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出自西涼,馬騰也出自西涼,那到底誰才是西涼的老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董卓、馬騰都曾經是西涼的風雲人物,但各自的鼎盛時期有前有後。一定要分出個高低,毫無疑問,董卓才是西涼的老大,馬騰只算是個小兄弟。

01

西涼在哪裡?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為十三州,在今天甘肅省範圍內設置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開始,意思是“地處西方,常寒涼也”。

涼州下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張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十郡,治所先設在武威,後遷到隴縣(今陝西隴縣),後又遷到冀城(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轄域大致為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的湟水流域、陝西定邊、吳旗、鳳縣、略陽等縣以及內蒙古額濟納旗等地。

東漢時,增置武都、永陽、南安、安定屬國、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即西海郡)。

漢靈帝時,涼州轄區又擴大到了長安以東的部分地區,橫跨陝、甘、寧、青、新疆五省區。

以後多有調整,與本題關係不大就不多介紹了。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

董卓就出生在涼州隴西郡臨洮,是當地豪族。自幼養尊處優,形成了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不僅體魄健壯、氣力過人,而且通曉武藝,善於騎射。董卓是人見人恨,但當地人畏懼三分,周邊彪悍的羌人也不敢怠慢。

馬騰(?-212年),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

馬騰據說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祖籍陝西扶風郡茂陵(今咸陽興平)人。其父曾經做過天水蘭幹尉,因為丟失了官職,就留在隴西定居(今甘肅定西),娶了當地羌女為妻,生了馬騰。

年輕的馬騰,家境貧困,以坎木賣柴為生。他身高八尺,相貌雄偉,性格賢厚,很受人尊敬。

董卓與馬騰都出生在隴西郡,距離不遠,不清楚他們出生年月,但出道時間相差很遠,董卓成名很早,馬騰就是小字輩。

02

馬騰出道時,董卓已經是頗具勢力的地方諸侯

涼州地處羌人居住地區,民風彪悍。當地政府為了維護地方安定,就採取以毒攻毒的策略,任命董卓出任州兵馬掾,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董卓通過控制羌人,逐步擴展自己的勢力,成為聞名隴西的風雲人物。董卓黑白通吃,無論在民間還是在官府,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軍,不久升任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

董卓因功升遷郎中,又憑藉軍功升遷光武(今山西代縣)令、郡守北部都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成為頗具實力的地方諸侯。

在董卓平步青雲,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馬騰還是默默無聞,依然在伐木賣柴為生。

03

董卓專政,權傾朝野時,馬騰僅僅是西涼的一方小諸侯

中平四年(187年)涼州刺史耿鄙信任奸吏治中從事程球,導致了狄道人王國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州郡招募勇士討伐。馬騰應徵,被州郡官員看重,任命為軍從事,因征討有功,提升為軍司馬,遷偏將軍。

不久,耿鄙被手下殺死,韓遂聯合馬騰推舉王國為主帥一起叛亂,史稱“三輔作亂”。

188年,韓遂、馬騰進攻陳倉,危機長安、洛陽。

此時,董卓因為鎮壓黃巾軍失利,被貶回隴西。漢靈帝急忙拜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一同解陳倉之圍,大敗韓遂、馬騰。

189年,王國被朝廷打敗,馬騰、韓遂趁機廢掉王國。馬騰、韓遂為了爭權奪利,開始相互攻伐,實力有所削弱,但依然是西涼最大的地方諸侯勢力。

但與董卓相比,即便是勢力遠大於馬騰的韓遂,也無法相提並論,馬騰的勢力在董卓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同年,靈帝駕崩,少帝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主持朝政。

為了剷除宦官,何進密召董卓帶兵進京。董卓拉攏馬騰、韓遂一起出兵。但馬騰、韓遂行動遲緩,沒有及時行動。

董卓進入京師,很快就因為救駕有功,控制了整個朝政,權傾朝野,飛揚跋扈。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挾持獻帝西遷長安。此時的西涼管轄的區域已經擴展到了長安以東地區,董卓不僅成為西涼的老大,而且是天下的老大。

