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底“特”在哪?听听青岛第二批赴深圳实训队员咋说

人才是最大的红利

青岛市第二批赴深圳实训队员 范奇志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特区特在它的区域、政策上,那么今天的深圳,特就特在“人”上,特在“人才”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红利。

第二批实训队前不久经历了深圳市第3个“人才日”,这是深圳为人才特设的节日,表达着这座城市对人才的特别致敬。当天,朋友圈满屏的活动与祝福,让青岛体悟实训干部们沉思,这座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城市,如何彰显了它对人才的特有魅力?为何对人才有着越来越炽热的爱?这座城市中的人才,又对它到底爱在哪里?

持续创新人才政策领跑招才引智

深圳的机场、高铁站等城市窗口都设置了“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标语,而镌刻在深圳人才公园的“来了,都是深圳人”成了每位到深圳人的高频社交语言。这么直接、响亮的“爱”才口号,不能不让想到深圳的人才心里泛起涟漪,更让来到这里的人才,多了一份踏实、温暖的归属感。

正因为这份对人才特殊的爱,深圳2017年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人才工作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通过立法,将“11·1”确定为深圳“人才日”,首开全国城市人才节日先河;在深圳最好位置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人才公园——深圳人才公园,等等。因天下英才聚此,深圳城市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人才特区”,在5G技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居于世界前列。

从2010年深圳市实施“孔雀人才”计划,深圳就一直领跑全国人才政策创新、领跑招才引智的数量和质量。深圳市人才大使、光峰光电公司董事长李屹曾在相关创业访谈中提道,“可以说,当时如果没有‘孔雀计划’的人才政策,没有深圳这座城市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和强大的产业链配套环境,我很难想象我们能否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再到2011年的《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持续到2017年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2018年的《关于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意见》《关于实施“鹏城英才计划”的意见》,深圳不断继续推动着人才政策创新,根据发展形势的需要,实时优化、重构政策体系,持续提升城市人才发展活力。

把开放机会与保护创新作为人才成长的“土壤”

与深圳企业家、科研专家交流,他们谈的最多的是市场、是机会。“人才不仅需要的是政策,更需要的是开放的市场,需要能够活下去、壮大起来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是给予参与市场竞争选择的机会。”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会副会长孙昕说,像深圳北科瑞声这样的人工智能音频信息深度处理公司,在成立之初,利用深圳市向其开放安装市级相关部门会议音频系统的机会,让企业渡过生存危机的故事,最能说明开放市场机会的重要意义。

他深有感触地讲道:“人才在选择城市时,一方面关注城市的产业环境;另一方面,关注城市的产业空间,就是市场。深圳创造的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让初创项目、本土项目有更多机会去发展成长起来。”

打破限制人才活力释放的条条框框,开放机会,保护人才创新的成果,是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的有为之举。关键是着眼法规制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在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推动全社会厚植人才成长土壤。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兴,因天下英才而强,人才已成为鹏程的象征。在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发展环境中,深圳走出了一条人才引领,产业、科技和资本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青岛需深入研析深圳招才引智经验,向全球吹响“唯才唯青岛”的青岛招才“集结号”,加快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