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男籃運動員吉喆去世,奪命肺癌引關注

12月5日,北京男籃奪冠功臣吉喆,在與肺癌頑強抗爭了一年多之後,醫治無效不幸去世,年僅33歲。大前鋒吉喆就這樣被“頭號癌症殺手”——肺癌帶走。為何肺癌會襲擊年輕人,又該如何防治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多科專家建議,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肺癌總體治療效果的唯一途徑,通過規範化治療和多學科聯合診治可大大提高晚期肺癌的生存期。

33歲男籃運動員吉喆去世,奪命肺癌引關注

吉喆生前照片 網絡供圖

年輕化:年僅22歲就被肺癌盯上

據介紹,從1985年以來,肺癌已成為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多於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死亡人數的總和。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僅死於肺癌的人數將接近100萬人。據我國的數據顯示,肺癌在男性癌症死因中已居首位,在女性中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在城鎮癌症死亡病例中,每3至4人中即有1人是肺癌。多在40歲以上發病,發病年齡高峰在50—65歲之間。

中大醫院呼吸內科接診的最年輕的肺癌患者,只有22歲。當時患者因為氣喘、胸悶來醫院檢查,沒想到卻患上了肺癌。從近幾年的接診情況看,肺癌年輕化的趨勢確實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十幾年前,在病房裡的肺癌患者基本上都是60、70歲的老大爺,而近幾年中青年的肺癌患者明顯增多。有數據統計顯示,肺癌患者的年齡也不斷年輕化,北京市肺癌發病年齡每五年降低1歲。

誘因:“氣”裡燻出來的

中大醫院腫瘤科主任王彩蓮教授介紹,肺癌發病病因主要有吸菸、環境汙染、職業接觸、肺部慢性病以及遺傳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菸是肺癌發病的首位高危因素,80%以上的肺癌被認為是由於吸菸而引起。其次是環境中的汙染,如大氣汙染、粉塵汙染、室內裝修和烹調油煙造成的居住環境的空氣汙染等,也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

此外,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慢性肺病,也是高危人群,尤其需要關注和定期篩查。還有一部分是職業病患者,比如煤礦工人、接觸如石棉等化學制劑的工人,都是塵肺病和肺癌的高危人群。肺癌也是一種被“氣”出來的病。經常生氣,心情不好的人發生癌症的幾率更大。

專家特別指出,肺癌年輕化的原因,與人類現在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環境汙染、汽車尾氣的排放,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因素都加劇了肺癌年輕化的趨勢。

症狀:咳嗽、咳血、胸痛或胸悶應高度警惕

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主任醫師介紹,早期肺癌患者首選外科手術治療,可以進行微創手術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於不願做手術的或者不耐受手術的患者才去選擇放療或者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治療方法。

肺癌的一大特點就是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數病人發現時,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肺癌的臨床上常見的主要症狀,包括咳嗽、咯血、胸痛、阻塞性肺炎、體重下降等,但事實上,等病人出現上述症狀,基本已經到了中晚期。早期微創手術治療能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能達到70%以上,原發癌的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

中大醫院的多學科肺癌診療中心,包括胸心外科、病理科、呼吸科、醫學影像科及介入與血管外科等科室定期聯合召開疑難病例討論,不僅提高醫生診斷水平,也大大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篩查

現在全世界各地已經公認,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去進行篩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肺癌”,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進行這類篩查,一定要鎖定肺癌的高發地區,針對肺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常見高危人群有:肺癌高發地區、年齡在50到79歲、長期吸菸、腫瘤家族史、既往有肺部疾病史、職業與環境致癌因素等。

專家指出,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是目前較理想的肺癌篩查方式,它可以發現肺部2至3毫米及以上的小病灶,放射性劑量低,對人體更安全,可以更好地實現肺癌排查的目的。因此對於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有肺癌家族病史,長期抽菸等),應進行每年一次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

(崔玉豔 劉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