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獲得者史貴祿:初心不改 只為鄉親過上好日子

他16歲離開家鄉外出創業,從打零工、辦食堂起步,而後涉足房地產、商貿物流領域,創立的榮民集團已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他心繫家鄉,不忘桑梓,自2000年起累計投入1.33億元,積極投身定邊縣海則梁鄉(現已併入白泥井鎮)及周邊白泥井鎮、周臺子鄉(現已併入白泥井鎮、鹽場堡鎮)的脫貧攻堅事業。

他的扶貧攻堅事蹟被省政府命名為“榮民模式”,成功助力當地群眾人均年收入從不足500元增加到5萬餘元。今年9月20日,他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他的名字,叫作史貴祿,在定邊可謂婦孺皆知。

海則梁、白泥井、周臺子3個鄉鎮均位於定邊縣北部的毛烏素風沙草灘區,過去自然環境非常惡劣。2000年,外出創業的史貴祿返回家鄉時,眼見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20年前幾乎沒有變化,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也是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為確保幫扶真出效、出實效,我們專門制定了四個‘五年規劃’:第一個五年要讓老百姓擺脫貧困,第二個五年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第三個五年要實現農村城鎮化,第四個五年要實現農村工業化。”史貴祿說。

第一個“五年規劃”(2000年至2005年)期間,史貴祿攜榮民控股集團主要圍繞海則梁地方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工作——在全鄉架設上百公里的高壓線路,實現戶戶通電,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難;投資3000多萬元,按照二級公路標準修建油路4條、水泥路2條(全長30多公里);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10餘萬畝高產水田,全鄉人均水田面積達到12畝;投資800多萬元建成榮民光彩小學、榮民光彩醫院,吸納全鄉500多名學生免費就學,12個行政村村民實現免費就醫(時至今日,榮民集團每年仍在向醫院、學校投入補貼200餘萬元),推動全鄉人均收入由不足500元增加到5000餘元。

基礎建設搞好後,史貴祿實施了他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主要通過產業項目扶持的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引進辣椒、馬鈴薯新品種,引進設施農業、現代農業新技術,規模式發展現代特色農業。2010年,海則梁鄉居民人均收入即突破3萬元大關,90%以上的農戶從住的土坯房搬進了磚瓦房或樓房,90%以上農民買了小轎車。

在第三個“五年規劃”階段,由於海則梁鄉併入白泥井鎮,史貴祿又著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幫助白泥井鎮作了整體規劃,並通過移民搬遷幫助上萬名村民民搬遷入住到小城鎮。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後,2016年起,史貴祿又在第四個“五年規劃”期間,計劃再捐款1.5億元,將產業項目扶持推廣到整個白泥井鎮範圍,並聚力農村工業化、養殖規模化、種植規模化,規劃了“五大工程”和“三個全覆蓋”,確保2020年在全鎮建成2平方公里的農村工業園(主要用於農產品深加工、肉食品深加工、農機具生產加工),將蔬菜種植基地擴大到50萬畝,建成日光大棚3萬個,500只以上羊子養殖大戶突破500戶,500畝以上家庭農場達到500戶,同時實現免費醫療全覆蓋、農業現代化全覆蓋和人均一個日光大棚全覆蓋。

“經過19年艱苦奮鬥,我們已基本實現了四個‘五年規劃’,5萬元以上的人均收入,30億元的蔬菜產業規模,均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期。”史貴祿說,實現“三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要走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村工業化的路子。而榮民集團創立的“農村三化”模式,可以再更大的範圍內加以推廣和發展。

記者李志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