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鄭永傑

題記:張振華(1919—2009)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文革前曾任中共營口市委第一書記兼市長。1978年3月至1982年9月任阜新市委副書記,同年9月又任營口市委書記。1983年4月離休後任省顧問委員會委員、營口市委顧問。因為他在營口工作36年,又經常到企業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深受廣大幹部和群眾愛戴,都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老書記”。當年,我有幸成為他的兼職秘書(當時我任市委辦綜合處副處長),今天將跟隨老書記的經歷書寫於此,以資紀念。

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張振華


“工作要緊”

1984年5月的一天早晨,我剛走進辦公室,便接到市委秘書長沈淵的電話:讓我陪同張書記去阜新。

張書記辦公室裡坐著市級離休老領導於文、王陸平,市紡織局長修長珍,還有張書記的夫人,我們都叫她王阿姨。張書記見我進屋後,便用濃重的山東口音說:“人都到齊了,咱們岀發吧。”只見於老站起來說:“既然你的病還沒好透,還是改個時間再去吧。”看出張書記有點生氣地說:“我說了,工作要緊、工作要緊!小鄭咱們走。”於是大家都跟著張書記下樓、上車。

出了市區後,我從副駕駛位置上,扭頭用眼神問王阿姨。王阿姨瞅了瞅張書記說:“老張感冒好多天了,直到今天也沒有好利索。昨天晚上接到阜新一個電話,一大早就把這些人都給請過來了,沒辦法,我也跟來了。”修局長補充說:“到阜新後老書記你就好好休息,毛紡廠的事就由我們來辦。”張書記仍有些不高興地說:“到了阜新誰也不許說我有病!”

為了讓張書記休息,一路上誰也沒說話,到阜新已經是下午一點多鐘了。阜新市委書記馬波、市長林聲,見到他們的老書記、老朋友來了分外高興,在招待所門前熱情接待了我們。簡單吃完午飯後,馬書記請張書記到房間休息一下。張書記說:“一路上我們在車裡休息得很好,工作要緊、工作要緊。”

在張書記的堅持下,我們很快來到了毛紡廠。一進車間,張書記見到廠裡和車間領導,就像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滿臉放光,眉飛色舞,話也多了起來。

因為這個廠是他在擔任阜新市委副書記時,根據當地豐富的畜牧毛皮資源,利用營口的毛紡技術和部分設備,新建的企業,和他的孩子一樣。因此當他聽說有些問題需要他幫助解決時,就不顧一切地趕來了。他一邊看,一邊詢問和聽取操作工人反映的情況。當看完車間後,他決定再開個座談會。這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林市長說:“老書記夠累了,吃完晚飯再說吧。”張書記還是說了那句:“工作要緊、工作要緊。”在他的堅持下,召開了有幹部職工二十多人參加的座談會。共提出有關企業管理、技術培訓、質量控制、設備完好及產品銷售等五個方面18個問題。張書記最後說:“對這些問題涉及到我們營口方面的,請長珍同志考慮一下解決辦法,然後由小鄭幫助協調,爭取在短時間內儘快解決。”這時我看了一下手錶,已經是夜裡10點25分了。

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1984年,作者(後排左一)跟隨張振華同志(前排左二)前往阜新調研時留影。

“馬上就辦”

1984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老邊區委書記李洪彥的陪同下,張書記到老邊區珍珠岩廠調研。那天天氣又悶又熱,廠長孫壽平急忙派人買來冰棍和西瓜,為領導解暑降溫。張書記說:“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們還是先到車間看看吧。”

車間裡更熱。膨脹爐內的溫度是1000—1500攝氏度,操作崗位上至少也有40度,工人們汗流浹背。張書記看了後對孫廠長說:“車間應增加通風降溫設備,給工人應提供充足的降溫飲品,有降溫補助費吧?”孫廠長說:“我們正在研究,沒想到今年熱得這麼早。”張書記說:“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安全生產的問題,能改的要儘快改,能辦的要馬上辦。”他又對李洪彥書記說:“看來今年高溫和雨季到來的要早,我建議你們儘快在全區搞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特別是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確保生產安全和人身安全。”李洪彥書記說:“珍珠岩廠是區屬企業中經濟效益不錯的企業,完全有能力馬上就辦。我回去後,馬上對全區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一次大檢查,並把老書記的意見和對工人的關懷傳達下去。”

