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绝后之说

摘要

霍去病作为中国古代所有武将的楷模和典范,封狼居胥更是诸多武将穷一生所要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么一位天之骄子却早早地离世,不免让人惋惜。而关于他的后世子孙,史书里面记载的却少之又少,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开霍去病妻室及子孙之谜。

关键词

霍去病,霍嬗,霍光,绝后

霍去病绝后之说

霍去病是我国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武艺高超,骑术精湛,用兵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兵书典籍,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公元前123年以800骑深入敌境数百里俘获匈奴贵族两千余人,而封冠军侯。于漠北之战中大败匈奴,封狼居胥。

公元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24岁。汉武帝对于霍去病的英年早逝,很是痛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意把他的坟墓外形修成祁连山的样子,并葬在自己墓旁。

关于霍去病的子孙后代,司马迁却是这样说的:"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霍去病绝后之说

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这里说的很简单:霍去病有个儿子叫霍嬗,汉武帝很器重,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死去,没有子嗣。

那么,关于霍嬗的生母是谁这里没有交代,霍嬗是否为嫡长子也没有说,只是说袭了冠军侯的爵位,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一、霍去病的身世

霍去病是个私生子,她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府的一个普通婢女卫少儿;父亲霍仲孺是平阳县衙里面一个不知名的衙役。

母亲卫少儿与霍仲孺私通[1]生下霍去病,由于卫少儿身份低微,霍仲孺不愿意去认这个私生子,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健康地成长:

霍去病绝后之说

他有一个好舅舅——大将军卫青、好舅母——平阳公主;有两个好姨夫:大姨夫——丞相公孙贺[2]、还有一个小姨卫子夫,小姨夫自然就是汉武帝刘彻了。

正因为如此,他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过着这么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思进取,而是借助于这种良好的环境,不断地奋发向上,最后封狼居胥。

[1] 当时的女性很是开放,比如说汉武帝去上了一个厕所,就把卫子夫带走了,并且还怀了刘据;淮南王刘安的女儿刘玲更在长安城里到处勾三搭四;而汉武帝的长姑馆陶公主生活作风也不怎么检点;汉武帝的母亲在进宫之前已经生有一女;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改嫁卫青。

[2] 卫家长女魏君孺的丈夫

二、霍去病的感情生活

在上文有论述,霍去病由于少年英雄,又是美男子,所以好多人都追求,甚至投怀送抱,霍嬗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在电视剧《大汉天子》里面,霍去病跟道姑秋蝉结为夫妻,并生有一女;

霍去病绝后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卫长公主当利(一说叫阳石)跟霍去病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只是因为霍去病的一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两人未有成婚;

再就是下文提到的匈奴公主翠羽;电视剧《风中奇缘]》里面魏无忌的原型就是霍去病,他最后和狼女莘月归隐。

三、霍去病的儿子

霍去病由于战功卓著,从17岁到24岁去世,六次出击匈奴,并且都是远途奔袭。所以好多人说他每天都在军营里习武、训练,忙着打仗,没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结果就是他应该是没有儿子的。

(一)司马迁的误导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曾记载"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这就是说,霍去病在吃饱喝足后,把汉武帝赏赐的肉全部都丢弃了。与此同时,士卒们则有不少都饿着肚子。这让人感觉到霍去病不近人情、不体恤士兵,这是司马公对世人的又一误导。

霍去病绝后之说

对兵卒来说,最大的体恤是让他们建功立业拿到功名,其他的嘘寒问暖都是无济于事的,当然,曾经跟随霍去病的将领也确实相继封将拜侯;

如果对士兵们天天关心,却一场胜仗都打不了,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而李广就是这样的例证。 "李广难封"是多方面的原因,这里不作追究。]

还有一个,就是酒泉之说,倘若没有同甘共苦、激励士卒、沐浴皇恩、建功立业,也就不会现在的酒泉了,比起现在企业老板"画的大饼",霍去病不得不说是个不错的领导。

(二)霍嬗的母亲是谁

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说霍去病去世后,他的儿子霍嬗袭了冠军侯的爵位。至于霍嬗是谁所生,司马公没有交代。

这里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霍去病跟自己府里的一个侍女生下了霍嬗,只是由于霍去病少年英雄,刚毅帅气,这个侍女投怀送抱而生,也可以理解为一夜情,或者酒后乱性。

由于霍去病对这个侍女没有感情,所以也就不怎么待见这个私生子;

第二种跟上面的差不多,只是女主换成了长安城里的某一个仰慕霍去病的花季少女,又或者说有类似经历的花季少女很多,霍嬗的母亲只是其中之一,

也可能有很多个"霍嬗",只是某种特定情况下,霍嬗被霍去病认了,而其他的没有来得及或者时机不成熟,最终未被认亲;