如果不是司徒王允與呂布聯手殺掉董卓,董卓恐怕遲早會廢掉獻帝自立為帝。

192年,馬騰、韓遂到達長安,此時董卓已經被殺死,王允也被殺了。李傕、郭祀拜馬騰為徵西將軍、韓遂為鎮西將軍。馬騰也加入了朝廷序列,總算也有了名分。

04

董卓之後的馬騰

從董卓被殺之後,董卓部將李傕、郭祀、樊城、張濟等人的所作所為來看,就清楚董卓的西涼軍勢力有多大,馬騰之流豈能是董卓的對手。

拋開董卓不說,即便是韓遂,馬騰也一直沒有擺平。有韓遂在,馬騰就稱不上老大。

何況董卓之後,李傕、郭祀一直在控制著西涼地區,也沒有容許馬騰做老大。

曹操除掉李傕等勢力後,馬騰聽從張既的建議,接受曹操徵召入朝擔任衛尉。

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馬騰與其二子都被曹操所殺,夷滅三族,馬超投奔了劉備。

由此看來,馬騰出道較晚,董卓自然是西涼的老大。董卓死後,李傕、郭祀勢力還在,馬騰依然不是老大,況且還有韓遂勢力不在馬騰之下。曹操徵召馬騰入朝,馬超掌管馬騰的兵力,依然沒有吃掉韓遂,最後被曹操用離間計分別擊敗。

因此,有董卓在,馬騰就不是老大,馬騰也沒有真正成為西涼的老大。


豹眼看歷史


實際上這裡兩個人物並不矛盾的,董卓是屬於當時是屬於西涼的大軍閥,是屬於官方的軍隊,換句話說就是董卓是朝廷的人,擁有正統,但是馬騰是西涼人,不錯,但是馬騰是屬於叛軍的一支,就是董卓需要絞殺的。

但是當後期董卓的羽翼成熟的時候,就不甘心再做一個軍閥了,就直接是入住了國都,挾天子去了,但是馬騰就是再韓遂被殺死之後,董卓選擇出來引領西涼的人的。

就是收董卓是暗地裡的老大,也就是背後的老闆,但是馬騰就是屬於明面上的老大,但是還是有權力的,按照官方定義來說的話,就是董卓任命馬騰的。


笑看流年世態


董卓與馬騰都是涼州出來的梟雄,但兩人是對手,是敵人,在戰場上互有勝負,誰也稱不上老大。涼州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韓遂,一個是皇甫嵩。馬騰與韓遂是叛軍,皇甫嵩與董卓是政府軍,沒有人可以稱是涼州老大的。

下面,我就來說說馬騰與董卓的簡史。

第一,董卓在涼州軍中的地位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一員悍將,他早年在名將張奐麾下效力,在平定先零羌亂中立下赫赫戰功,曾經一戰斬、俘羌人一萬多人,威震西北。此役也奠定了董卓在西北軍中的地位與聲望,他打仗以剽悍、勇猛見長,論及兵略卻比不上另一位涼州將領皇甫嵩。

黃巾起義爆發後,董卓以東中郎將的身份參加鎮壓黃巾軍的作戰,結果一敗塗地,一仗下來就被撤職了。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隊後,消滅張角,基本平定黃巾之亂。

第二,涼州羌亂,給董卓東山再起的機會

黃巾起義爆發後,西北的先零羌乘機起事,擁北宮伯玉為首領,後來北宮伯玉又找來邊章、韓遂兩人,成為叛軍最早的三巨頭。

由於董卓與羌人作戰經驗豐富,朝廷遂重新起用他為破虜將軍,追隨車騎將軍張溫前往平定涼州羌亂。董卓過於自負,不把羌人放在眼裡,結果反而被羌人打得十分狼狽,差點被包了餃子。不僅如此,董卓還十分瞧不起上司張溫,因為張溫的官職是花錢買來的,一點本事也沒有。

董卓出生於西疆,其軍旅生涯二十年,多數時間是在西疆度過,在西北軍中有很高的威望。儘管沒打什麼勝仗,他仍傲慢地認為,要解決西北羌亂,非自己莫屬。為此,孫堅曾建議張溫,把以下犯上的董卓抓起來殺掉,但張溫膽小怕事,終究不敢。

第三,馬騰叛變,成為涼州叛軍三巨頭之一

公元187年初,叛軍首領韓遂殺死北宮伯玉與邊章,吞併其部。身為涼州軍司馬的馬騰率部叛反,與韓遂部合併,另一支由王國率領的叛軍也前來加盟。這樣,西北叛軍便組成了新的三巨頭聯盟,三巨頭分別為韓遂、馬騰、王國。

叛軍勢力如日中天,集中十餘萬大軍,進逼長安,而後又包圍陳倉。大漢首都震動,漢靈帝遂起用平定黃巾之亂的頭號名將皇甫嵩,以左將軍的身份率領四萬大軍。同時,董卓以前將軍的身份協助皇甫嵩。

第四,董卓的打仗水平,與皇甫嵩不在一個層次

董卓是個很狂妄自大的人,但是在皇甫嵩面前他真牛不起來。當他的意見與皇甫嵩相左時,事實證明往往皇甫嵩是對的,而董卓是錯的。由於皇甫嵩出色的指揮,政府軍打退了叛軍的進攻。

