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整版關注!陵水“十佳脫貧之星”這樣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11月30日,海南日報整版關注

陵水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


海南日報整版關注!陵水“十佳脫貧之星”這樣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11月30日海南日報A07版版面圖


近日

陵水開展“脫貧之星”評選活動

尋找通過自身辛勤勞動

實現脫貧的貧困戶

以他們的脫貧事蹟

教育人、說服人、引導人

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

在陵水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晚會上

10位“脫貧之星”向大家

講述了他們

“脫貧致富我先行

幸福生活靠奮鬥”的歷程

以下是報道全文

海南日報整版關注!陵水“十佳脫貧之星”這樣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海南日報整版關注!陵水“十佳脫貧之星”這樣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為什麼要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為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如今,陵水黎族自治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0540戶43035人,均已實現脫貧,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零,脫貧攻堅成績斐然。


  近日,陵水開展“脫貧之星”評選活動,尋找通過自身辛勤勞動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以他們的脫貧事蹟教育人、說服人、引導人,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


海南日報整版關注!陵水“十佳脫貧之星”這樣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11月28日晚,陵水黎族自治縣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晚會上,陳亞仁、黃覺、李訓澡等10人獲評“十佳脫貧之星”稱號。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11月28日晚,在陵水2019年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表彰晚會上,10位“脫貧之星”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的奮鬥歷程。


  晚會上,陵水光坡鎮妙景村村民李訓澡打扮得特別精神,“新生活,就要有新精氣神!”在政府的幫扶和自身努力下,李訓澡大力發展養羊產業和聖女果種植擺脫貧困。在晚會上談到自己4年前的生活場景,李訓澡幾度哽咽:“用行動,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黃覺出生於陵水縣群英鄉光國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因家庭生活貧困,2014年黃覺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種檳榔收入,家裡才勉強供我讀完大學。”黃覺回憶說,當年讀書時生活費還得跟親戚朋友借。畢業後,黃覺發現種植牛大力有“利”可圖,幾經波折後成功啟動項目,今年陸續賣出5萬多株牛大力苗,淨利潤約有6萬元,收益可觀。而今,黃覺有了更大的志向:“會繼續培育牛大力苗,尋求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再聯合村裡的農戶組成合作社,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模化,讓大家都能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梳理每一位“脫貧之星”的經歷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等不靠、主動脫貧致富,以奮鬥實現脫貧夢。


  榜樣的力量感染著每一個人。當天的晚會臨近結束時,在場全體人員還集體宣誓:“扛起擔當、扛起重任、扛起使命,衝鋒在前、吃苦在前、奮鬥在前,勇於奉獻、勇於吃苦、勇於實幹,向貧困宣戰。不忘初心,全力奮鬥,嚴守紀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陵水,不少群眾聽到“脫貧之星”事蹟後都豎起大拇指“點贊”,紛紛表態要像他們一樣積極行動起來,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思想觀念,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態,苦幹實幹,在脫貧致富路上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十佳脫貧之星”介紹


胡朝幹(英州鎮田仔村)

以技術領跑脫貧路


  胡朝幹是陵水英州鎮田仔村村民,2012年突患胃穿孔,讓本就貧困的家雪上加霜。2014年,胡朝幹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在駐村工作隊開展組織觀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後,胡朝幹通過學習掌握了種養技術。在駐村幫扶單位的帶動下,他積極加入集體合作社種植冬季瓜菜。同時,胡朝幹還被推薦到鎮裡就業,每月工資1200元,鞏固了家庭收入。


  2016年底,胡朝幹主動申請脫貧。2017年他擴大了冬季瓜菜種植面積,跟村裡租下5畝地種上苦瓜。為早日實現脫貧致富,胡朝幹還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投入苦瓜產業,當年就收入3萬多元。


  2018年,胡朝幹此前種植的100多棵芒果開始結果。為擴大種植規模,他又租下300多棵芒果一起管理,並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拿到了3萬元管理費用。錢有了,沒有技術怎麼辦?胡朝幹便積極參加了鎮裡邀請專家人員到村開展的芒果技術培訓,學到了管理技術和方法。2018年12月,胡朝乾的芒果產量已達到3萬斤,當年收益幾萬元。


