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楊泗磯村400餘戶村民——

期盼已久的還建房拿到鑰匙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翟霄 朱睿

“楊泗磯,兩頭低,摸不到魚匍筲箕。”

這句順口溜,說的是楊泗磯村村民從前的生活狀態。

楊泗磯村隸屬於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從青菱街辦事處向西南方向驅車近9公里,穿過武金堤就到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這也是村裡僅存的一棟建築。

作為青菱街面積最小、最偏遠的鄉村,楊泗磯村的400多戶村民,祖祖輩輩都在長江邊以捕魚為生。2012年,武漢實施工業發展倍增計劃,青菱街的土地被統徵儲備,楊泗磯村2014年開啟徵地拆遷,村民們陸續搬離故土。

75歲的蔡明進是老黨員,從前一家五口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平房裡。2014年年底,他響應政府號召拆遷,一家人搬到南湖紅旗村,租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他沒想到,這一租就是4年多。

村民為何遲遲無法獲得還建房?問題出在村“兩委”。據瞭解,上一任的黨支部書記和一名委員,已因違紀違法被查處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57歲的楊清梅,是村裡的村民代表,曾經為住房問題上訪。12月3日下午,再次面對青菱街黨建辦主任龍祥義,楊清梅露出了笑容。

和其他400多戶村民一樣,蔡明進和楊清梅如今都拿到了菱湖雅居小區還建房的鑰匙。

這得益於軟弱渙散問題整治。

8月9日上午9時許,楊泗磯村二樓會議室難得熱鬧起來,50多名黨員和村民代表匯聚一堂。

“你認為哪些人適合進村‘兩委’班子,馬上寫下來。”龍祥義和街道幾位幹部的開場白,讓許多人感覺很意外。

“之前只是說要我們集中開會,並沒有說這個事,我們都有點措手不及。”蔡明進說。

龍祥義說,當時正在進行村黨組織重組,這樣的摸底調研進行了3次。

今年8月開始,針對楊泗磯村軟弱渙散問題,洪山區建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雙掛點”、區委組織部結對、街道黨工委書記直接包保、“第一書記”全程參與的“四個一”聯繫機制,成立區級整頓工作專班。通過“兩推一選”,對原來的村“兩委”班子進行“大換血”,5名平均年齡40歲出頭的新面孔加入。其中,36歲的彭龍當選為武漢楊泗磯經貿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村子靠江,距離四環線也很近,地理優勢比較適合發展物流產業,未來我想在這方面動動腦筋。”彭龍說。

通過調配還建房指標,按照“保證剛需”原則,400多戶居民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菱湖雅居小區看到,許多房屋裝修都進入尾聲,小區裡有幼兒園、居家養老場所、籃球場、羽毛球場。

“住進新家,感覺就是不一樣。”站在自家陽臺上,遠眺沌口長江大橋,楊清梅很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