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儒林印記

儒林,字典裡其中一個意思是泛指儒生、讀書人之意。對於海南第六大姓氏——林氏來說,儒林更是一個連接血脈記憶的宗族符號。

儒林宗族

在阿韜探尋過的所有古村落中,“儒林”無疑是出現頻率最多的古村名,幾乎遍佈了海口各個鄉鎮。大大小小的儒林村分別分佈在海口的龍泉鎮、雲龍鎮、永興鎮、演豐鎮等地,就連永興鎮都有兩個儒林村,分別在兩個村委會,一個在建群村委會,一個在羅經村委會。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怎麼樣,身在海口的你,是否聽說過“儒林村”?其實呢,認識而不清楚“儒林”真正含義的人也不在少數。看似很普遍,也很簡單的村名,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宗族記憶。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剛峰老師曾跟阿韜說過,雲龍鎮、永興鎮的儒林村均是海南林氏遷瓊始祖林裕公子孫族裔的落籍地,這幾個喚做“儒林”的村子都是發源自雲龍鎮儒林村。“儒林”二字因此成為了連接林裕公子孫後代血脈記憶的宗族符號,並不是隨便一個村落都能取之命名。

儒林之儒

上週末,阿韜跟著剛峰老師前往海口永興鎮建群村委會下轄的儒林村,探尋古村落文化脈絡,由此更加深刻地瞭解到“儒林”背後的文化內涵。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剛峰老師詮釋儒林村村名時,說道:儒,指的是儒學、儒家,泛指古時候的讀書人。以“儒”為開頭命名的古村落,多處於古時候海口羊山地區極度缺水的區域。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羊山地區是海南最缺水的地區之一,土地留不住水源,不宜農業耕作,村民們生活貧苦艱難。為了脫離貧困,走出羊山,古時候的人們只能選擇讀書。以“儒”和本族姓氏來命村名,意味著林氏族人對中原文化及先祖的尊敬,以及寄望村裡走出讀書人的美好願景。

儒林之林

林氏,作為一個由古代聖賢而來的宗親氏族,自古不僅把忠、孝作為傳統家風,而且還十分重視對宗族子弟的教育,使之從小即具備報效國家或承傳家業的良好素質。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儒林村村裡村外大大小小的廟宇,歷經數百年風霜,多次修繕,香火不絕,生動詮釋了這個延續千年宗族的優良傳統。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儒林村村口的廟宇群落,由梁仙廟、孔子廟和儒學廟組成。儒學廟,亦稱為班帥廟,坐南向北。廟門對聯有云“儒家傳聖道長興國運,學府育賢才丕振邦風”。聽聞古時此處曾建班帥祠,也曾用於學堂。村民們推崇儒學、重視教育的千年族風,以及崇尚班帥忠君愛國的人文思想,由此可見一斑。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儒學廟左側是一座八角亭和梁仙廟。據剛峰老師介紹廟宇前的八角亭,實際上是一座風水亭。在廟堂前蓋一座亭子,尤其是八角亭,象徵著八卦圖。古人相信可以引瑞氣、闢妖邪。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梁仙廟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目前的廟宇為2004年重建。廟前一塊古石碑,記載著鄉民們建廟的始末。相傳梁仙娘娘在世時,廣施恩澤,護境佑民,功德聞名遐邇。清朝光緒年間,雷虎嶺一帶鄉民感恩梁仙娘娘的德澤,於是建廟奉祀。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海南古建築基本沿襲至福建的建築風格與形制,在細微之處都能找到中原文化的印記。就如梁仙廟木質窗花,呈八邊形,暗喻八卦,寓意辟邪擋煞,百無禁忌。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剛峰老師走過孔廟時候說道,海南傳統古村落一般都建有“文”、“武”兩座廟宇,一文一武,遙相呼應,各有特色。其中“文廟”,即孔子廟,又稱作孔廟,是紀念孔子的祠廟建築,寓意推崇儒學,祈求文運,多為讀書人祀奉。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武廟”就是關帝廟,祭祀的是關羽,象徵著重視忠義、誠信,多為商賈之人祀奉。而且由於信奉關羽的人群眾多,非常廣泛,因此有武廟的地方,一般多為多姓村落。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如此完整的眾多廟宇是我探尋古村以來,發現為數不多,保留較為完整的廟宇群落奇觀。整個廟宇群落佈局有講究,廟堂有故事,文化有內涵,頗具海南古村落獨特的人文特色。