  今年8月,胡朝幹被村裡評為脫貧致富帶頭人。在他看來,發展產業靠的是技術:“不是不努力,而是沒技術,有技術引導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卓金珙(隆廣鎮紅旗村)

念好養殖“經” 走上致富路


  卓金珙是陵水隆廣鎮紅旗村嶺仔二隊貧困戶,家裡一共3口人,卓金珙和弟弟卓金義、卓金髮一起生活,3人均未婚。為給父母治病,高額醫療費使這個本就並不富裕的家庭徹底陷入貧困。2016年,卓金珙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幫扶責任人黃海江根據卓金珙家的實際情況因戶施策,幫助卓金珙在村裡找了個治安巡邏員的工作,月工資1000元;幫助卓金義在廣東青年職業學院食堂找到了工作,月工資3000元;還幫助卓金髮在深圳市優俊電子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月工資3500元。


  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徹底摘掉“窮帽子”,經過市場調研後,卓金珙決定發展“稻香鴨”養殖,以豐沃的水草餵食,在稻田和檳榔園區域內養鴨子,凸顯特色。2018年,卓金珙養殖並出售了300只肉鴨,純收入1.7萬元。今年4月,他養殖的600只肉鴨也陸續出欄上市。


  同時,卓金珙利用養殖帶來的收益和兩個弟弟在外工作的收入,開發了自家的10畝坡地,目前土地平整已完成。他高興地說:“我下一步也要‘跟跟風’,在咱隆廣這‘菠蘿蜜鎮’發展屬於自己的種植業。”



陳川僑(本號鎮祖關村)

種養產業讓貧困戶真脫貧


  “現在的日子好多了!要想脫貧致富,除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還需要自己的努力,不然人家怎麼幫忙都富不起來。”作為一名脫貧戶,陵水本號鎮祖關村村民陳川僑說起自己的脫貧經驗,感慨頗深。


  陳川僑家有4口人,長期以來因缺少生產發展資金和技術,2016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以來,他在享受國家各項扶貧和惠民政策的同時,通過參加脫貧致富夜校和其他途徑學習了扶貧政策和致富技術,積極發展起家庭種養業。陳川僑先後投資5000多元建起了豬圈,養了2只母豬、20多隻豬仔,現在每頭豬仔都能賣上三四百元。今年,他還計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近年來,陳川僑一家還積極利用本家坡地林地發展家庭種植,陸續種植了5畝益智,150株橡膠,近1000棵檳榔,如今僅檳榔帶來的年收入就有近1.5萬元。而在正常發展水稻種植的同時,陳川僑一家每年還投資種植冬季瓜菜,在他們一家的帶動下,祖關村村民也積極發展家庭種養業,全村呈現出一片發展景象。


  陳川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被推薦擔任河長制巡查員一隊的隊長。在他的領導下,隊伍表現優秀,受到村“兩委”的高度讚揚和村民們的高度認可。



陳亞仁(本號鎮長埇村)

聖女果成為脫貧致富“金果果”


  陵水本號鎮長埇村村民陳亞仁,過去家裡經濟來源僅靠他一人打零工,無法支撐兩個孩子讀書和家庭的日常開支。


  自從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陳亞仁鼓足了幹勁。2014年,他和妻子吉梅在家從事聖女果種植,除了家裡的1.2畝田地外,他們還承包了本村的4畝田地開展種植。2015年,陳亞仁轉變勞作思路,一邊在聖女果育苗基地打工,一邊學習培育聖女果苗和種植技術。他很快就掌握了“什麼時間播種”“什麼時間撿苗、施肥、打藥”等方法。經過不懈努力,陳亞仁夫婦成功種植出了高產質優、大受市場歡迎的聖女果,自己也獲得了第一桶金。


  2017年,陳亞仁夫婦還與別人一起承包了提蒙鄉老長村15畝田地,用於種植聖女果。在其辛勤努力下,當年的聖女果又獲得了好收成。2019年他們又養了鴨、雞,種植聖女果苗25萬株。