此時涼州叛軍的老大是韓遂,而不是馬騰;政府軍的老大是皇甫嵩,而不是董卓。

陳倉一戰,是西北叛軍興衰的轉折點。由於王國在陳倉之戰中表現太差,韓遂大為惱怒,把他給廢了。這麼一來,王國的部下十分不服氣,涼州另一名首領馬騰也與韓遂爭權奪利,高層的內鬥,使得涼州反政府武裝集團由盛而衰。

第五,董卓與皇甫嵩的鬥爭

論行軍打仗,兵法謀略,董卓遠遠不及皇甫嵩。可若要論政治野心與權術,則皇甫嵩遠遠不及董卓。

由於董卓太過於囂張,目中無人,皇帝對他很不放心,便打算削其兵權,召入朝廷。董卓深知軍隊就是自己的命根子,決意抗旨不從。他假稱自己打算動身返回京城,卻被士兵們給拖住不放,沒辦法,只能暫且逗留,好對部下安撫。

漢靈帝也知道董卓想要的是實權,而不是朝廷的虛職,遂再發一道詔令,任命他為冀州牧。不過,有一個附帶條件,董卓必須把軍隊交給皇甫嵩。很明顯,皇帝就是要削董卓的兵權。董卓當然不幹了,他又討價還價,要求把自己的部隊帶到冀州。

當時可以節制董卓的人,只有皇甫嵩了。皇甫嵩完全有機會幹掉董卓,但他沒有這樣做。在這個關鍵時刻,漢靈帝病逝,給了董卓一個絕佳的投機機會。

何進死後,袁紹血洗皇宮,董卓乘機以勤王名義入京,控制首都,大權獨攬。董卓沒有忘掉提防皇甫嵩,以朝廷名義下了命令,召皇甫嵩返回京師。皇甫嵩的兵權被解除了,掛個了城門校尉,從左將軍一下子掉到城門校尉,地位一落千丈。

第六,馬騰的結局

董卓控制朝廷後,打算招撫韓遂與馬騰,企圖藉助他們的力量,剿平關東義軍。在董卓的利誘下,韓遂與馬騰同意了,便率著兵馬開赴長安。不想他們剛到長安,董卓就被呂布刺殺,緊接著李傕、郭汜等涼州將領趕走呂布,控制朝廷。李傕、郭汜擔心不能控制韓遂、馬騰,不敢讓他們的軍隊入就城,只是拋給他們一些官銜。韓遂成了鎮西將軍,屯金城;馬騰成了徵西將軍,屯郿縣。

不過,請神容易送神難。馬騰與李傕很快就水火不容,遂發兵準備攻打李傕。漢獻帝親自充當調停人,派使者前往勸說馬騰。豈料馬騰拒絕接受調解,與韓遂聯合,共同對付李傕。

李傕也不是吃素的,與郭汜等出戰馬騰、韓遂。馬騰、韓遂被得大敗而逃,退回涼州。李傕雖然打得勝仗,但根本無法消滅馬騰與韓遂,於是以皇帝的名義宣佈赦免馬騰、韓遂,並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總算穩定這兩個西北梟雄。

後來,馬騰歸順曹操控制下的中央朝廷。曹操對馬騰十分忌憚,遂徵他入朝為官,馬騰雖一度猶豫,後來迫於壓力,只得前往曹操所在的鄴城,其部屬交由兒子馬超統領。馬騰入朝,實際上淪為人質,最終也因此而死。由於馬騰的兒子馬超不願歸順曹操,曹操最終處死馬騰。


君山話史


董卓、馬騰都不是西涼老大,西涼軍閥其實沒有老大。


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這一年是甲子年,黃巾起義就在一年爆發。由於受到了黃巾起義波及,涼州羌胡部落造反,西涼的諸多漢人豪強,比如後來涼州軍閥之一韓遂也參加了造反。

這一次叛亂規模很大,一度打到長安附近的美陽。把朝廷文武百官嚇得不輕,漢靈帝遂即下詔,他一面讓涼州地方官員自募軍隊鎮壓,一面調集皇甫嵩、董卓和孫堅等人率中央軍參與平叛。

後來朝廷官軍和涼州地方官軍聯手,擊退了叛軍對長安的侵犯。但是,正當官軍準備進一步聚殲叛軍時,河北又叛亂了,朝廷考慮叛軍已是烏合之眾,涼州地方軍應該能消滅叛軍,於是便把皇甫嵩、董卓、孫堅等人全部調走,將圍殲叛軍的任務,交給了西涼地方軍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不是軍閥的馬騰響應朝廷號召,參加了涼州地方軍。並且馬騰還通過努力,成為了涼州刺史耿鄙的司馬,擠入了上流官場圈子。為他後來割據一方打下了基礎。