儒林榕木

儒林村,還是一個有人情味,相信萬物有靈的古村落。一棵高大碩健、挺拔不群的蒼天建木聳立在村口,名曰百年好合的“夫妻榕”。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這是一棵樹齡逾百年的高山榕,相傳儒林村建村初始,榕隨民擇地,歷經風雨滄桑,依然相偎相依。古榕樹與村民和諧共生的故事,長久以來在當地傳為佳話,為世人傳頌。

儒林門坊

瓊北地區古村門坊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承載著一個古村落的宗族記憶與文化脈絡。很幸運的是,在儒林村,我們發現了四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門坊。四座古村門坊,雖均用火山岩壘砌,卻形式各異,各有特色。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一座位於關聖廟附近的古村門,形狀較為高大,樣式也與羊山地區古村門頗為相似。古村門正面門匾額刻著“儒林裡”,背面沒有文字,卻有個小黑洞。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村民告知這是放置蠟燭、油燈的石洞,作用為夜裡返鄉村民照亮歸家的道路。試想下,遠方的遊子走在黑夜的歸途,忽然見到往家的方向一縷溫馨的燭光映入眼簾,有股說不出的感動淌入心間,暖暖的情意油然而生。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位於村口前方的古村門坊,兩側連著一片低矮的石頭圍牆,門匾額正面刻著“雙桂坊”,背面刻著“四淂門”。據剛峰老師介紹,“雙桂坊”的“雙桂”,指的是雙雙摺桂,指的是兩個人科舉登榜。結合當地村史得知,應該是清朝的時候村裡同時出了兩位貢生,村民們為旌表他倆的事蹟,特立此坊。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四淂門”的“淂”,古同“得”。“四淂”,應當寓指高尚的品德之意。“四”字寫法也較為奇特,並不是很像“四”。這應該是“四”的一種異體字寫法。之所以這樣寫,代表儒林村有文化,學識高。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其他兩處古村門坊,形式上有些類似,屬於門樓式村門。兩座古村門上方都有一個小閣樓,門內一側均有一個木梯直通到樓閣裡,登上樓閣後,前後的窗戶可以觀察四周環境。

儒林地廟

經過一處土地廟時,剛峰老師介紹道:在海南土地廟,也稱之為“福德祠”,供奉著土地神,是海南鄉村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古時,在開村立基、建房動土之時,村民們都會建祠修廟,祈求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不僅如此,不同姓氏建著各自宗族不同的土地廟,祭拜各自宗族的土地神仙。

儒林有感

短暫的一天時間很快地過去了,剛峰老師一路以來的生動講解,讓儒林村這座古老的火山村落頓時變得鮮活起來。我也不曾想到,一個普普通通的古村落,竟掩藏著如此之多文化印記,深感海南新地域多元文化的多姿多彩。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建群村委會的儒林村,這個傳統古村落,是瓊北羊山腹地文化瑰寶的一個生動縮影,細微之處皆蘊含著海南深厚的獨特人文內涵,亦是古人崇尚道法自然,尊奉和諧共生的傳統哲學觀念的典範,閃爍著海南古代先賢的無窮智慧。

海口大部分鄉鎮都有這個村名,認識也說不清真正內涵的人不在少數

正當我以為“儒林村”的故事到此結束時,剛峰老師悄然說到,若是接著往下探尋其他儒林村林氏宗族記憶的話,那可又是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呢!是啊,海南古村落就是那麼有趣,永遠有你探尋不完的無窮魅力。期待著跟剛峰老師再次探尋另一個儒林村,再話海南古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