在走岀車間的路上,李洪彥書記對張書記說:“現在區裡缺主管工業的副區長,請老書記幫助解決一下。”張書記說:“由於受極左路線的影響,一些人不敢學技術、鑽業務,生怕被扣上‘白專’的帽子。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但人才又青黃不接後繼乏人。”他略微思考一會兒後對我說:“你認識潤滑油脂廠的洪風林吧?”當聽我說認識後,便拍拍我的肩膀說:“回去後你陪洪彥同志馬上就辦。你就說我請他到老邊區當副區長。”

我和洪風林在一個車間工作過。因為在文革中老洪被打成“現形反革命”,與被打成“走資派”的張書記關在一個“牛棚”,所以張書記非常瞭解他。

按照張書記的囑託,我陪李洪彥書記幾次去洪風林家,最後終於說通老洪,同意到老邊區任職。但在徵求上級主管部門領導意見時,竟說老洪的“帽子”還在“群眾”手中提溜著,一時還不宜放他去當領導幹部。

張書記聽後十分氣憤。他讓我再瞭解一下全地區的類似情況,然後他以個人名義,向市委寫了一份“進一步解放思想,肅清左傾路線餘毒,大膽使用人才”的報告。這份報告引起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指示組織和人事部門,根據三中全會精神,再次下發相關文件。正是由於這些文件的下發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當時有不少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和文革中有所謂“問題”、但又具有一定領導能力的人員,走上了領導崗位(洪風林後來“下海”創業,成立民營的“營口市特種油品廠”。所研發的汽車制動液榮獲國家星火科技金獎;被選為省九屆人大代表併成為主席團成員;現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終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1983年3月22日,張振華在營口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開創財貿工作新局面立“軍令狀”大會上講話。

“領導要親自動手”

到1984年底,營口縣(大石橋市)所屬各鄉鎮都辦起了鄉鎮企業,實現了“滿堂紅”,受到省政府表揚。這個成績的取得,張書記功不可沒。

在國務院1971年全國農業機械化會議上,提出發展“五小”工業;1978年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社隊企業要有一個大發展”(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1984年我市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之後,全國鄉鎮企業迅猛發展。特別是南方一些地區,鄉鎮企業產值竟達到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而在我市,由於主要領導忙於建設鮁魚圈開發區,爭取坐上國家沿海開放城市第二班車,所以確實沒有更多精力抓鄉鎮企業。這時市委書記王寶純對張書記說,鄉鎮企業這塊就請老書記多費心了。

張書記沒有辜負市委的重託和期望,他深入各鄉鎮宣傳中央文件精神,幫助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又在涉及人才、技術、資金、設備及銷路方面,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營口縣各鄉鎮都辦起了工業企業,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個實現“滿堂紅”。

1984年12月中旬,我和市鄉鎮企業局領導,陪同張書記到營口縣總結“滿堂紅”經驗,一住就是一個星期。開始縣委書記許華軒對張書記說:“縣委招待所條件不好,你們還是回市裡住,每天我們派車 接送。”張書記笑著說:“這裡條件再不好還能比‘牛棚’差嗎?再說在這住能夠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啊!”

那時候天冷,路況又不好。特別是東部山區,有時不僅要下車步行,還要推車翻山過嶺。我們就勸張書記,這麼難走就改天再去吧。張書記又笑著說:“再怎麼困難,再怎麼難走,還比戰爭年代困難嗎?現在的條件多好啊,起碼吃得飽穿得暖,還有車坐。”在張書記的鼓勵和以身作則地帶動下,白天到鄉鎮企業採訪和了解情況,晚上整理材料和聽取彙報。當一個星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問張書記:“這次您住招待所也沒有休息好,材料就由我來寫吧,您給捶捶路子,我儘量抓緊時間交卷。”只見張書記從材料袋裡掏出一個大本子,遞給我說:“我已經寫完了,你幫我看看有沒有錯別字和疏漏的地方。”

“啊?!”大家都很驚訝。我驚訝的是張書記是利用什麼時間寫的呢?別人驚訝是認為老書記有秘書不用,還自已動筆,這不是自找苦吃嗎!張書記看出了大家的疑問,便笑著說:“毛主席不是說過嘛,領導要親自動手,不用秘書代勞。我年齡大了,晚上睡不多少覺,就抓每天早上一兩個小時寫的。但我水平有限,還需要小鄭幫幫我的。”

張書記的這篇報告和他總結的典型——旗口鎮的“遼寧三特石化公司”,分別被遼寧日報和遼報內參刋發,摘要還被省委《遼寧信息》和市委《信息快報》選用。

我們的老書記 —— 紀念張振華同志誕辰一百週年

營口市委書記張振華和機關幹部一起植樹造林

(作者系營口市委辦退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