中央軍走後,叛軍捲土而來,涼州地方軍失去了中央軍的助戰,根本打不過叛軍。後來涼州刺史耿鄙兵敗,被叛軍殺死,涼州地方軍群龍無首。鑑於叛軍勢大,且州郡長官又戰死,於是涼州地方軍乾脆就造反了,與叛軍合流,控制了隴西。

當時,身為涼州司馬的馬騰也擁兵反叛,正式成為軍閥。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整個西涼地區全部淪陷,西涼軍在韓遂、馬騰、楊秋等隴西實力派的聚集下,二度出兵進犯關中。

聽說西涼軍又來了,這一次,朝廷再次調皇甫嵩、董卓等人參與平叛,中央軍在陳倉大敗叛軍,把叛軍又趕回了隴西。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中央軍大敗西涼軍的同一年,漢靈帝居然病死了,洛陽朝廷接連發生了爭權奪利事件。

董卓由於是司徒袁隗的學生,因而他便在袁隗的暗中拉攏下,帶兵進京勤王。

董卓是聰明人,清楚這次進京的意義,於是他便在臨行之前,與韓遂、馬騰密會,邀請他們與自己結盟。並且還囑咐他們在自己走後,攻打皇甫嵩,趁機攻佔長安,割離關中與朝廷的關係。


如果這兩類人合為一股,那戰鬥力簡直就要爆炸了。

不過,馬騰那幫人並不信任董卓。所以董卓走後,他們都沒有立即行動,而是一直在涼州觀望。

其後,洛陽發生了董卓進京亂政,廢少帝立獻帝,關東十三路諸侯討董卓,董卓燒燬洛陽遷都長安等一系列事件。董卓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董卓在這一期間先後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何進、何旻兄弟二人的中央軍,西涼兵馬在董卓的部隊序列中已經不佔人數優勢)

再後來,董卓在關中立足,並徵召馬騰到長安協助他。此時,馬騰才拉著韓遂一起率軍離開涼州,投奔董卓。

於是至此,西涼軍事集團正式形成。

當時西涼軍事集團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人。一是董卓系軍閥,二是非董卓系軍閥。區別標準很簡單,前者是董卓統領的中央軍,割據關中。後者是被招安的西涼叛軍,也包括涼州地方軍,割據涼州。


不過,馬騰的速度有點慢,他還沒到,董卓在長安就被王允、呂布殺害了。

隨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攻佔長安,殺死王允、趕走呂布,控制了朝廷。

鑑於西涼叛軍與董卓西涼軍曾經亦戰亦盟的背景,於是李傕、郭汜便以朝廷的名義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駐紮在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遣屯於郿縣。其餘西涼軍閥也都各有封賞。

至此,當年的西涼叛軍,全部洗白,變成了朝廷冊封的將軍。

(“非董卓系”西涼軍閥分佈情況)



後來由於李傕、郭汜內戰,關中大亂,沒有任何一個勢力去兼併西涼軍閥,於是西涼軍閥就一直沒變,各自擁兵自重。除了名氣很大的馬騰、韓遂外,楊秋、宋建、張奐、武都氐王等人也都是西涼軍閥中的實力派。

再後來,關中的原董卓系西涼軍內鬥,打得一地雞毛。漢獻帝趁亂出逃,脫離了西涼軍的魔爪——最終便宜了曹操。

李、郭失去了天子象徵,兩人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關中西涼軍隨即開始不服他們。

公元197年,曹操逮住機會,派尚書裴茂赴關中,聯合西涼軍出身的段煨(董卓系西涼軍將領,不得志,投靠曹操),誅殺了李傕和郭汜,名義上控制了關中。

為啥說名義上控制呢?因為李傕郭祀被殺後,曹操無力派兵佔領關中,所以關中就被馬騰、韓遂、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等非董卓系西涼軍趁機佔據了。

不過這些人都沒什麼遠見,既不知道要恢復生產,積蓄實力,也不知道要統一西涼,對抗關東軍閥。成日就知道固步自封,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官渡之戰時,曹操派鍾繇入長安,利誘西涼軍閥。這幫人未曾利用這次機會,以謀求更大發展。反而被曹操當槍使,進攻袁紹的餘部。所以當後來曹操統一河北,並打算向關中、西涼下手時,這些人就都慌了神。爆發了潼關、渭水大戰。

