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鄭小谷 (1801~1872)

  鄭小谷(1801-1872年),也叫鄭獻甫,自號“識字耕田夫”,廣西象州縣寺村鎮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經學家、詩人、學者,廣西曆史上最有影響的壯族歷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兩粵宗師”之稱。鄭小谷先生出身書香世家,其遠祖為東漢經學家鄭玄。

韋天強 (1909~1948)

  韋天強(1909—1948),原名世剛,字近仁,曾用名文耿、永仁,1909年10月18日出生在廣西武宣縣東鄉上平嶺村一個農民家庭。

譚公柄 (1520~?)

  譚公柄(約1520年~?),壯族,遷江北三(今七洞鄉社頭村公所轄區)人。生性倔強好勝,從小練就一身武藝,尤善騎馬。好作弓箭。所造箭頭敷毒,中箭即斃。譚公柄幼年時,深受古田壯人義軍反抗官府英勇事蹟影響。壯年時被群眾推舉為酋長,毅然組織北三一帶壯人,建立數千人起義。

李寧

來賓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李寧,壯族,男,生於1963年3月10日,奧運冠軍,原中國著名體操隊運動員,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南泗鄉人,祖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曾祖父輩遷至廣西謀生,中國著名男子體操運動員。李寧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士學位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

張華 (1911~1990)

  張華,廣西來賓縣人,1911年出生。

藍海朝 (1519~1579)

  藍海朝(1519~1579),壯族,明代廣西忻城縣遂意鄉敢妹村人。19歲就擔任了農民的領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率領眾兄弟及全家老小遷居到今上林。

莫鎮威 (1547~1610)

  莫鎮威(1547~1610),字忠惠,號雙江。世襲忻城縣土司第六任土官。生於嘉靖二十六年九月十四日,卒於萬曆三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明朝萬曆四年(1576),廣東省羅旁(今羅定縣)農民起義,聲勢浩大,鎮威奉令率土兵往剿,俘獲義軍首領龍旺等人,立了軍功。

謝洪

  謝洪、謝澤,宋代象州人,宣和三年(1121年)兄弟同榜進士,博學能文,時人譽為廣西“二賢”。宋宣和三至七年(1121~1125年)間,謝洪先任南海尉,後升任賀州(今賀縣)知州;謝澤先任昭州(今平樂縣)知州,後任南平州(今福建省南平市)知州。家住象州城南門外。

曾水源 (1830~1855)

  曾水源(1830~1855) 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武宣縣人。幼年讀過私塾,知曉經史,當過“童蒙師”。

韋純束 (1922~2016)

  韋純束,曾用名鄭國,壯族,1922年3月8日生於寺村鄉交趾村。曾就讀於象縣國民中學。

陳亞貴 (1826~1850)

  陳亞貴(1826—1850)陳亞貴,又名陳阿貴,壯族,東鄉鄉下平嶺村人。14歲到江西省吉安縣少林寺學拳術,21歲回鄉。逢年過節他率隊舞獅,膂力過人。

鄭獻甫 (1801~1872)

   鄭獻甫 (1801~1872) 字小谷, 號識字耕田夫,又號自石,廣西象州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貢,十五年進士。官刑部主事,賞五品卿銜,後以教授著書為生。道光二十七年,在桂林任榕湖書院、秀峰書院主講。

韋敬禮 (1906~1988)

  韋敬禮(1906~1988)韋敬禮, 曾用名韋亮東、王一凡,壯族,通挽鄉伏柳村人。1926年6月,被邀請為本村僱農會秘書。同年11月,伏柳村成立農民協會,他被選為村農協會委員,負責秘書工作。1933年至1935年在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學習。

劉鐵民 (1891~1947)

   劉鐵民(1891—1947),原名劉德明。1891年出生於廣西武宣縣河馬鄉李樹崗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按說“添丁傳宗”本是件大喜事,但劉鐵民的出世並沒有給這個農家帶來多少歡樂,因為他父親是“爛仔”出身,常四處遊蕩,不理家事,家庭貧窮如洗。劉家有四兄妹。

莫承宣 (1911~1966)

   莫承宣 (1911~1966) ,1911年生於思練區卜佑鄉卜佑村。童年跟隨父親在私塾讀書。1926年春,考入廣西省立柳州中學,同年秋因參加抵制學校強令穿戴制服制帽的-被勒令退學。次年考入廣西省立慶遠中學。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先後擔任班長、學生會主席。

潘業俊 (1903~1931)

  潘業俊(1903—1931)潘業俊,曾用名潘異凡,東鄉鄉石崖村人。1921年高小畢業後考入桂平潯郡中學,因父親病逝,家庭經濟困難,中途輟學。他在家邊勞動邊自學,常常一人閉門讀書、練字、吟詩、練武藝、鑽研農學、醫藥等。他學到的知識,樂為農友們分憂解難。

譚體元 (1836~1866)

  譚體元(1836-1866)。廣西、象州(位武宣縣北)人。

楊德華 (1903~1982)

  楊德華(1903~1982.1),原名楊必升(或必聲)。蒙村鄉那湴村人。

權鳳

  權鳳,字韶儀,號桐岡。北宋時生於來賓縣良江鄉。宋熙寧九年(1076) 權風參加科舉考試及第,成為縣史上取得進士科名的第一人。初授任梧州知事,後晉升為江西副史。今縣屬寺山鄉寺山街旁金峰山北麓有一巖洞,世傳是權鳳幼時讀書處。他取得進士功名後此洞被鄉人取名“探花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