第三种说法是匈奴单于的侄女翠羽公主:由于两军交战,翠羽公主为报父仇而被擒获,本想着以此接近霍去病,最后为父报仇。

霍去病绝后之说

不想霍去病然英俊潇洒,杀伐果断,翠羽公主渐生爱意,便生下霍嬗,后又因多种顾忌,只带回了霍嬗。显然汉武帝也是知道这回事的,因为从他对待金日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本人比较偏向于第三种。

也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虽然认了霍嬗这个私生子,毕竟就这么一个儿子,但是却不怎么管教,经常放养在舅舅卫青的家里,当然主要原因是霍去病常年征战在外,没有时间管教,也是不想管教。

(三)非嫡长而袭爵

前面提到,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道,霍嬗世袭了冠军侯的爵位。

但是问题就来了,在封建制度森严的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只有嫡长子可以世袭爵位,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汉武帝时的"推恩令"都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造成的。

霍去病绝后之说

以刘彻的太子之位来说,他的父亲汉景帝为了确认他的嫡长子地位,先是把汉武帝的母亲王氏封为皇后,这样刘彻才成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具有了合法性,后才被立为太子。

所以说,霍嬗如果是嫡长子,那么他的母亲肯定是霍去病明媒正娶的妻子,既然找不到他的母亲,也找不到霍去病的正室夫人,就说明霍嬗至少不是嫡长子,那么他就没有资格继承父亲冠军侯的爵位,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团。

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笔者猜测霍嬗的确不是霍去病的嫡长子,但确确实实是霍去病的儿子,由于汉武帝对于霍去病这个少年英雄的钟爱,以及他的英年早逝感觉到惋惜,于是便把对霍去病的钟爱之情转移到他唯一的儿子身上。

又因为霍去病没有嫡长子,汉武帝基于这样的感情,才冒天下之大不韪,以皇帝的权威[1]把霍去病冠军侯的这个爵位诏令袭给他唯一的,但不是嫡长子的霍嬗。

霍去病绝后之说

[1] 在当时,汉武帝已经通过各项措施实现了中央集权,所以是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当年的汉景帝面临各种压力,是不具备这个权威的,所以才会"借故"杀周亚夫,大费周折"立"刘彻。

(四)去病真能"去病"

在甘肃兰州的五泉山有一尊霍去病的雕像,每逢过节,特别是元旦、新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去摸霍去病的像,目的是去病去灾,但是,去病真能"去病"?

霍去病绝后之说

关于霍去病的名字由来,资料上记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汉武帝赐名说,有一天母亲卫少儿抱着未取名的去病去看望妹妹卫子夫,当时汉武帝生病,昏睡不起,众人皆小心翼翼,不敢出声,

这时候去病哇哇大哭起来,结果这一哭,把汉武帝给吵醒了,接着武帝的病居然就好了,于是武帝赐名"去病";

另外是一个算命先生说,据说霍去病自小体弱多病,遇一算命的,然后取"去病"之名,可消二十三载祸难。

关于"去病",笔者有两种看法,第一,霍去病虽然英勇神武,但是却真的不能去病,24岁青春年少就已离世,真的令人痛惜。

自己尚且不能去病,怎去他人之病呢?我辈若想健康长寿还是要多行善事少作恶;

第二,霍去病之所以早逝,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幼时去了武帝的病,致使后损较大,到后来自己病疾来临之时,已经没有可抗衡的因子;

霍去病绝后之说

第二,霍去病在短短的七年间就干成了好多名将一辈子都没有干成的事情,真的应了那句"慧极必伤"。可见做人呀,还是不能太过锋芒,以至于都折了子孙的寿命。

四、霍家就此绝后

霍嬗在武帝的帮助下,袭了冠军侯的爵位,但是却在跟着武帝泰山封禅回来后,也就是10岁的时候离奇暴毙了,中间具体什么原因,这里不多做解释。

而作为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1]就承担起了为霍去病续后的重任。有两种说法,

第一,霍光与一侍女[2]生下两个男孩霍山、霍云,视为霍去病的孙子[3];

第二种说法是霍光把自己的两个孙子霍山、霍云过继给霍去病,但毕竟不是嫡长子,所以冠军侯的爵位至此也就被取消了。

霍去病绝后之说

在汉宣帝继位后,霍光一门以谋反罪被诛,当然霍山、霍云也在其中,霍家就此绝后了。

[1] 就是不认他的父亲霍仲孺跟别的女人生的儿子。

[2] 一说是霍嬗的母亲

[3] 按辈分应该是儿子辈,因为中间有一个霍嬗

参考文献

[1] 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年,第2478页。

[2] 司马迁:史记[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6

[3] 陈鲁民:从霍去病之死说起[J] 2015.12.

[4] 司马心.霍去病真能"去病"[J].解放日报.2017

[5] 宋秀秀.《史记》霍去病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5

[6] 赖家度:霍去病[M].中华书局.1980

[7]梁启超:史记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

[8]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