最後,都被曹操消滅。



總結。

①:西涼軍分為董卓系和非董卓系兩派。前者是正規軍,割據關中,而且其中有很多人不是涼州人;後者很多都是叛軍出身,是涼州本地人,割據涼州。

②:兩撥人雖然都屬於西涼軍,但其實不是一個圈子。

③:董卓活著時,他的實力最強,最右希望統一西涼。但他死的太早。後來李傕、郭祀也有機會,然而他們也沒有遠見。最終被曹操聯合段煨殺掉,董卓系西涼軍這一派也就此覆滅。

④:非董卓系西涼軍多是草莽出身,沒有遠大志向。李傕、郭祀死後,他們佔了董卓系西涼軍的地盤,實力強大,但他們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都沒有統一西涼的想法。

⑤:西涼軍不存在老大。董卓、馬騰、韓遂的名氣稍微大一點,是西涼軍閥中比較厲害的角色。但他們不是西涼老大。


Mer86


董卓和馬騰雖然都出自西涼,但是二者其實並非同一時期稱霸的西涼。


公元187年,涼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導致狄道人王國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涼州刺史招募各郡之兵進剿韓遂,馬騰應徵,因其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的身份,被州郡官員看重,任命為軍從事,統領部隊,後征戰有功,提升為軍司馬,遷偏將軍。


不久,耿鄙被手下殺死,大軍在途中譁變,馬騰等人都拉著隊伍造反,殺掉了涼州刺史,聯合韓遂與漢陽人王國合兵,自號“合眾將軍”,共同推舉王國為主帥,漢王朝稱其為三輔作亂。此時以馬騰韓遂為首的軍閥力量才正式出現。

但是這不是一支正統的西涼邊軍隊伍,而是以羌胡少數民族、西北各郡漢兵組成的起義軍。

此時的董卓因為熟悉西涼又有對羌作戰經驗,被任命為中郎將,為皇甫嵩的副將,率軍平叛。

由此我們得出第一個結論:

董卓屬於正規軍

馬騰韓遂為叛軍

既然立場不同,必然會有戰爭,馬騰韓遂集團與董卓集團,發生過多次戰爭,經常吃敗仗。從戰鬥力和組織力來說,馬騰韓遂的軍隊,是不如董卓集團的。189年,馬騰進兵三輔,圍攻皇甫嵩和董卓的駐地陳倉,馬騰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餘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鬥志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隨後,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後,自己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餘級,並斬殺王國。此後馬騰和韓遂便退軍割據西涼。

同年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於是,朝廷徵召董卓使將兵到京師,從此董卓離開西涼入主朝政。

這裡我們看出馬騰韓遂的軍隊人數是比董卓集團多的,但是戰鬥力不去董卓集團,韓遂的人馬本來就是各路造反勢力的大雜燴,而馬騰帶著加入的則來自於西北各郡臨時招募的人馬,所以整體軍事素養是遠遠不及董卓的正規軍。

於是我們得出第二個結論:

董卓集團的戰鬥力更強


馬騰韓遂的叛軍數量更多,所以即便同在西涼也是平手。

還有第三個結論:

馬騰韓遂軍隊逐漸壯大的時候,董卓已經處於生涯末期,189年董卓入主朝政,192年就為呂布所殺。

綜上所述,馬騰和董卓,這是兩股來自西涼不同的勢力,董卓是官方老大,馬騰和韓遂是叛軍的老大


兔先生的vlog


其實兩個人都不是涼州的老大。

東漢末年,在涼州影響力非常大的是皇甫規、張奐與段熲這三個人。皇甫規還有一個侄子叫皇甫嵩,非常牛,後期涼州一帶就是他全權負責軍事。他和朱儁,戰神級人物。一個是左車騎將軍,一個右車騎將軍。車騎將軍什麼級別呢,基本等同於現在的陸軍總司令了,權力相當大。這個封號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像衛青霍去病,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驃騎將軍。一般武將不是皇親國戚,到車騎將軍基本到頭了。

左車騎將軍負責的正是長安以西地區,這個皇甫嵩才是涼州的老大。

而董卓就是皇甫嵩的副手。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董卓是從西涼進的長安,其實大錯。董卓當時已經離開涼州,被任為幷州刺史,是幷州的老大,也就是現在山西一帶,但他作為皇甫的副手,受命去幷州任職,從涼州走的時候,很無恥地把手下的兵馬也一併帶走了。

