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句话:改变孩子的惰性心理,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目前“90后”一代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大部分的他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作为

“特立独行”的一代,在培养孩子方面,“90后”虎爸虎妈们与老一代人不同,他们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够更早的独立。

29岁的小江工作稳定,公婆相处愉快,生活美满幸福,儿子小福娃也乖巧懂事,是邻居们眼中的“五好家庭”

妈妈一句话:改变孩子的惰性心理,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由于工作原因,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交给了婆婆带,对于小福娃这个“长孙”,婆婆的疼爱已经达到了“宠溺”的程度。4年来,小福娃从穿衣吃饭到拉粑粑,从来不自己动手,都是婆婆一手“伺候”。这也让小福娃养成了依赖别人的性格。

上幼儿园后,被“伺候”惯了的小福娃大部分生活起居都需要自己动手,什么都不会的他在班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经常被同学们笑话。小福娃越来越不开心,这让小江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母亲节的时候,老师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回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长做一项家务。小福娃回去后,放下书包就跟在妈妈后面,吃完饭后,更是第一次主动承担起了擦桌子的工作,小江随口夸了一句:“呀,我的儿子长大了,懂得心疼妈妈了,桌子擦得真好,太棒了!”

原本只是一句随口夸赞的话,谁知被小福娃记在了心里,从那天起,家里每次吃完饭,擦桌子的活儿都被小福娃“包圆儿”了,不仅如此,从那以后,小福娃每天都主动的询问父母需要帮助他们做些什么。

在幼儿园里,小福娃也开始学习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期末的时候,获得了老师的夸赞,还得了一枚大红花。

妈妈一句话:改变孩子的惰性心理,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看着儿子的改变,小江不由得感叹:“我以前太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了,原来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生活上的照顾,而是对他们的认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对他们“过度保护”,但其实,让他们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独立的性格。

▊孩子们都能做什么家务呢?

✔收拾自己的玩具

3岁之后家长们可以逐步开始让孩子们收拾自己的玩具,可以让她们在玩耍后将玩具归到原味,也可以让他们对玩具定期收纳、清理。这种家务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收纳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准备自己的书包

4岁之后,大部分孩子们都要进入幼儿园开始学习,这时候父母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前一天晚上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整理书包,家长们只需要递给孩子他们需要的东西。这种家务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让孩子们更早的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帮助父母完成简单家务

6岁之后,父母们可以和孩子们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更换床上用品、父母做饭孩子收拾餐桌、帮助家人拿快递、倒垃圾等。

妈妈一句话:改变孩子的惰性心理,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更有家庭成员的归属感,

让他们更有责任心。除此之外,共同完成家务也可以拉进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中,家长们所做的不仅是要保证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承担家庭责任,而做家务便是孩子学习责任重要性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