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向海图强再出发

12月5日,朝阳升起,万象更新。一艘艘货船满载货物驶离天津港,自然资源部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施工正酣,国家海洋博物馆开门迎客……这些欣欣向荣的场景,见证着2019年天津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新成绩。

海洋经济“行稳致远”

2018年底,天津临港海洋经济示范区获批。今年是示范区建设开局之年,如何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

今年8月,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天津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示范区发展方向:截至2025年,总投资244亿元,重点建设包括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10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项目、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等17个海洋工程装备项目、2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等。

为促进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天津市还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以及第五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第三届全球贸易集装箱大会、“中国航运50人论坛”等活动,打造航运经贸合作平台。

自2017年5月以来,天津市着力开展海洋经济调查,3800多人参与调查了6万多家单位和企业,建立了涉海单位名录,形成了报告类、数据类、图集类等六大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海洋经济“家底”,相关成果于今年7月通过验收。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天津港不断深化与沿线港口、航运企业战略合作,开辟了120条集装箱航线,涉及中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南非、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港口。其中,向南开放构建了联通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港口通道,促进南北互动,涉及东南亚、南亚等的集装箱船航线超过30条;向东开放构建了联通日、韩的密集航线,有效促进中外贸易畅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文莱、佛得角、吉布提、马尔代夫等国开展了一系列海水淡化项目,帮助当地政府改善水资源结构,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该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配合天津市政府、国际脱盐协会承办了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水资源利用领域的影响力。

同时,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牙买加、朝鲜、瓦努阿图、柬埔寨等国建立了多个海洋观测站,帮助当地政府提升海洋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今年,该中心还帮助柬埔寨政府部门编制完成了《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年~2023年)》。该规划是我国首例帮助“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编制的覆盖其全海域的海洋空间规划。

今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为佛得角圣文森特岛海洋经济特区提供技术服务,圆满完成经济特区项目规划任务。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一批海洋科技成果从天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元旦刚过,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传来喜讯——由该中心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成功布放。

长期以来,由于西风带海况恶劣,科研人员严重缺乏实时观测数据,此前只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该海域成功布放锚系浮标。此次成功布放的西风带浮标,数据有效接收率达到95%以上,标志着我国极端海洋环境浮标研制、布放技术达到先进水平。

今年,由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浓)海水高效节能提溴产业化装置正式投产运行。2008年,该研究所着手研发(浓)海水高效节能提溴技术,历经10余年技术积累,成功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此外,相关科研单位还利用“海洋温度、深度及风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技术研究”项目成果累计检测了9000多台海洋仪器,利用“南海海洋能开发利用资源评估及示范电站总体设计”项目成果为边远海岛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利用无缆海洋典型生态监视监测系统助力珊瑚礁保护,利用水样自动采集与分配系统为海洋观测站“一站多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今年以来,天津市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同时,努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取得了新成效。

4月,天津市17个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提出将开展滩涂修复、岸线整治、岸边人工步道和沿海湿地公园建设等30多个整治修复项目。同时,天津海洋执法部门全面排查入海排污口,基本掌握了天津市海岸线以下入海排口底数,助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5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工作实施方案》。一个月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大力开展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七里海已完成核心区土地流转,缓冲区土地流转已完成50%,湿地环境有效改善,湿地功能逐步恢复。

海洋意识深入人心

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今年以来,天津利用多种海洋意识普及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宣传活动。

3月,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与京津冀三地青少宫共同举办了“小企鹅公益计划(第二季)”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海洋科普知识,引导孩子们关心海洋、热爱海洋。

5月1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始试运行,首批开放了“远古海洋”“今日海洋”“发现之旅”和“龙的时代”4个展厅,展览面积共7000余平方米,每日可接受3000名观众预约。开馆以来,观众预约经常一票难求。9月,该博物馆还举办了大型文物展览《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集中展出313件(套)珍贵历史文物,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风貌。

“十一”期间,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精心策划了“盛世欢腾·国庆礼赞”系列活动,游客不仅可一睹“航母真容”,还能借助该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记者 刘 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