  今年,陳亞仁夫婦同合作伙伴加大投資,在提蒙嶺頭園承包20畝田地,搭建了50個鐵棚用來培育45萬棵聖女果苗,總投資25萬元左右,預計總收入可達40萬元,陳亞仁夫婦佔股30%。


  在與陳亞仁交談中,他笑著說:“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幫扶責任人的耐心引導。”



黃覺(群英鄉昌旦村)

牛大力鋪就脫貧路


  黃覺是陵水群英鄉光國村昌旦村民小組村民,父母均在家務農。因家庭生活貧困,2014年,黃覺(戶主黃密陸)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但靠著種檳榔的微薄收入,堅持供黃覺上完了大學。


  2017年,黃覺畢業後曾在酒店、養雞場、養豬場打過工。2018年6月,黃覺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勤勞致富的決心,回到家鄉探索“致富之路”。望著家裡的十幾畝土地,他萌生了種植牛大力的想法,但是卻遭到了家裡人的強烈反對。母親胡月榮認為,家裡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現在反而要回家種地當農民,他們心中千萬個不願意。


  看出父母的擔憂,黃覺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原來,他通過調查瞭解到,昌旦村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非常適合種植牛大力,而且牛大力的種植管理比較簡單,投資風險低,市場利潤大,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爭取到父母的同意後,他開始著手相關的準備工作。除自費到公司學習種植技術外,他還經常觀看扶貧電視夜校,併為湊齊啟動資金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2.5萬元。


  今年6月至9月,黃覺種出來的5萬多株牛大力苗為他一家帶來了約6萬元的收入,效益十分可觀,而他也終於證明了自己返鄉創業的路沒走錯。



黃志朝(英州鎮田仔村)

發展生產 主動脫貧


  陵水英州鎮田仔村村民黃志朝,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為了生計,他曾到處打零工。賺來的微薄薪水用來付3個孩子的學費,維持家裡的日常支出。“我妻子的腰不好,但是她也堅持在家裡養豬、養雞。”黃志朝無奈地表示,儘管如此,但由於家庭負擔重,他們一家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在幫扶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的帶動下,以及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幫扶責任人的關懷幫助下,黃志朝在2017年冬季開始種植瓜菜。當年,3畝苦瓜為他帶來了2.6萬元收入。2017年12月,黃志朝主動申請脫貧。


  2018年,黃志朝繼續種植苦瓜,4畝苦瓜的收入為3.2萬元。2018年12月,陵水雷豐芒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培訓,黃志朝學到了芒果種植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如今,黃志朝靠著種植芒果,每年收入能達到2.8萬元。2019年4月,黃志朝還申請加入了集體合作社,種植20畝玉米,3個月後獲得了4.5萬元收益。


  2019年8月,黃志朝被評為脫貧致富帶頭人。他說:“特別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謝脫貧路上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每一個人。尤其是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無論風雨,他們都沒忘記我們一家的生產生活。”



黎家忠(提蒙鄉遠景村)

做脫貧致富的先行者


  黎家忠是陵水提蒙鄉遠景村廣廊園村民小組村民,2014年8月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黎家忠夫妻兩人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不等不靠,起早貪黑辛勤勞動,供養子女讀書。


  2016年,黎家忠摸索種植了2畝聖女果,一季辛勤種植,讓他獲得了8000元的收入。而在種植了冬季瓜菜後,他又通過摸索種植蔬菜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2017年,他將聖女果種植擴大到了6畝,經過半年勞作,3萬元利潤順利收入囊中。在收完聖女果後,他又利用閒暇時間繼續種植蔬菜補貼家用。


  2018年,因聖女果收購價格走低以及種植成本的提高,導致當年種植的聖女果沒了利潤。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在冬季瓜菜種植過後,黎家忠每天凌晨3點就開著三輪車到陵水縣城採購蔬菜,再運到提蒙鄉的農貿市場上販賣。辛苦的勞作換來了喜人的成果,同年10月,黎家忠家危房改造完成、收入達到脫貧標準。當年12月,黎家忠順利脫貧。


