝野的“倒張運動”。

二、治世孤臣

歷史的人物永遠不止一面,萬曆與張居正的私人恩怨,雖然構成了清算張居正的原動力,但真正讓張居正落到被清算下場的深層因素,卻是張居正多年變法在既得利益集團中拉了仇恨。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比如張居正為曾推出“考成法”,目的是通過各部門間的互相監督,對具體事務進行查考,從而提升政府辦事效率。

由於明朝的官員們早已習慣了苟安於位的生活,因此“考成法”一經推出,就弄得“官不聊生”,但張居正不管這些,反而又相繼推出了驛站改革方案以及裁汰冗官等多項措施。

那些尚且沉浸在對“考成法”嚴重不滿的明朝官員們,瞬間又需要面對驛站改革後,再也無法因私使用驛站的慘淡現實。

更為讓官員們苦惱的則是裁汰冗官的政策,這項觸動廣大朝臣根本利益的改革,終於讓張居正成為眾矢之的,也為後來的“倒張運動”打下了群眾基礎。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三、倒張運動

朝臣們的反對之聲,張居正不是不知道。可問題是,早在嘉靖帝晚年時,明朝就到了“豈有異於漢唐末世”的地步。隆慶帝在位時,明朝太倉一度只有一個月錢糧。表面承平的大明朝,已經是危機四伏的時候 ,身在張居正這個位子,只要有責任心他就明白:

此時再無權宜之地。為國家大局,哪怕得罪再多人,也要硬下心腸。

在張居正的鐵腕治理下,朝中的反對者不管是默默抵制還是公開上疏,張居正通通予以懲罰打壓,發展到最後,甚至連不聽從張居正的話或者是不依附張居正的人也成為處罰對象。

朝中官員們被張居正的一番聲勢嚇得不輕,以致張居正死後,明王朝依舊籠罩在他的餘威之下。如此一來,張居正又無形中得罪了繼任首輔張四維,因為張四維發現,如果不清理掉張居正的勢力,自己這個首輔永遠有名無實。

在樹立威望,坐穩首輔之位的利益驅使下,張四維等推動了“倒張運動”,那些張居正的反對者一看,馬上大舉推波助瀾,令“倒張運動”愈發聲勢高漲。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四、清算大戲

“倒張運動”興起後,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萬曆帝卻對此採取了放任之態。畢竟對於萬曆來說,一方面“倒張運動”能夠讓自己壓抑多年的皇權得以舒張,另一方面也可警告下任首輔,不要像張居正那樣大權獨攬。說到底,踩張居正越狠,萬曆才能放飛自我越放心。

張居正倒臺後,萬曆“盡反其政”。改革驛站變成了放寬驛站限制,裁汰冗員變成了恢復冗職,而那項讓官員們苦惱不已的考成法,萬曆更是一廢了之。

這番神操作很快弄得明王朝入不敷出。宮中的錢不夠用,萬曆就搜刮國庫與州縣,結果戶部年收入三分之二充入內庫,州縣更是“盡刮庫藏”,卻依然無法滿足萬曆的花銷。

張居正留下的家底,就這麼讓萬曆敗光了。但大手大腳慣了的萬曆卻無法停下花錢的腳步,朝廷沒錢了,萬曆就派宦官分赴各地加徵工商稅,終於弄得“國與民俱貧”。“明亡於萬曆”的苦果,就在此時釀下了禍根。

萬曆清算張居正,只是為了“報童年時的仇”?

倘若張居正泉下有知,只怕也會痛哭於九泉吧。其實,古來治世的孤臣,總難免悲壯結局。聰慧如張居正,或許早在銳意改革時,便知道這是一個必死之局,但以一人興衰換數年國富民安,張居正做了,救國圖強,雖九死而不悔。

若說遺憾,或許是張居正想到了全部的劇情,單單沒想到這出清算大戲的終極導演,便是他最疼愛的學生。

參考資料:《明史》、常建華《萬曆皇帝因何籍沒張居正》、張毅《試論萬曆年間的“倒張運動”》、《大明出了個張居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