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前七集太子和齊王一比一平

《鶴唳華亭》,前七集太子和齊王一比一平

電視劇《鶴唳華亭》。聊一聊前七集的劇情故事。

這七集裡面,劇情的不斷反轉果然吸引人,原本以為的結果分分鐘就變成了另外一種結果。

所以有時候就覺得,所有表象看起來已經定論的事情,其實壓根就不是那樣。

在這七集裡面,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討伐檄文,二是春考舞弊案。

這兩起事件的主要發起人,第一件是由齊王蕭定棠策劃,第二件是由太子策劃。

這是他們兄弟倆的兩場較量。不分輸贏。

討伐檄文的故事裡,檄文是齊王寫的,交給了尙服局的吳氏,吳氏準備在太子冠禮的時候讓太子出醜,結果吳氏卻將另外一個人張氏從城牆上推了下去。 真的檄文沒有出現在百官面前。

太子和張氏偽造的檄文,成了姜尚宮和太子爭奪的對象。到最後呈現在皇帝面前的卻是白紙一張。

太子想要自證清白已經無望了。到了第二天朝會上,太子承認了所有的罪責,中書令不依不饒,要廢掉太子的位子。

這個時候太子又把吳氏和檄文一起帶到了朝會上,齊王最後認了罪,中書令也沒話可說。

這劇情反轉的一波又一波,都沒法去猜結局。事實上最後皇帝看到的檄文還是一張白紙。

在討伐檄文這段故事裡,太子棋高一著,不僅粉碎了齊王的計劃,而且還在中書令和齊王面前立了威信。

反正最終的結果是齊王用來扳倒太子的討伐檄文,誰都沒看到,齊王計劃破產,太子揚威。

另外兩個參與事件的人,尙服局首領張氏被車裂,吳氏被太子囚禁。

春考舞弊案,完全是太子一手策劃。他這一手想要扳倒齊王和中書令的計劃,不僅沒有成功,反而讓嘉義伯和陸文普蒙冤,最後自己的恩師盧世瑜被迫辭官回鄉。其實在春考之前,盧世瑜也有想辭官的想法,連辭呈都寫好了,只是最後讓太子一手促成了,太子是不願意盧世瑜離開的。

考題是皇帝出,只有尚書盧世瑜和中書令李柏舟見過,太子串通守護鑰匙的趙叟偷題,許以重利給趙叟和許昌平。趙叟是故意引中書令去發現他偷題,然後他被李柏舟要挾,再將洩題罪責嫁禍給盧世瑜。

太子的計劃是這樣的,先偷題,寫幾份一模一樣的試題放在考生的考場裡,再將真的考題讓陸文昔送到齊王妃那裡,這樣一來,考題就和中書令和齊王脫不了干係。

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考場有一個屋漏的地方被中書令棄之不用,所以趙叟和許昌平在皇帝面前的證詞就出現了失誤,這一次失誤讓太子的計劃破產。

中書令絲毫不受影響,原本急著攆走齊王的太子,也決定不再催齊王離開,而他的這看似毫無破綻的計劃所帶來的罪責,最終都被盧世瑜自己扛了下來,盧世瑜下課。

這兩個故事裡,太子和齊王的兩場較量,一場太子贏了,一場又輸了,所以是平手。

只不過在最後,盧世瑜是以不再為官收場的,太子身邊少了一股力量卻對抗齊王。

在電視劇的簡介裡,有一個人叫陸文昔。陸文昔的第一次出場是給盧世瑜準備壽禮,第二次則是在她哥哥陸文普牽扯到科考舞弊案的時候出現。

陸文昔出現在考場門外,是她和太子蕭定權的第一次見面。

在關押陸文普和嘉義伯的囚室裡,蕭定權知道了陸文昔是未來的太子妃,也是在這裡,蕭定權和陸文昔第一次牽手,這是以保護欲出現的牽手。

盧世瑜走了,陸文昔來了。這個空補的挺好,就是職權差了點。

在這七集裡,劇情的不斷反轉著實令人看的眼花繚亂,一時間都難以區分誰到底是受害者,誰才誰贏家。

每個人身上都有秘密,前一秒是這樣子,後一秒又是那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一環套一環,想要去猜測一個故事的結局,不好猜。

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下結論,除了已經明確交代了結局的人,其他人的故事都要慢慢去看。反正挺繞,稍不留神就繞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