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水滴籌再次遭遇信任危機!

11月30日,據梨視頻《臥底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每單提成》報道,“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在各個醫院病房進行“掃樓”,引導患者發起籌款。

針對此事,水滴籌公開回應稱,公司已成立緊急工作小組,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寧波、鄭州、成都等地,開展相關情況排查。同時自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組織重新回爐學習,再次加強平臺紀律培訓和提升服務規範,培訓通過後方可重新提供服務。

撒網三、四、五線城市

隨著互聯網巨頭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入局,網絡互助平臺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此次梨視頻曝光水滴籌的視頻中,地推人員表示,水滴籌強制線下人員完成發單任務主要為了搶佔市場。

水滴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其從互助保障切入,旗下的水滴保險商城與水滴互助組成了水滴公司的商業板塊,水滴籌與水滴公益組成了水滴公司的社會責任板塊,兩大板塊構成其“事前保障+事後救助”的保險保障體系。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水滴公司70%以上的用戶均分佈在“下沉市場”,其中80%的籌款用戶、72%的捐款用戶和77%的互助用戶都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在一次公開演講上水滴創始人、CEO沈鵬介紹,由於足夠下沉,水滴籌每個捐款用戶的平均獲客成本只有3毛錢。

為了爭取這些市場,大病眾籌平臺開始招募大量的“志願者”。據悉,水滴籌在線下有300多個片區經理,管理的1.6萬多個志願者來覆蓋了中國400-500個城市。

從曝光的視頻來看,這些志願者的薪酬採用的是底薪加上績效的形式,不同的平臺促成一個籌款的提成從幾十到幾百不等。地推員們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隱瞞,對捐款用途缺乏監督。

事實上,在資料審查方面,今年5月份,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百萬眾籌”事件,已經讓水滴籌陷入輿論漩渦。當時沈鵬回應稱,個別自媒體熱炒的用假病歷等假資料去騙錢的人在中國是極少數。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然而,在這背後水滴公司卻強制地推人員公然在醫院裡像推銷產品一樣,勸說患者使用水滴籌,每月35單,發不完便被末位淘汰。根據梨視頻顯示,為保證完成任務,其地推人員形成一套工作流程,半個小時就能幫患者成功發起眾籌。在這種情況下,患者資料的審查很難保證嚴謹性。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對於組建大批線下服務團隊的原因,水滴籌11月30日的回應稱,水滴籌組建線下服務團隊的起因,是發現一些年紀偏大、互聯網使用水平較低的患者,在陷入沒錢治病的困境時,還不知道可以通過水滴籌自救。水滴籌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錯失自救機會,因此組建了線下服務團隊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籌款支持服務。

籌善款變賣保險

對互助平臺而言,慈善不僅能夠降低獲客成本,同時也搭建了還一個商業變現場景。聚集到足夠多的流量之後,互助平臺的商業路徑之一就是賣保險。

“給捐款用戶推薦一個健康險,剛被大病患者教育過心裡就會有意識,你給他推薦一個健康險他肯定願意買,這個場景就很牛了。”沈鵬曾表示。

在梨視頻曝光的視頻中,其中有一段,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表示,當他們為患者提供募捐服務宣傳時,對方購買相關癌症保險服務的動機就會增高。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目前,水滴公司的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形成了完整的閉合產業鏈。使用水滴籌獻愛心的人,逐漸變成了水滴公司潛在的保險客戶,成為水滴商業模式中的一環。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水滴籌是水滴公司的第二個項目,其免費模式,為水滴籌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為其他兩個產品帶來基礎用戶。但同時也讓水滴公司陷入虧損、被補貼的狀態。

為扭轉局面,2017年5月,水滴公司爭取到保險經紀牌照,入局保險業。截至2019年6月,水滴保險商城已與國內60多家知名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推出了80餘款保險產品,保障用戶數超過1200萬,其中90%的用戶是通過水滴保險平臺完成線上首次投保。

水滴保險商城用戶,有67%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從這個角度來看,水滴公司招募的數百名地推人員的工作,為其業績增長或作出重要貢獻。

從做公益到商業化,水滴公司和其他商業公司一樣都面臨著盈利的問題。在不斷追逐商業變現的路上,水滴公司逐漸受到資本青睞。目前水滴公司已完成10億元的C輪融資。融資融到的錢也將主要投入在商業保險方面。

獲客成本3毛,公司融資10億,水滴籌賣保險風生水起 你的善意被消費了麼?

11月25日,水滴保險商城對外宣佈,平臺單月的長期型保險新單年化保費突破1億元,創造了平臺長期保險產品銷售的新紀錄。水滴的成績也讓“互助+保險”的模式,成為被追捧的互聯網保險行業“保險場景”。

公信力被消耗

不過,水滴公司雖在商業變現上取得一定成績,其平臺暴露出的問題也逐漸在消耗其公信力。

中國產業經濟調研中心特邀研究員餘豐慧表示,水滴公司發起籌款救助無錢醫治病人初衷是好的。即便按照規定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也無可厚非。關鍵在於不要為了平臺自身利益把本來就富裕,可以負擔起醫療費用的家庭也拉來籌款,透支捐款者善心,傷害捐助者的自尊,損害公益慈善的公信力。

餘豐慧認為,在醫院地毯式發動募捐的人員捎帶代賣保險,商業搭車公益慈善,也容易損害或者影響本身公益項目效果。作為一家企業,不應該傷害中國公益慈善的公信力。這種帶著金融性質的慈善公益募捐應該有制度管理規定,也應該適度監管,防止走樣。

曾在水滴籌、輕鬆籌上捐款的網友表示,公益與商業應該分開,不要辜負普通人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