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郑永杰

题记:张振华(1919—2009)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文革前曾任中共营口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1978年3月至1982年9月任阜新市委副书记,同年9月又任营口市委书记。1983年4月离休后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营口市委顾问。因为他在营口工作36年,又经常到企业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爱戴,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书记”。当年,我有幸成为他的兼职秘书(当时我任市委办综合处副处长),今天将跟随老书记的经历书写于此,以资纪念。

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张振华


“工作要紧”

1984年5月的一天早晨,我刚走进办公室,便接到市委秘书长沈渊的电话:让我陪同张书记去阜新。

张书记办公室里坐着市级离休老领导于文、王陆平,市纺织局长修长珍,还有张书记的夫人,我们都叫她王阿姨。张书记见我进屋后,便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人都到齐了,咱们岀发吧。”只见于老站起来说:“既然你的病还没好透,还是改个时间再去吧。”看出张书记有点生气地说:“我说了,工作要紧、工作要紧!小郑咱们走。”于是大家都跟着张书记下楼、上车。

出了市区后,我从副驾驶位置上,扭头用眼神问王阿姨。王阿姨瞅了瞅张书记说:“老张感冒好多天了,直到今天也没有好利索。昨天晚上接到阜新一个电话,一大早就把这些人都给请过来了,没办法,我也跟来了。”修局长补充说:“到阜新后老书记你就好好休息,毛纺厂的事就由我们来办。”张书记仍有些不高兴地说:“到了阜新谁也不许说我有病!”

为了让张书记休息,一路上谁也没说话,到阜新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阜新市委书记马波、市长林声,见到他们的老书记、老朋友来了分外高兴,在招待所门前热情接待了我们。简单吃完午饭后,马书记请张书记到房间休息一下。张书记说:“一路上我们在车里休息得很好,工作要紧、工作要紧。”

在张书记的坚持下,我们很快来到了毛纺厂。一进车间,张书记见到厂里和车间领导,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满脸放光,眉飞色舞,话也多了起来。

因为这个厂是他在担任阜新市委副书记时,根据当地丰富的畜牧毛皮资源,利用营口的毛纺技术和部分设备,新建的企业,和他的孩子一样。因此当他听说有些问题需要他帮助解决时,就不顾一切地赶来了。他一边看,一边询问和听取操作工人反映的情况。当看完车间后,他决定再开个座谈会。这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林市长说:“老书记够累了,吃完晚饭再说吧。”张书记还是说了那句:“工作要紧、工作要紧。”在他的坚持下,召开了有干部职工二十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共提出有关企业管理、技术培训、质量控制、设备完好及产品销售等五个方面18个问题。张书记最后说:“对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营口方面的,请长珍同志考虑一下解决办法,然后由小郑帮助协调,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快解决。”这时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夜里10点25分了。

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1984年,作者(后排左一)跟随张振华同志(前排左二)前往阜新调研时留影。

“马上就办”

1984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老边区委书记李洪彦的陪同下,张书记到老边区珍珠岩厂调研。那天天气又闷又热,厂长孙寿平急忙派人买来冰棍和西瓜,为领导解暑降温。张书记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还是先到车间看看吧。”

车间里更热。膨胀炉内的温度是1000—1500摄氏度,操作岗位上至少也有40度,工人们汗流浃背。张书记看了后对孙厂长说:“车间应增加通风降温设备,给工人应提供充足的降温饮品,有降温补助费吧?”孙厂长说:“我们正在研究,没想到今年热得这么早。”张书记说:“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生产的问题,能改的要尽快改,能办的要马上办。”他又对李洪彦书记说:“看来今年高温和雨季到来的要早,我建议你们尽快在全区搞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是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李洪彦书记说:“珍珠岩厂是区属企业中经济效益不错的企业,完全有能力马上就办。我回去后,马上对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大检查,并把老书记的意见和对工人的关怀传达下去。”

