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賬通“打折”上市,PE們還能更慘一點嗎?

雖然獨角獸們日子並不好過,但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步伐沒有絲毫放緩。12月3日金融壹賬通更新招股說明書,赴美上市的定價最終落在12-14美元/ADS(美國存托股)區間內,擬發售36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同時享有總計540萬股ADS的超額配售權,融資總額最多不超過5.796億美元。

有媒體給A輪投資的軟銀孫正義算了一筆賬:按照其每ADS等於3股普通股來計算,其此次定價相當於每普通股4-4.67美元,相對於A輪融資7.5美元的價格大打折扣,只有原來的53%-62%。

因為科技股泡沫被戳破,孫正義今年的日子特別難過,曾經因阿里巴巴而封神的他又因折戟wework而被拉下神壇。但孫正義並不是個例。業內人士調侃,如今吹噓IRR已經沒有意義,終歸只是紙上財富,敢算DPI才是真英雄。(備註:DPI是指投入資本分紅率(Distributed to Paid in Capital),即LP真實而非賬面的投資回報,比如項目退出時收益為1000萬,最初LP投資這家基金500萬,則DPI=1000/500=2。)

曾經打的熱火朝天的共享單車大戰,投資人真正拿到的實惠並不多。曾經有媒體披露,摩拜為A輪進入的愉悅資本帶來大約8倍回報,為B輪進入的熊貓資本帶來12倍左右的回報,剩下的機構都幾乎沒賺錢,甚至賠錢。而ofo的投資機構中,只有金沙江創投賺到了錢。曾經VC投資的企業如果能順利上市,大約有80%獲益,而如今市場的行情變成了只有20%。


當然,即使能IPO就能意味著投資人安全上岸了麼?未必。上市之後股價跌跌不休似乎已經成為赴美上市企業的通病。萬達體育自上市以來跌去六成、老虎證券股價跌去八成、網易有道上市首日就跌去26%……暫且不說股價下跌有多狠,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小的可憐,投資機構要想脫手,就只能“砸盤”,這也導致了股價進一步下跌。

“過去很多公司的價格都被私募市場抬高了,有些流血上市,有些甚至自摸上市(指熟人認購上市時的股票),但這種上市的意義不大,因為沒有投資機構認購,上市後股價都是拼命跌的。”一位投資機構人士表示。

但是如果不退出,投資人的回報更加遙遙無期。當然,大多數投資人也不是慈善機構,回購協議已經成為標配,這也意味著創始人如果不快馬加鞭奔向IPO,則要面對無法承受之重。

到底有多沉重呢?就連曾經被成為國民老公的王思聰也被列入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王思聰在熊貓互娛融資過程中,與鉅派投資旗下股權基金簽署了熊貓TV股權回購協議,協議約定王思聰負有連帶回購責任。熊貓TV失敗意味著對賭失敗。國民老公也就變成了“國民老賴”。

近日,在線教育滬江網的股東之一——上海互捷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約1.44億。該主體的最大股東即為創始人伏彩瑞,此外還有滬江聯合創始人于傑、前總編安家良、前CTO唐小浙和前總裁辦主任曹建。今年7月,伏彩瑞、唐小浙和于傑的股權就已被上海一中院凍結。

今年3月份滬江曾經爆出大面積裁員的消息,原因是對賭失敗。儘管曾經否認,但滬江的D輪投資者皖新傳媒確實在2015年3月發佈公告顯示,投資滬江1億元,如滬江未能按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上市發行(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戰略新興板),則需以回購價格對投資者持有的股份進行回購,回購價格為投資價款加上年息10%複利計算的利息之和。

更慘的還在後面。滬江在E輪融資中籤署了多項對賭協議,包括反攤銷條款、贖回權、優先清償權等。滬江如果未能在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投資者有權自2020年1月1日起30個工作日內要求創始人以現金方式收購投資者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份。

新年的鐘聲很快就要敲響,而這意味著伏彩瑞和他的創業夥伴們距離出局的時間也不短了。慘痛的案例告訴創始人,哪怕是流血上市,也要在所不惜,因為對賭失敗的結果更無法承受。

而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他們對於VC的興趣漸漸消失,而buyout基金方興未艾。易凱資本創始人兼CEO王冉近日就在微博表示,“最近感覺美國buyout基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做的那些事在中國開始有土壤了。”

首先,一批做到一定規模的一代創業者已經過了60歲,但不是每個二代都願意接班,所以客觀上就有了同友好PE牽手的可能。自己不完全退出,但可以讓PE控股。

其次,美元PE對有正向現金流、有利潤、估值相對合理、負債率偏低、還能收購控股權(或者對運營能夠產生實質影響的股權比例)的項目熱情空前高漲。有沒有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底盤夠不夠結實。

再加上,隨著行業增長普遍降速,資本回報下降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保險等資金方客觀上有通過參與相對安全的併購投資和行業整合尋求更高回報的需求。

與此同時,新一代VC可能會更深地介入被投公司的孵化、策略制定和市場整合。相對於老一代創業者,新一代創業者在企業出售這件事上會更開放更主動。

市場上新募集的人民幣併購基金玩兒的是一二級市場聯動的遊戲,因此會把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向A股市場的定增。自備退出渠道,會是中國特色併購投資的一道風景。

他認為,浪潮襲來,最好的故事不再是故事,而是數字;最好的估值方法不是市銷率更不是市夢率,而是市盈率;最好的接盤俠不是BAT也不是孫正義,而是各細分產業巨頭。

而至於能否誕生中國版黑石和KKR,王冉認為取決於兩件事:1)中國的商業銀行是否足夠商業;2)中國的證券市場是否足夠市場。

近日,長達半年的格力電器混改即將落下帷幕。12月2日晚間,格力電器發佈公告,格力集團與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珠海明駿”)正式簽署了《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關於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5%股份之股份轉讓協議》(以下簡稱“《股份轉讓協議》”)。


協議顯示,珠海明駿以近417億接手格力集團出讓的佔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5%的股權,珠海明駿背後的高瓴資本正式成為格力電器第一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在416.6億元投資成本中,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只拿出了218.5億元的自有資金,餘下225億元自籌資金向招商銀行珠海分行組成的銀團貸款。

或許,不僅僅是對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於商業銀行來說,buyout也是一片商業藍海。

新金融記者 盛長琳

關注新金融傳媒微信公眾號(xjrcm1),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