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惜“公”

《論語》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放在今天的為政者身上,就是要賦德以“公”,珍惜手中的公權力,做到秉公用權,真正對得起自己的公職,努力當好人民的公僕,以拳拳報國心建設好偉大祖國。



  公職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每一位幹部都是經過自己的艱苦奮鬥和組織的精心培養,才逐漸成長起來,獲得這份“旱澇保收”的公職。從最低的物質需求上看,這份薪水並不算高的公職,至少能夠提供生活的保障,吃飽穿暖不成問題,養家餬口也還可以。從最高的自我實現需求看,擁有公職,工作體面,還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價值,踏實肯幹終能成大器。公職的寶貴可能在失去的時候才顯得更加鮮明。當看到那些因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的領導幹部,面對“失去”公職時的懺悔與痛苦,一方面替他們感到惋惜,對自身也是警醒。只有牢牢守住底線,心存敬畏,珍惜公職,恪守政德,才不至於失去這份美好與體面。


  公僕意味著擔當,要當好人民的勤務員。黨員、幹部永遠是勞動人民中的普通一員,千萬不能在前行中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本分,背棄初心和使命。公僕雖為“僕”,但正是有了人民大眾的信任和支持,其意義才更加深沉厚重。有的同志,身居廟堂之高久了、手握公權力大了,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在吹吹捧捧中飄飄然起來,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僕,謀特權、搞特殊,顛倒了主僕關係,或者掛著“公僕”的名頭來成全自己的私心,逐漸脫離群眾、漠視群眾疾苦,最終滑向腐化墮落的深淵,難逃紀與法的懲處,愧對黨和人民的託付。作為公僕,我們要強化這個身份認同,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恪守為民之責、履行為民之職、多謀民生之利,擔起該擔當的責任。



  公民要愛國至誠,挺起中國人的脊樑。在“國破山河在”的“至暗時刻”,魯迅先生曾發出靈魂之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面對我們黨98年的頑強奮鬥、面對新中國70年來的輝煌成就,置身新時代的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有十足的底氣向世界宣告:我們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年的國慶盛典,讓我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這份凝聚70年光輝歲月的美好記憶,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之力,極大增強了中華兒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了“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展現了中國的制度自信和制度優勢。作為黨員幹部,在愛國這一點上,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敢於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勢力和行為作堅決鬥爭,愛我中華,建設好我們的國家。(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