在走岀车间的路上,李洪彦书记对张书记说:“现在区里缺主管工业的副区长,请老书记帮助解决一下。”张书记说:“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一些人不敢学技术、钻业务,生怕被扣上‘白专’的帽子。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但人才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他略微思考一会儿后对我说:“你认识润滑油脂厂的洪风林吧?”当听我说认识后,便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去后你陪洪彦同志马上就办。你就说我请他到老边区当副区长。”

我和洪风林在一个车间工作过。因为在文革中老洪被打成“现形反革命”,与被打成“走资派”的张书记关在一个“牛棚”,所以张书记非常了解他。

按照张书记的嘱托,我陪李洪彦书记几次去洪风林家,最后终于说通老洪,同意到老边区任职。但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意见时,竟说老洪的“帽子”还在“群众”手中提溜着,一时还不宜放他去当领导干部。

张书记听后十分气愤。他让我再了解一下全地区的类似情况,然后他以个人名义,向市委写了一份“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左倾路线余毒,大胆使用人才”的报告。这份报告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指示组织和人事部门,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再次下发相关文件。正是由于这些文件的下发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当时有不少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和文革中有所谓“问题”、但又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洪风林后来“下海”创业,成立民营的“营口市特种油品厂”。所研发的汽车制动液荣获国家星火科技金奖;被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并成为主席团成员;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1983年3月22日,张振华在营口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开创财贸工作新局面立“军令状”大会上讲话。

“领导要亲自动手”

到1984年底,营口县(大石桥市)所属各乡镇都办起了乡镇企业,实现了“满堂红”,受到省政府表扬。这个成绩的取得,张书记功不可没。

在国务院197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上,提出发展“五小”工业;1978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1984年我市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之后,全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乡镇企业产值竟达到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而在我市,由于主要领导忙于建设鲅鱼圈开发区,争取坐上国家沿海开放城市第二班车,所以确实没有更多精力抓乡镇企业。这时市委书记王宝纯对张书记说,乡镇企业这块就请老书记多费心了。

张书记没有辜负市委的重托和期望,他深入各乡镇宣传中央文件精神,帮助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又在涉及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及销路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营口县各乡镇都办起了工业企业,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实现“满堂红”。

1984年12月中旬,我和市乡镇企业局领导,陪同张书记到营口县总结“满堂红”经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开始县委书记许华轩对张书记说:“县委招待所条件不好,你们还是回市里住,每天我们派车 接送。”张书记笑着说:“这里条件再不好还能比‘牛棚’差吗?再说在这住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啊!”

那时候天冷,路况又不好。特别是东部山区,有时不仅要下车步行,还要推车翻山过岭。我们就劝张书记,这么难走就改天再去吧。张书记又笑着说:“再怎么困难,再怎么难走,还比战争年代困难吗?现在的条件多好啊,起码吃得饱穿得暖,还有车坐。”在张书记的鼓励和以身作则地带动下,白天到乡镇企业采访和了解情况,晚上整理材料和听取汇报。当一个星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张书记:“这次您住招待所也没有休息好,材料就由我来写吧,您给捶捶路子,我尽量抓紧时间交卷。”只见张书记从材料袋里掏出一个大本子,递给我说:“我已经写完了,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和疏漏的地方。”

“啊?!”大家都很惊讶。我惊讶的是张书记是利用什么时间写的呢?别人惊讶是认为老书记有秘书不用,还自已动笔,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张书记看出了大家的疑问,便笑着说:“毛主席不是说过嘛,领导要亲自动手,不用秘书代劳。我年龄大了,晚上睡不多少觉,就抓每天早上一两个小时写的。但我水平有限,还需要小郑帮帮我的。”

张书记的这篇报告和他总结的典型——旗口镇的“辽宁三特石化公司”,分别被辽宁日报和辽报内参刋发,摘要还被省委《辽宁信息》和市委《信息快报》选用。

我们的老书记 —— 纪念张振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营口市委书记张振华和机关干部一起植树造林

(作者系营口市委办退休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