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雲煙之鄉的美譽,蘊涵著玉溪農民無比的艱辛勞動!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農民們積極地栽種菸草,漚心瀝血地精耕細作。那麼,他們收穫了什麼?

生產隊長說:“社員一年的分紅,錢款來得最多的是賣菸葉的錢。種菸草,比種稻谷,麥子,油菜籽合算……”

八十年代初,農村分產到戶,玉溪捲菸廠名揚四方。農民們在菸草種植優惠措施的吸引下,種植菸草的積極性更高。有的人家,把全部田地用來栽種菸草。都說種菸草的經濟效益好,比種糧有利。

站在玉溪的田野上,是一片一片的茂盛菸葉!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鄉村烤煙房前,我的思緒萬千


在我的家鄉一一號稱雲煙之鄉的玉溪。此時此刻,我眼前鄉村的這座烤房一一生產隊時代的烤煙棚,像舊文物似地孤立原地,顯得滄桑,顯得古樸,顯得荒蕪破損。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鄉村裡昔日的土牆灰瓦,陳年巷道,早不見了蹤影。就是曾經堆滿金燦燦稻穀的村中曬場,也建築起一幢幢鄉村別墅式的農宅,清水汪汪的村中央一口水井,早消失了身影。

可以說,現在,我的鄉村,再找不到幾許昔日生產隊的舊貌。唯有眼下這烤煙棚,還是原生產隊時代的產物,滄桑屹立。

我想,村民們之所以要保留它,不願拆掉它。可能,是割捨不了,烤煙房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曾經那十足的煙氣,煙味,以及村民們為菸葉奔勞的盛境吧!

正當老朽的我,專注地疑視著這熟悉的烤煙房,上上下下地打量。驀然間,我的腦海裡,滾動起地處鄉村曬場旁這烤煙房周圍的一幕幕鄉村動人場景,一幅幅活生生的農忙景象。

我的眼前,又浮現起生產隊時,烤煙房裡的熊熊烈火,股股濃煙,以及村裡的男女老少,挑菸葉的挑菸葉,編菸葉的編菸葉……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不能忘,兒時的我,在這烤煙房的火洞裡。或是剷出碳火,燒蠶豆,燒紅薯,燒洋芋,烤麻雀……

生產隊的烤煙房,烙印著村民們為生產菸葉付出的艱辛勞動。生產隊的烤煙房,呈著村民們一張張期待改善生活的面容。

菸民們一一吸菸的菸民們,你們知道菸葉是怎麼得來?你們抽的香菸,其實,是農民流下許多汗水,付出許多艱辛的勞動所得!


栽種煙苗真不容易!


菸草種植,在我們玉溪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大概玉溪這個地方,氣候溫暖,水土豐沛,特別適宜菸草生長。所以,在玉溪鄉村,很早便有菸草種植。

在我的印象中,生產隊總是把最肥沃的田地,用來種菸草。尤其是八十年代初,玉溪捲菸廠生產的紅塔山牌香菸芳名遠揚,捲菸旺銷時,生產隊種植的菸草,面積更大了。就是山地梯田,也種上菸草。分田到戶後,廣大農民,把種植菸草,作為增收致富的主要通道。

我很小的時侯,六七十年代,就見慣了菸草的種植。種菸草,環節多,週期長,工作量大,勞動強度也大。既要細心管理,又要持續地施肥與澆灌。從幼小的苗到枝闊葉壯,從採菸葉到進烤棚烘烤,從揀色分級到交售給菸草公司專設的煙站,農民們要做許許多多的工作,要付出許許多多艱辛的勞動。

寒冬剛過,生產隊長便安排人手,剷草皮煉燒土用來育煙苗。然後把最好的田,選擇幾畝做為苗床。

苗床很快被最有技術與經驗的老農整理的一塊一塊,一壟一壟。撒下種子,用松樹上採下的松毛,草蓆覆蓋後,開始有節有制的澆水。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此時,一棵棵煙苗,密密麻麻地冒出綠茵茵的小耳朵,抖擻著不斷生長。

培育健壯無病煙苗,是菸草栽培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俗話說:“苗好五成收”。培育出數量充足、健壯無病、整齊一致的苗子,是獲得菸葉優質高產的基礎。

所以,在煙苗床上,總是村裡的一些老人,憑他們豐富的經驗,一天不落地在健苗,在管理。

我印象中,藍天燦陽下,十幾個老年男人,長時間地蹲在煙苗地裡:除草,去弱苗,施肥,澆水……

不用多久,煙苗長得肥壯。於是,生產隊的農民們,把一片一片的田地,用鋤頭一鋤一鋤地整理的一壟一壟,規範整齊。人們一身灰塵,滿臉滴汗。

煙苗移栽,勞動繁忙。


移栽煙苗,全村的男女老少全出工。有的拔苗,有的挑苗,有的挖坑,有的從遠處擔水來澆。邊栽苗邊施肥邊澆水,工作細心認真。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種下煙苗,慢長的管理開始。這才是菸草成長是否優良的關鍵時期。

