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1+3”組合拳助工程項目審批再提速

臨沂市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政府投資類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時間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73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類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時間由200多個工作日壓縮至70個工作日。

在此基礎上,緊盯項目落地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率先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開發應用,創新實施“拿地即開工”“區域評估”“告知承諾”三項舉措,進一步提升辦事效率。

“拿地即開工”實現流程再造

複製廈門做法,引入一流軟件公司,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全面整合各部門審批業務系統,率先開發了覆蓋市縣兩級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具備“一網申報、綜合受理、並聯審批、限時辦結、聯合驗收、效能督察、統計分析”等功能。6月份,我市在全省首批完成與省級和國家工程建設項目監管平臺的對接和數據上傳,實現要件同步申報、事項同步審批、結果同步推送、數據同步共享。9月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已在市本級、沂南、費縣上線試運行。10月份,系統正式上線運行,市本級已有30餘個項目通過審批管理平臺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我市成為省內率先上線運行系統的兩個市(濟南、臨沂)之一。

對工業項目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提前介入開展審批諮詢服務,在辦理土地前期手續期間,對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等階段手續,提前進行模擬審批;利用土地成交後辦理不動產權證前的時間,同步推進模擬審批轉換為正式審批,發放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實現“拿地即開工”。流程再造後,從拿地到施工許可全流程手續辦理時間可由40個工作日進一步壓減為6個工作日。

提前做好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和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報告、水土保持方案、考古勘探和文物影響評估報告等10項評估評審事項,納入臨沂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變“生地”為“熟地”,變單體把關為整體把關。目前,全市區域評估總面積達539.95平方公里,超過50家企業共享使用了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

積極踐行“寬進嚴管”,對於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且不產生嚴重後果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編制公佈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徵收等13項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清單,對申請人承諾內容和逾期不履行承諾或作出不實承諾的處理方式和法律後果進行一次性告知。同步建立了檢查、記錄和懲戒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對承諾不兌現或弄虛作假等行為實行聯合懲戒。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

跑出臨沂“加速度”

臨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系統建設”作為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著力在業務技術深度融合、市縣兩級同步推進、互聯對接信息共享和審批管理有效互動上下功夫,跑出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臨沂“加速度”。

業務技術深度融合

梳理市本級84個、縣區870個事項辦理要素

在業務技術方面,臨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組織軟件開發團隊深入市本級20個部門、12個縣區進行調研,精細梳理市本級84個、縣區870個事項辦理要素,合理劃分審批階段,分類制定審批流程,優化確定一張表單、一套材料,開發了在線填單、證照打印等功能模塊,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手續辦理提供有效支撐。

同時,系統開發初步完成後,在市本級和沂南、費縣、羅莊等3個縣區率先試點應用,技術人員靠上監測,根據市、縣兩級試用情況,針對運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提升,更好地滿足了業務需求。

市縣兩級同步推進

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系統

市、縣兩級集中辦公、合力攻堅,同步開展事項梳理、資料彙集、系統錄入等工作,整合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臨沂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

同時,選取部分縣區開展應用試點,邊應用邊完善。對市、縣兩級審批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和分領域、分縣區輪訓,確保熟悉操作流程,提高系統知曉度和使用率。

此外,下發在全市全面啟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的通知,通過政府官網、微信公眾號、知識競賽、業務輔導、公開信送達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全面推廣使用。截至目前,已有46個項目通過工改系統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等相關手續。

互聯對接信息共享

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全面推進工改系統與業務系統對接,解決工程建設項目領域“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問題,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與省統一政務服務實名認證系統對接,實現一次登錄、全網漫遊,避免了用戶重複註冊、多次認證。此外,省級層面,與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現對接,通過項目代碼自動調取項目信息,避免二次錄入。市級層面,與市政務服務網、市數字化“多圖聯審”系統、市規劃信息服務中心數字規劃信息平臺系統等業務系統實現對接,確保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網通辦”。

與信用臨沂平臺、市建築市場綜合監督信息平臺、市工程質量安全與揚塵管理系統等對接,統一數據關口,實現系統內數據共享共用。率先與省和國家工程建設項目監管平臺對接,實現項目申報、審批數據實時上傳。開發了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電子營業執照接口,實現在系統內部直接調用電子營業執照,辦理項目手續不再要求提供紙質營業執照。

審批管理有效互動

結果即時推送效能實時督查

以手續辦理承諾時限為標準,對工程建設項目各階段手續辦理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異常督查、超期預警,全面把控項目審批週期,倒逼審批效能提升。

除此之外,設置徵求意見模塊,在審批階段如有疑問,可一鍵徵求相關主管部門意見。審批過程和審批結果,相關部門可通過部門賬號隨時查詢,同步部署開展事中事後監管工作。

主管部門根據審批結果,對相關審批事項及對象,進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並及時反饋監管信息。對於監管發現問題的納入信用體系“黑名單”,並禁止通過工改系統繼續申報手續,形成“部門協同、審管互動”工作機制。

臨報融媒記者褚菲菲 通訊員王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