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A遠比其他市場貴的多,貓膩在銀行板塊上

但事實上,我大A遠比其他市場貴的多。。。貓膩在銀行板塊上

大A銀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都保持市值低於淨值,同時超低PE,看似便宜。但你很難說銀行的估值是有優勢的。

最簡單一個道理,大行都在港股上市,同股同權,但普遍比大A股價便宜的多,這麼多年以來,港股中的中資銀行股早就完成了國際市場定價了,這個定價遠比國內的報價便宜的多,顯然不能說大A銀行股有估值優勢。

銀行拉低了市場的平均估值,但依然沒有估值優勢,那刨除銀行呢?

我大A估值持續冠絕全球所有主流市場,到現在為止,主板28倍,創板46倍。。。。

這還是橫盤十年之後的結果,漲了十年的美股僅21倍,已經引發國際資本各種關於美股崩盤的預期了,已經讓巴菲特老爺子手裡握著一千多億美金不敢投了。

所以,估值這個因素,我不認為能推導出當前突變的外資節奏是真外資這個結論。

但我認同一點,外資肯定對我大A有配置的需要,但不是估值帶來的,而是兩頭壓注的需求帶來的。

而且有兩位機構的朋友,還有幾位不太熟悉的朋友,都提出了國際資本減持美股,調倉進大A的觀察點,這個點,我相當認同,但沒有數據和資料支撐,如果有讀者大神有相關資料,求私我一份學習,學有所得,也會在夜報中跟大家討論。

另一派就是堅定的認為11月26日之後的北水淨流入,G隊為絕對主力。


這就更難有數據可查了,只能從如下幾個熟悉的點來考慮

首先就是年線這個要命的位置,年線失守對於市場情緒的傷害不言而喻,堪稱市場生命線。

自四月開啟下跌以來,今年已經打響了三輪的年線保衛戰了。

第一輪就是五月份,伴隨的北水異常也很鮮明,三月四月,我們就看到了北水外資由入場轉為出場,並持續到五月初,但隨著市場即將失速下行,我們看到北水外資從淨流出突然轉為淨流入,並開始持續託市,那時候基本上市場共識是海外國隊出手了。

第二輪是八月初,七月份的市場,國隊干預不多,咱們也聊到了,據說雲朵之上對於是否如此密集干預市場有爭論,但毛衣事突變,市場連續三天恐慌下跌,並出現了踐踏走勢,護盤力量也沒動作,然而,在8月6日跳空下殺擊穿年線,百股跌停時,護盤動作立即啟動了,特別異常的就是北水狂湧,G隊爸爸來救命成為美談。

第三輪就是現在了,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唯一的不同是,這次指數逼近年線,並不是通過快速下行的方式逼近,而是用陰跌的方式逐漸逼近且兩次磨穿了年線。

從行為上,當前的第三輪與前兩輪沒啥區別.

前兩輪的年線保衛戰勝利,市場都給了200點左右的可操作空間,這一波會如何?

還沒想好,不過今天畢竟是陽線的第一天,按理說應該最起勢頭的一天,但總體漲幅,並沒有前面兩次年線保衛戰勝利後的氣勢。

同時,作為上午行情的絕對明星,半導體板塊,尾盤前半小時卻出現了多個明星半導體公司大幅下跌套人的走勢。。。。

前兩輪的年線保衛戰勝利後,真正佔了便宜的很少,大部分人的結果都是吐血中。。。

這第三次,今天算是嘗試啟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