  經過幾年的奮鬥和政府的幫助,黎家忠一家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現在家庭生活過得非常幸福,之前的付出都有了回報,再苦再累也都值得。”黎家忠表示。



李訓澡(光坡鎮妙景村)

發展產業走上幸福路


  陵水光坡鎮妙景村村民李訓澡,2015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扶以及自身努力下,他大力發展養羊產業和聖女果種植產業,並多方向人請教學習養殖和種植技術,於2017年底順利脫貧。


  “政府的幫扶是場及時雨,想改變就要謀出路。”這是李訓澡跟幫扶責任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李訓澡一家共有3口人,因缺資金、缺技術,原先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李訓澡打零工,收入微薄。


  去年,在鎮政府幫助下,李訓澡在村裡找到了保潔員的工作。同時,他還發展起養羊產業和聖女果種植產業。每當產業發展中遇到問題,李訓澡都主動向技術人員請教,並積極參加鎮政府組織的扶貧夜校和養殖、種植技術培訓班。去年底,李訓澡的家庭人均年純收入達到脫貧標準,教育、醫療、住房等三保障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順利脫貧。


  脫貧後,李訓澡繼續發展產業,在幫扶人許連輝的鼓勵下,其弟李訓師思想也發生改變,不等不靠,主動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進一步改善生活,帶領家人一起脫貧致富。



楊生(本號鎮軍普村)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在陵水本號鎮軍普村放馬一村民小組,有這樣一戶家庭。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個家庭裡卻只有3個男人。戶主楊生和他39歲尚未結婚的弟弟楊雄,以及楊生18歲的兒子一起生活。自兒子3歲半起,楊生就獨自撫養他。


  只有3個男人的家庭生活不容易,十幾年來,楊生雖身處逆境,但一直努力照顧弟弟和兒子。在送孩子去職業學校上學後,楊生還外出務工當廚師掙錢養家。2011年至2017年期間,楊生在三亞當廚師,憑藉著努力和勤奮,月工資從2000元提升到3500元。但2017年初,負責照看孩子的長輩因病去世,楊生不得已又辭職返鄉務農。


  回村以後,楊生不等不靠,努力工作養家餬口。2017年,楊生在家養了2頭母牛,同時當上村級衛生員,每月收入1200元,一年下來收入也超過萬元。弟弟楊雄則在三亞做保安工作,每月收入2200元。當年,楊生一家順利實現脫貧。


  為了增加收入,從2018年到2019年,楊生積極打零工,一年下來收入就有6000元。在幫扶責任人宣傳和幫助下,楊生還買了100株百香果苗種到果園裡,目前百香果苗已經開始開花結果。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在楊生看來,十分契合他們一家人的脫貧之路。



黃召榮(隆廣鎮五一村)

知識成就“逆襲人生”


  黃召榮現年40歲,是陵水隆廣鎮五一村挪德村民小組村民,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黃召榮家中有5口人,因父親長期患有精神疾病、母親患有高血壓,加之農田缺水及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在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前,黃召榮一家僅靠1.28畝有效灌溉田種植水稻及打零工維持生計,家庭收入低。


  自從脫貧攻堅工作全面展開後,黃召榮轉變了保守的思想觀念,積極謀劃脫貧致富之路。2016年,在各級幫扶部門幫助、引導下,他養殖閹雞100只,收入4900元。


  嚐到了增收“甜頭”,黃召榮積極參加實用養殖技術培訓班,學習養殖、防疫、管理等知識。2018年,他瞄準市場,利用賺來的第一桶金投資養殖了2000多隻山雞,年純收入達5萬元。


  與此同時,鎮政府還發給他3只“扶貧山羊”,加之自行購買的5只山羊,黃召榮又發展起養羊產業來。現在,他養殖的山羊存欄已有89只,收入逐年增加,順利實現脫貧。


  今年,黃召榮又加入陵水隆廣鑫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自身能力,帶動部分貧困戶發展養殖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成為其他貧困戶學習的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