馬騰出身比董卓苦很多,窮人家孩子,從底層起家(後來勢力大了,找了一個老祖宗,就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馬援),他先從軍,後叛亂,是皇甫和董卓的討伐對象,討著討著,馬騰就洗白了,成了一個擁有一定實力的地方小軍閥。這個在亂世是很常見的事。一到這個時候,朝廷裡就會有主剿主撫的兩派,哪個勢力大,就用哪個政策,所以叛軍一會成了官軍,過幾天又成了叛軍,主要看政策好不好。反正不管叛軍還是官軍都是吃死老百姓。李自成也一度被招降過。歷史證明,對待叛軍,撫不是辦法,最終都是養虎為患。但朝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有心無力。這是題外話。

從實力和名望來說,馬騰還要居於同樣出自叛軍的韓遂之下。兩人受招安後,一個是鎮西將軍,一個是徵西將軍。看著官挺大,但管轄地區和實力都不怎麼樣,只不過因為涼州一帶在漢末的戰略位置非常特殊,才顯得很突出。


拾字接頭


如果論董卓和馬騰他們二人誰在西涼的影響力更大,那毫無疑問是董卓!

看看他們的實力對比就知道了。

一、董卓出身豪強地主之家,馬騰出身貧寒小戶

董卓出身隴西地區的地方豪強之家,家財萬貫、家境殷實。史書記載說董卓家牛馬成群,董卓常常殺牛馬款待羌族首領,後來羌族首領吃了董卓家太多牛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索性就贈送給董卓一千多頭牛作為報答。依照常理而言,董卓家被吃掉的牛馬應該更多!由此可見董卓家之家資豐厚了。

反觀馬騰則不然。馬騰出身卑微,家境貧寒,年輕時甚至要靠砍柴為生。(雖然史書記載馬騰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只不過東漢初年名將馬援的後人應該不至於在短短百餘年間就淪落為砍柴人,更何況馬騰的女兒還是漢明帝時期的皇后、漢章帝時期的太后。這等顯赫貴族怎麼著也不至於在一百多間子孫後代就淪落為砍柴人啊,更何況東漢時期是個非常重視家族傳承的時代。這麼迅速的家族衰落幾乎不可能。所以我懷疑馬騰宣揚自己是馬援後人很有可能是發跡後給自己貼金的。)

二、董卓是東漢王朝的正規軍官,馬騰是先叛後降的軍官

董卓的前半生很偉光正,他本身就是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傳奇。如果沒有後面幾年的胡作非為,董卓很有可能成為東漢名將的!

董卓年輕時因為家產殷實加上性格豪爽,屢屢殺牛宰羊地款待羌族首領,所以西涼地區的羌族首領都很佩服董卓,而董卓也因此在漢羌雜居的涼州地區很有名望。後來西北地區羌族叛亂,東漢朝廷派下來的中央軍都需要像董卓這類的地方豪強支持,董卓也把握住了機會積極地投身軍旅,成為東漢王朝治下的正規軍官。董卓先後擔任涼州兵馬掾、羽林郎、軍司馬、北部都尉、西域戌己校尉、破虜將軍、前將軍等職務,期間除了鎮壓黃巾軍失利外,對付西北地區的羌族叛亂,董卓絕對是一把好手!

董卓從入仕以來,所任各類職務無一不是軍職,而董卓也因為鎮壓西涼羌族叛亂而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將軍。

再看馬騰的履歷則大跌眼鏡,馬騰先是東漢正規軍官,後來又投降了叛軍,最後又歸順了東漢朝廷。

前面說過,馬騰家境貧寒,所以馬騰要想出人頭地,投身軍旅建功立業是最快的途徑了。而馬騰年輕時也是這樣想的,他就想正常地通過軍功入仕,所以馬騰最先投入東漢官軍,從軍入伍從一個小兵幹起,歷任西涼的軍從事、軍司馬、偏將軍等職務,這一路也算順風順水。可惜他的直屬長官,時任涼州刺史的耿鄙實在不是個好官,他任信奸吏,官逼民反,最終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羌族大起義。耿鄙被殺,涼州形式也徹底失控了。

面對西涼叛軍四起、官軍不足的情形,馬騰索性就加入了叛軍,擁立叛軍頭目王國為主帥在涼州以及關中地區劫掠,漢王朝稱其為三輔之亂。

這場叛亂被東漢朝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鎮壓下去之後,馬騰也消停了一段時間,直到董卓進京,馬騰也就作為董卓的小弟,被董卓任命為徵西將軍,代表董卓入主長安,就駐紮在董卓後來號稱“積糧可食三十年”的郿縣,相當於是董卓的頭號“御林軍”吧。

結語

從上述兩方面來看,不難發現,在西涼地區如果真的有隻手遮天的老大的話,(畢竟當時東漢朝廷還一直活著,名義上的老大永遠屬於東漢朝廷)那毫無疑問是董卓,而非馬騰。甚至在董卓進京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馬騰都是董卓的小弟。

另外,我感覺馬騰這個小弟似乎頗得大哥董卓的信任。董卓進京後,就是讓馬騰替他鎮守長安,鎮撫涼州的,後來更是由馬騰鎮守董卓最後的堡壘——郿塢!這兩人的關係也算得上是推心置腹、生死之交了吧!