初夏,炎炎烈日,萬物瘋長。菸草沙沙地瘋長。枝稈粗了,壯了。葉片綠了,闊了。此時,農民們給菸草加力的工作更多了。

給菸草根系鬆土,給菸草根部加土。除草,增肥。尤其是澆水,三天二頭地澆水,不斷地澆水。當然,施肥澆水,頗講分寸。不然施肥過了,枝葉長得過茂過綠,那菸葉的質量反不好。菸葉要翻黃,揚金無斑才好。

給菸草澆水,用大糞桶擔著水,走很長的彎彎田埂小路。遇到乾旱的年份,擔水擔得肩上起血泡。記得我十一二歲時,擔水到山崗梯田澆煙苗,一走幾里路,一天幾十轉,人累得腰痠腿疼……


勞動出成效。仲夏時節,一片片,一棵棵菸草,長勢喜人:一米多高的煙枝上,一片一片,一層一層的金色菸葉,在驕陽下,呈著茁壯美麗。

沒有意外,沒有天災冰雹,沒有蟲害,菸葉豐收了。

迎著朝霞,男男女女的農民們,擔著竹編的大籮筐,到煙田裡去採菸葉。

採摘菸葉,很是講究。


一棵煙上,採幾片菸葉?採什麼樣的菸葉?這要經驗與水平。採得好,採得合適,才能烘烤出優質菸葉。採菸葉的工作,也不輕鬆。不說煙田裡高底不平,就是菸葉煙枝,又粘人又癢人。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把菸葉擔回家或生產隊場地上,繁瑣的活計很多。首先,用特製的鋼針,把肥厚的葉骨劃一下。然後,用麻線與細竹槓,把菸葉一片一片編成串。人們總是一群一夥地做這樣的工作,既要小心翼翼不損壞葉片,又要趕時間不讓摘下的菸葉讓太陽照曬過久,還要趕著把編好的菸葉,一槓一槓地送進烤煙棚裡。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烤煙棚裡烘烤煙葉,是出優質菸葉最重要的一環。


當進入菸葉的烘烤階段,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生產隊長組織好人手,一面從煤廠購來大量的煤碳;一面讓村裡的許多強勞力,到山林裡按劃定的片區,砍伐大量的木柴,然後扛的扛,挑的挑,運來村裡。

烤棚旁的場地上,煤堆積如山,木柴堆積如山。每一季烘烤煙葉,都要消耗不少噸煤,不少噸木柴……

烘烤工作,很有講究。烤棚的建設構造不用說,就是裝菸葉的排布,位置與疏密,都是有技術經驗的村民做。

火候更要細心把握。一般一爐煙分低火烤,中火烤,大火烤。掌火的師傅白天黑夜地輪把守……

三天四天,一爐黃燦燦,脆生生,香噴噴的菸葉烤成功。於是,開始出爐。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菸葉出爐,鄉村婦女的工作一下增多。婦女們或在公房,或在家裡,把一片一片的菸葉抹平。然後分色分級,進行捆綁。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堆成山的,整理抱包後的菸葉。或一擔一擔地挑去交給收煙站,或用馬車一車一車地拉到煙站。然後,然後這些菸葉進了菸廠,再經復烤,切絲……

最終,成為一包一包,一條一條精美的,各種品牌的香菸。一提香菸,我這三十年的老菸民,又是一番感慨。

生產隊時代,雲煙之鄉的農民如此精作地種植菸草


香菸,我不知該讚美它,還是痛罵它?香菸,我不知叫它魔物,還是神藥?香菸,它給人們帶來什麼?給社會帶來什麼……

因為做煙生意,我自然而然地吸上煙。從三十歲時吸菸,至今快三十年了。煙對於我,無法割捨。每天二包煙三包煙,身體雖沒吸跨,但肺肯定漆黑。尤其,隨便算下小帳,一天三十的煙錢,一年在煙上的花費一萬多。三十年,我吸掉三十萬!

嗟乎:不要吸菸,不要吸菸!不要吸菸!!

可是,吸菸如我者,多如牛毛。吸菸勝過我者,也不少。有的煙,一包幾十上百。有的人,一天幾包煙。我們吸掉多少財富啊!

我不知道,種菸草是否讓農民致富?我不知道,捲菸給人類帶來多少益處?誰能告訴我?誰來告訴我?

我知道,現在我的鄉村,再不種植菸草了。因為田地已經不多了。好似現在,僅有的田地,種上了蔬菜。


看看家鄉的新農村:別墅式的住房,房前房後的豪車,村民的現代富裕風貌……

我感慨,農民致富的路,千道萬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