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城市百強區榜單:廣東上榜21席、江蘇上榜16席

2019年中國城市百強區榜單:廣東上榜21席、江蘇上榜16席

山川網:近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2019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以下簡稱“報告”)暨“賽迪百強區(2019)”相關成果在京發佈。

該報告以“地區生產總值不低於7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低於20億元”兩大數據門檻,建立了包括綜合質效、創新動能、協調發展、綠色效能、開放層級、共享普惠、營商環境等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核心指標,30餘個支撐參考指標的評價標準。

2019年中國城市百強區榜單:廣東上榜21席、江蘇上榜16席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該報告研究對象並非全國所有城市。本次研究對象為截至2019年11月,我國大陸地區除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外的27個省份共計889個地級市市轄區。

且綜合考慮行政級別及行政面積,《研究》未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特殊城市規劃區包含在內。

這樣一來我們發現,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不參與評比之後,廣州與深圳的優勢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百強區前十名中,廣州與深圳共計上榜7個城區:深圳市南山區、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龍崗區、廣州市黃埔區、深圳市福田區、深圳市寶安區、廣州市越秀區。

如果我們進一步縱觀整個百強區榜單,廣東省以上榜21個城市位居第一位。除上文中已經列出的七個城區之外,上榜的廣東省城區還包括——

佛山市順德區、佛山市南海區、深圳市龍華區、深圳市羅湖區、佛山市禪城區、廣州市番禺區、珠海市香洲區、廣州市海珠區、廣州市白雲區、廣州市南沙區、廣州市花都區、廣州市荔灣區、佛山市三水區、廣州市增城區。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上榜百強區數量第二位的江蘇省,此次共計上榜城區16席——

常州市武進區、南京市江寧區、無錫市新吳區、蘇州市吳江區、南京市鼓樓區、常州市新北區、無錫市梁溪區、蘇州市虎丘區、南通市通州區、蘇州市吳中區、南京市棲霞區、揚州市江都區、徐州市銅山區、揚州市邗江區、南京市秦淮區、無錫市惠山區。

對比廣東、江蘇上榜城區我們發現——

廣東省上榜城區數量最多,但同時也高度集中:21個上榜城區中,廣州市佔據10個城區(廣州市共計11個行政區,僅從化區未上榜);深圳市佔據6個城區(深圳市共計9個行政區);佛山市佔據4個城區,珠海市佔據1個城區。

廣東省百強區不僅僅是高度集中珠三角,更是高度集中於廣州、深圳、佛山三市。

江蘇省上榜數量僅次於廣東,但分佈情況則更為均衡:16個上榜城區中,南京上榜4個城區,蘇州上榜3個城區,無錫上榜3個城區,常州上榜2個城區,揚州上榜2個城區,南通上榜1個城區,徐州上榜1個城區。

從蘇南到蘇中、蘇北,江蘇省全域均有百強區誕生,足以見江蘇省區域經濟均衡性的良好表現。

2019年中國城市百強區榜單:廣東上榜21席、江蘇上榜16席

賽迪百強區地域分佈對比(2018/2019年)

從整體來看,2019年百強區僅用全國0.5%的國土面積和7.45%的人口實現了全國17%的生產總值,經濟資源集聚態勢明顯。

在此基礎上,2019年百強區平均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

從個體來看,2019年百強區發展水平整體得到了提升,2018年賽迪百強區的地區生產總值最低為650億元,而2019年百強區在生產總值不低於700億元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最終入選城區生產總值均超過800億元。

經過測算2019年百強區的城市經濟首位度及城市經濟貢獻度均超過50%,充分表明每個百強區在拉動所在城市和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存量與增量增長的貢獻上均遠優於一般城區。

進一步到百強區前二十名中,廣東省獨佔12席、江蘇省佔4席、浙江省佔2席,山東省及湖南省各1席。

相比2018年,2019年擁有百強區最多的前兩名廣東省和江蘇省,上榜城區數量均出現一定水平的回落。而同期,以浙江、湖北為代表的後起之秀上榜城區數量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百強區分佈越來越均衡,這是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一個好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