漫談歷史故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針對董卓和馬騰誰是西涼老大,我的觀點是:董卓能不能算作西涼老大,我不太確定,但是馬騰絕對不是。當然兩個人的勢力最強大的時期不同,也無法相提並論的。

先說說董卓。董卓成長於涼州,年輕時好結交羌人。西涼當地有著大量的羌人,所以很多城池都是漢人和羌人混住的,甚至沒有漢人,羌人在西涼的部落眾多,實力不弱。董卓年輕時因為自己的豪爽,結交了大量的羌人首領。成年後在西涼抵禦了匈奴人的進攻。

公元166年,鮮卑人聯合羌人作亂,董卓帶兵平叛,並取得勝利,這個時候董卓在西涼有著很高的聲望,在軍中的威望也是很難動搖的。

公元184年,西涼又發生叛亂,董卓又率軍前往平叛,最後又成功平定。

隨著董卓屢建功勳,漢靈帝也對董卓有所忌憚,想要解除董卓兵權,但沒有成功,董卓在當時應該是影響力最大西涼人之一,在西涼的名聲應該不亞於皇甫嵩。

到後來,董卓能到入主朝廷,就是西涼中有著大量董卓的麾下,依靠著西涼大軍掌控了朝政。

馬騰當時還是叛軍的一份子。叛軍失敗後就回答西涼成為了其中的一個軍閥。在西涼的影響力完全不能和董卓比。所以我覺得當時的董卓勉強能算作西涼的老大,是他讓關東諸侯瞭解到了西涼軍的實力。

而馬騰勢力全盛時期。西涼並沒有完全聽他的,西涼大地上除了朝廷官員,還有著大量的軍閥,羌人部落首領,其中軍閥實力以馬騰和韓遂最強,其他的還有梁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實力參差不齊,但是對於韓遂比較尊敬。馬騰在羌人中的影響力也是沒韓遂大。所以馬騰的實力與韓遂相比,都不一定勝過對方,怎麼可能是西涼老大。


秋心談歷史


董卓和馬騰都出自於西涼,誰是老大,先看兩個人的升遷經歷做下對比才分析。

董卓:董卓(出生不詳-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



董卓一開始,在隴西郡府是擔任負責治安的官吏,匈奴經常偷襲大漢邊界,騷擾百姓,董卓領兵大破匈奴,幷州刺史段熲舉薦董卓入朝廷公府。

166年,朝廷準備平定由鮮卑人和羌人發起的幽、並、涼三州叛亂,董卓任軍司馬,因為破敵有功,升任郎中,直到後來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董卓為東中郎將,因圍剿不利,被免職, 184年冬,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在涼州誓師,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長安區域)。董卓任副中郎將,張溫派出的各路大軍都以失敗告終,只有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右扶風。朝廷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189年,因大將軍何進和宦官發生矛盾,何進被殺,皇帝劉辯被挾持到北芒山,董卓詢問皇帝事發經過,皇帝語無倫次,而陳留王劉協面無驚色而能闡述事情經過,且董卓知道劉協是董太后撫養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於是希望劉協能當上皇帝。在同年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劉協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期間當時大將軍何進的部下和車騎將軍何苗的部下都無所歸屬,皆聽命於董卓,之後董卓又吞併了呂布等幷州人的軍隊,此時董卓掌握了雒陽的所有軍權。189年九月十二日,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bì],更封郿侯。 同年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國,封郿侯,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



以上是董卓的發跡史,下面說下馬騰的大概情況。

馬騰(出生不詳-212年),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馬超、馬休、馬鐵之父。




中平四年(187年)四月,因狄道人王國以及氐、羌等民族造反,州郡徵集勇士,欲討伐叛亂。馬騰應徵,被州郡官員看重,任命為軍從事,統領部隊,後因戰功,升為軍司馬,遷偏將軍。




不久,涼州刺史耿鄙為叛軍所殺後,馬騰聯合韓遂等人,與漢陽人王國合兵,自號“合眾將軍”,共同推舉王國為主帥,史稱“三輔作亂”。

189年,王國被朝廷軍隊擊敗,馬騰、韓遂等人劫持閻忠為主帥。閻忠不久病死後,馬騰、韓遂等人相互爭權,勢力有所衰弱。



192年,董卓進京時曾拉攏馬騰、韓遂,要他們一起出兵進京。此年,馬騰、韓遂到達長安,董卓已死,李傕等人專權,於是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屯於郿。



這就是董卓活著的時候和馬騰的交集時間,董卓活著的時候是權傾朝野,而馬騰就是一個將軍而已,馬騰不具有和董卓爭權的實力。但是馬騰一直混跡於西涼,屬於地方軍閥之一,而對於董卓來說,西涼只是他的發跡地之一,他不混跡於西涼,




184年董卓升侯的時候,馬騰還只是小老百姓一個。192年董卓昇天的時候,馬騰被拜為將軍。究竟誰是西涼老大,這個需要看時間點,對應董卓的時候,董卓是老大,對應馬騰的時候,馬騰是老大。


為了中國之崛起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董卓和馬騰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個人都出身西涼,並且交情不淺,但是,要問西涼真正的老大是誰?今天小哥說一個人,有這個人在,董卓、馬騰都是良民,這個人去世後,董卓和馬騰才開始馳騁西涼。



西涼第一號人物:段熲

段熲被稱為東漢政權的最後一位武將,也被稱作東漢戰神,位列武廟七十二名將之一,他和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合稱“涼州三明”。

段熲一生戍邊征戰十餘年,與羌人作戰,先後達一百八十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又擊滅東羌。以功新豐縣侯,食邑萬戶。

所以在段炯所在的時代,涼州雖然有漢、羌、胡各族雜居,但是在段炯的武力威懾下,西涼政局非常安穩,段炯和董卓也有很深的關係,因為董卓成年後,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此時成就徵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匈奴,斬獲千計,當時的幷州刺史段熲將董卓推薦入朝廷公府,自此之後董卓的人生有了全新的開始。

所以說,段熲是董卓的長輩、上級、伯樂。

段熲的名聲在涼州多大呢?賈詡被羌人抓了,他很鎮定的冒充成段熲的孫子,殺人不眨眼的羌人首領聽了後,居然就把賈詡給放了,可見段熲才是西涼真正的大哥大。



史上最著名的官兵叛軍同汙合流:三輔之亂

段炯去世後,朝堂動盪,後來涼州刺史是耿鄙,耿鄙在涼州橫徵暴斂,胡作非為,激發了很大的階層矛盾,很快就導致了一場漢、氐、羌各族的聯合叛亂。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為了鎮壓反叛,州郡募集各族男子組建了一支討伐軍,馬騰加入其中,一來他本身就名氣,二來漢末實行的還是察舉制,再加上很快就立了戰功,馬騰就被任命為了軍從事,統領這隻部隊,後又升為了軍司馬,偏將軍。

後來耿鄙被手下人殺害,鎮壓反叛的隊伍一時間群龍無首,但是此刻的馬騰等人已經有了自己的隊伍,他們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利,所以最後,鎮壓反叛的官兵和叛軍握手言和、同流合汙了。

史書上把這段反叛稱之為“三輔作亂”。

三輔作亂後,朝廷派人鎮壓,這個人就是董卓,但是董卓和“三輔作亂”中的馬騰、韓遂都是出身於涼州,漢、羌雜居的環境中,有些人本身就是漢、羌混血,很容易溝通。而且“三輔”中的韓遂、馬騰本來就是正規軍,稍微一明說利害關係,很快就表明了立場,殺掉了“三輔”中唯一的叛軍頭領王國,三輔作亂至此結束。



董卓和馬騰的關係

三輔之亂被平定後,董卓在朝內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後來大將軍何進召董卓入朝的時候,董卓給馬騰、韓遂寫過書信,想邀請兩人一起共謀天下,後來天下大亂的時候,馬騰、韓遂和董卓也有聯絡,他們都向董卓打聽消息,想借董卓的權勢起兵。

《後漢書·董卓列傳》: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正史上面記載馬騰的文獻資料比較少,但是記載董卓的比較多,所以關於馬騰、韓遂的很多資料都是從董卓這塊引伸出來的。



也就是說,自段熲之後,董卓先在西涼崛起,董卓到京城後,其他地方勢力出現,而馬騰、韓遂正是這類地方勢力,最後馬騰和韓遂被東漢朝廷收編,董卓的官職雖然高於馬騰,但是東漢末年諸侯割據,黃巾軍起義天下大亂,那個時候董卓和馬騰其實是同一個檔次,兩個人又是朋友,所以不存在誰是西涼老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